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出口商品简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出口商品简介

三、出口商品简介

河南农业出口商品年出口额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主要有棉花、烤烟、玉米、芝麻、冻肉、大蒜、棉纱、红薯干、饼类、活猪、花生、山羊板皮、兔毛、肠衣等。
1.棉花出口。河南棉花出口历史不长,但发展速度甚快。目前,已成为河南最大出口商品之一,是全国棉花生产和出口的重要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50—70年代,由于棉花生产落后,国内用棉比较紧张,因此出口量较少。进入80年代后,河南棉花出口才有较大发展,1984年出口9 000吨,创汇1 123万美元。到1987年,出口150 046吨,创汇15 021万美元,是河南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的最大出口商品。1987年比1984年增长12.37倍。1988年出口虽有下降,但仍保持在11 436万美元。1989年开始,棉花出口逐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因国家决定限量出口棉花),1995年无出口。为了给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农业部、商业部、经贸部确定:将在河南省建立18个棉花出口基地县。1985年第一批批准南阳、尉氏、扶沟等三个优质棉基地县,1987年又批准商丘、虞城、太康、杞县、新野、内黄、新乡等7县为优质棉基地县。南阳是河南18个优质棉基地县之一,全县种植面积4万公顷,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42%,年出口量达1.4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出口基地县,远销日本、新加破、前苏联、英国、意大利、德国、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烤烟出口。新中国成立前,河南烟叶就出口到国外,尤其是英、美在亚洲生产的卷烟,其原料80%来自中国,河南烟叶占全国的50%。河南烟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以1985年为例,生产烟叶4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6%,与著名烟叶出口国巴西相当,比烟草大国美国的烤烟产量高26%,是烟草基地津巴布韦的3倍多。从1956年开始直接出口,当年出口13 379吨。到1986年,出口创汇449万美元,1988年出口创汇破1 000万美元大关达1 614万美元,比1996年增长3.6倍。进入90年代后,河南烤烟出口额已稳定在1 000万美元以上,1992年创有史以来最高水平,出口13 665吨,创汇2 400万美元。1993—1995年,出口创汇仍在1 300万美元上下。1995年出口创汇为1 329万美元。
3.玉米出口。河南玉米出口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1980年首次出口,当年出口3万吨,1985年出口28.38万吨,创汇3 500万美元,比1984年增长近9倍,成为河南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进入90年代,玉米出口又有较大幅度增长,最高出口年份的1992年,出口创汇6 885万美元,出口数量达598 042吨,比1980年的30 000吨增长18.6倍。1993、1994年两年分别出口42.35万吨和42.37万吨,创汇分别为4 381万美元,4 541万美元,1995年由于国家限制玉米出口,没有出口业务。河南出口玉米有两种:一种是白玉米,其特点是:颗粒大、色泽白、含淀粉高、杂质少、含水量低、含蛋白质多,胚芽中油脂含量高,出口量居全国前列;另一种是黄玉米,其特点是:色泽金黄,蛋白质含量高。为了扩大出口,在西平、汝阳、新乡、内乡等19个县建立黄玉米生产基地县,在沁阳、博爱、孟县、温县、济源等5个县建立白玉米出口基地县。
4.芝麻出口。新中国成立前,河南就是芝麻主要出口省,最高出口量曾达2万吨。1957年开始调拨出口,当年出口量仅30吨(芝麻油)。1984年自营出口,出口量为3 000吨,1986年又增加到5 012吨,创汇310万美元。1987年出口10 546吨,创汇625万美元。进入90年代后,芝麻出口有了较快发展,年出口额稳定在1 000万美元以上,最高年份的1995年出口额达3 130万美元。
