字词 | 三、种植业结构与分布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三、种植业结构与分布 三、种植业结构与分布黑龙江省种植业, 是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构成。以粮食为主的基础食物型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粮食作物份额在90%以上。经济作物份额不足4%。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种类不断增多, 到近代粮食作物中主要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谷子、杂粮、大豆和马铃薯。经济作物中主要有油料、甜菜、麻类、烤烟。其他作物主要有蔬菜、瓜类、水果等。在新中国成立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比例是1930年为99.5 :0.11:0.39; 1945年为92.5:4.1:3.4。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农村经济发展,种植业结构也随之不断变化。其显著特点之一, 是粮食作物份额略有下降, 但始终保持主体地位;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仍然是种植业内部的三元结构。 表5-1-3 1949—1995年全省种植业结构 单位:%
1995年和1979年相比, 粮食作物比重稳定在86%左右。经济作物比重明显上升, 由4.7%增加到8.1%, 增加3.4个百分点, 其他作物比重有所减少,由8.7%下降到5.2%, 减少3.5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由60年代的平均92%、70年代平均89%、80年代平均85.6%, “八五”期间控制在86.7%; 经济作物的比重由60年代平均3%、70年代平均4%、80年代上升到8.5%左右, “八五”期间控制在7.73%。由于积极稳妥地调整种植业结构, 各种主要经济作物面积增加, 产量成倍增长。1995年比1979年, 油料、甜菜亚麻面积分别增长62%、120%、94%, 单位产量分别增长80%、79.3%、190%, 总产量增长1.9倍、3倍、2.3倍,有利地支援了轻工业生产的发展。 黑龙江省种植业布局状况是, 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以齐齐哈尔、绥化、松花江、哈尔滨、佳木斯、黑河等地区为主栽区。1995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462.36万公顷, 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61.6% (见表5-1-4)。经济作物中的甜菜,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绥化西部、大庆和佳木斯地区,种植甜菜18.41万公顷, 占全省甜菜总面积的56%,上述地区分别占甜菜总面积的 24.6%、18.3%、6.76%和6.39%。亚麻主要分布在绥化、齐齐哈尔和松花江地区。亚麻种植面积达7.98万公顷,占全省亚麻总面积79.9%。分别占39.7%、29.53%和10.61%。油料中的葵花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绥化和大庆地区, 葵花面积5.7万公顷, 占全省葵花总面积的83.6%, 分别占51.3%、20.35%和11.86%。烟叶分布以牡丹江、绥化、佳木斯和鸡西地区为多,烟叶种植面积达5万多公顷, 占全省烟叶种植面积73.6%, 分别占 18%、29.87%、13.03%和12.74%。其他作物中蔬菜面积最大, 为保证城镇居民生活, 方便群众, 蔬菜种植面积多集中在城镇郊区。 1995年各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见表5-1-4。 表5-1-4 1995年各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
主要作物自然区域分布: (1)水稻。集中分布在南部张广才岭、老爷岭山间河谷地带。包括五常南部、尚志、方正、延寿, 占全省耕地面积8%,水稻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37.9%。另外, 在三江平原松花江下游北岸同江抚远三角洲和完达山南北等12个市县, 水稻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24.2%。还有小兴安岭西南山边区域的绥棱、庆安、铁力、通河、木兰等县属温凉半湿润气候, 耕地30多万公顷, 水稻面积占该区粮豆薯面积33.6%。占全省水稻面积9%左右。 (2) 大豆。分布在三江平原, 松花江下游的汤原、桦川、鹤岗、萝北、绥滨、富锦、同江、抚远、铙河、宝清、密山和虎林等市县。耕地208.8万多公顷, 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 大豆播种面积占该区域粮豆薯面积的34.9%, 占全省大豆面积的35.4%。在松嫩平原北部麦豆产区的嫩江南部、讷河、德都、克山、克东、北安、海伦北部、依安北部、富裕北部, 耕地147万多公顷, 大豆播种面积占该地区粮豆薯面积的29.4%, 占全省大豆面积15.9%左右。另一大豆产区是完达山西段低山丘陵区有勃利、七台河、依兰、桦南、佳木斯、集贤和双鸭山等市县, 大豆播种面积占该区域粮豆薯面积的28.7%, 单位面积产量比全省高9.3%; 小兴安岭西南山边区域包括绥棱、庆安、铁力、通河、木兰等县, 大豆高产稳产, 单位面积产量比全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高27.9%。 (3) 小麦。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包括嫩江县南部讷河、德都、克山、克东、北安、海伦北部和富裕北部, 耕地 147万多公顷, 占全省耕地面积16.3%。小麦、大豆面积较大, 占该区域粮豆薯面积的69.9%, 占全省麦豆面积22.9%, 其中小麦面积占粮豆薯面积42.6%占全省小麦面积的25.3%, 单位面积产量比全省平均高12.7%。北部山地的漠河、塔河、呼玛、黑河市西北和嫩江北部, 小麦面积占这个区域粮豆薯面积76.7%; 小兴安岭低山沿江的嘉荫、逊克、孙吴、伊春和黑河市东半部, 小麦面积占该区域粮豆薯面积64.9%。 (4) 玉米。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 ❶在中南部盐碱土地带的安达、肇源、肇州、肇东, 依安、富裕、林甸三县的南部, 青岗、兰西、明水三县的西部和大庆市辖区, 属温暖半干旱气候区, 耕地116万多公顷, 玉米面积占该区粮豆薯面积一半多。 ❷东南部,包括双城、阿城、宾县、哈尔滨、呼兰、巴彦、绥化、望奎、海伦南部、拜泉西部、明水东部、兰西东部和五常北部, 耕地面积171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面积18.9%, 玉米面积占该区域粮豆薯面积的36%,占全省玉米面积28%。嫩江平原的中南部和东南部两区域的玉米面积占全省玉米面积44.7%左右。 (5) 杂粮。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 ❶松嫩平原中南部盐碱土地带的安达、大庆、肇源、肇州、肇东、兰西西部、青岗、明水西部、林甸、富裕南部和依安南部。耕地116万多公顷, 占全省耕地面积13.0%,是全省杂粮作物集中产区和高产区, 玉米比重最大,高粱产量较稳定, 谷子、糜子、杂豆等耐瘠耐旱作物生产占有优势。经济作物面积占全省的27.3%, 其中甜菜面积占该区域经济作物面积的60.5%占全省甜菜面积30%。 ❷松嫩平原西部嫩江右岸风沙土地带的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齐齐哈尔郊区。耕地48.6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5.4%, 是杂粮作物集中分布区。玉米、高粱、谷子、糜子、杂豆等作物面积占这个区域粮豆薯面积的75.7%, 又是向日葵的主产区, 向日葵的面积占这个区域经济作物面积的70.8%, 占全省向日葵面积的21.5%。 ❸松嫩平原东南部的双城、宾县、五常的北部、望奎和海伦的南部13个市县, 又是老麻区、老糖区, 亚麻、甜菜面积分别占全省的26.6%和39%, 亚麻单产比全省高14.4%。 ☚ (三)积极调整阶段 第二节 种植业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