5.大蒜出口。河南大蒜从1958年调拨兄弟口岸出口,距今已有30多年历史。1961年开始自营出口,当年仅出口30吨,且质量差、品种杂,一直缺乏竞争能力,外商一直把河南大蒜称作“杂蒜”、“下等蒜”,质量较山东、新疆、江苏等省差,发展亦比较缓慢。1978年,大蒜出口大幅度上升,尤其是1980年以来,河南外贸部门从抓生产入手,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质量超过了上述各省。在国际市场上成了“热门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1986年出口量达7 036吨,创汇258万美元,为1961年的233倍。1987年出口达10700吨,1992年出口达34 518吨,创汇2059万美元,居全国首位,创历史最高水平。1995年出口额为1 599万美元。
6.花生出口。河南花生出口有两种,即花生仁及花生果。1982年以前仅出口花生果且只出口到香港。1984年开始在香港试销花生仁,当年仅出口50吨。1980年开始,河南花生出口有了较快发展,1981年出口突破2 000吨大关,达2 353吨,但1985年下降到74吨,1989年又上升到2 766吨。80年代出口很不稳定。进入90年代后,河南花生出口大幅度增长,多数年份突破万吨大关,1992年出口3.7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1995年出口有所下降,但仍达2 316吨,创汇1 479万美元,仍是河南大宗骨干商品之一。
7.红薯干出口。红薯干是红薯切片后晒干而成,红薯干可提取淀粉、制成粉丝(条),在轻工业方面,可制饴糖、酒、酒精、葡萄糖、果胶色素、柠檬酸等。在医药工业中,红薯淀粉可制红霉素、药片填充剂和医药包装使用的塑料等。河南红薯干出口开始由国家收购统一出口, 1967—1979年,共出口211 372.43吨,调青岛口岸外销。1980年开始自营出口,之后逐年发展很快,成为河南省一个大宗出口商品。1988年出口高达12万多吨,创汇1 460万美元。1981年至1990年共计出口434 886.46吨,创汇4 302万美元,年创汇高达1 000万美元以上。1992年后,河南红薯干出口大幅度下降,1993年出口下降至832万美元,1994年下降至665.50万美元,1995年下降至205万美元,比最高出口年份的1988年减少1 255万美元。
8.饼类出口。饼类包括菜籽饼、棉籽饼、花生饼、芝麻饼等。菜籽饼是油菜籽榨油后的副产品。河南菜籽饼1980年开始经营并自营出口。1981—1990年共计出口291 882.46吨,换汇2 573万美元,年平均出口额为257.3万美元。90年代后,菜籽饼出口发展较快,1993年出口数量达53 510吨,创汇678万美元,比最低年份的1980年增加52 243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棉籽饼自1980年经营并自营出口。1981—1985年共计出口35 942吨,换外汇3 597万美元。1986—1990年商品名称为棉籽仁饼,共计出口154 934.44吨,金额1 731.58万美元。1991—1993年棉籽仁饼没有出口业务,1994年恢复出口,当年出口创汇281.96万美元。花生饼1981年自营出口,当年销香港379吨,至1990年共计出口54 342.38吨,换外汇800万美元。1991—1993年出口量很小,1994年出口345.26万美元。花生饼销量较大的是泰国和新加坡,其中泰国为31 484.01吨,占同期总出口量的58%;新加坡10 627.71吨,占同期出口总量的19%。芝麻饼,1981年开始经营并自营出口,至1990年共计出口77 339.65吨,金额1 192.95万美元。
9.活大猪出口。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之一。河南活大猪对香港出口始于60年代。1962年出口4.83万头,1965年出口38万头,1975年出口42.4万头。1978年出口活大猪50.1万头,创汇3 943万美元,占全国供港活猪的21.32%,创河南最高水平,居全国首位。1980年出口47.34万头,1985年降为36.51万头。河南活大猪品质优良,瘦肉率高,深受消费者欢迎。1963年经外贸部批准,在全国最早建立了郾城、扶沟、沈丘、西平、汝南、正阳、泌阳、息县、潢川、唐河、南阳等11个活猪基地县,保证了对港均衡供应。80年代后期,由于各种原因,使河南生猪生产有所下降,出口也有所减少。1988年出口下降到26万头,创汇2 223.6万美元;1990年出口26.20万头,创汇2746.50万美元;1991年出口下降到23.5万头,创汇2 616.0万美元;1993年出口上升为37.01万头,创汇4 428万美元;1995年出口又下降到20.47万头,创汇2 646万美元。
10.黄牛出口。活牛是河南供港传统出口商品,已有20多年历史。1961年出口3 476头,1970年出口3 354头,1975年出口7 768头,1979年出口6 898头。1981年以来,出口数量逐年增加。1981年为6 411头,1985年出口增至11 861头,1991年出口活牛1.53万头,创汇507万美元,1992年出口活牛16 420头,创汇650万美元。1993年活牛出口19 572头,创汇826万美元,为河南最高年份,1994、1995两年出口有所下降,分别为16 482头和11 364头。1995年出口额594万美元,但仍为河南供港活口商品中仅次于活猪的第二大宗商品。为了稳定肉牛出口货源,多创外汇,河南省在辉县、博爱、伊川、孟津、陕县、洛宁建立6个活牛出口基地。
11.冻肉出口。河南冻肉清洁卫生、营养丰富、色泽纯正。因此,深受消费者好评。河南冻肉出口始于60年代初,1961年即对前苏联出口,当年出口冻猪肉214.5吨,另外还对东欧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出口。60年代初除对前苏联、东欧出口外,还直接对香港、澳门地区出口。河南对外冻肉出口的主要品种,60年代主要是冻猪肉,70年代发展到冻牛肉和冻猪副产品、冻兔肉等。70年代后,冻肉出口发展较快,由1966年的215吨发展到1970年的1 229吨,增长5.7倍,1975年出口1 779吨。70年代冻肉出口量一般维持在1 000吨上下,最高的1973年为2 248吨,但最低年代的1977年仅出口133吨。80年代出口又上新台阶,出口额最低的1989年也在1 169吨以上,最高年份的1986年达4 882吨。90年代是河南冻肉出口的黄金时期,1994年为8 078吨,1995年出口8 053.31吨(包括冻牛肉),创汇1 421万美元,其它年份出口量都在万吨以上,1991年出口量为21 483吨,创汇3 596万美元,数量、金额都创历史最高水平。河南冻肉的主要出口国和地区是:前苏联、东欧各国、香港、澳门、伊朗等。
12.山羊板皮出口。河南山羊板皮的产量、收购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1978年首次出口,当年出口149.9万张,1981年出口增至445万张。最高出口年份为1984年,出口量曾达512万张,创汇1991万美元,占全国出口量的1/4,是河南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进入90年代后,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出口下降幅度较大,如1990年出口378.32万张,1993年出口下降为39.38万张,1994年又下降到18万张,为最低年份,1995年出口也只有22万张。河南山羊皮质量上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1987年山羊板皮曾获得了西班牙优质产品和优秀服务奖。为了充分发挥河南山羊板皮出口优势,在商丘、周口、驻马店地区及许昌、开封、郑州等市建立了出口基地县。
13.兔毛出口。河南是中国兔毛出口的三大口岸之一,1980年出口兔毛占全国19%,1981年收购占全国20%,均超过江苏、山东等省,跃居全国首位。河南兔毛以安哥拉兔毛为最佳最多,其特点是:纤维细长,洁白如雪,细嫩滑爽,柔和轻软,富有弹性,因此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1979年以前,河南收购兔毛全部调青岛出口,据统计1965—1979年共调拨出口2 300吨。1980年开始,河南自营出口,1981年出口460吨,创汇1 554.4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1987年出口470吨,创汇1 496万美元,1989年出口620吨,创汇1 045万美元,1990年以后,因国际市场疲软,出口数量有所下降。1992年出口531吨,创汇1 026万美元,1994年出口创汇1 156.3万美元,1995年出口创汇有所下降,但仍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为了变原料出口为成品、半成品出口,1989年始河南省在开封、新乡两个毛纺厂试纺毛纱出口;1990年开封羊毛衫厂生产兔毛衫出口,已出口西班牙1.2万件,创汇14.1万美元,为河南兔毛成品出口创出了新的局面。
14.肠衣出口。河南肠衣生产始于30年代初期,开封、许昌、信阳等地商贩收购原肠加工半成品运往津、沪、汉口出售,到40年代末期已遍及全省。河南所收的半成品、成品肠衣1951—1958年全部调供天津口岸,1959—1980年全部调供青岛口岸,1981—1984年调天津、青岛、上海口岸。1985年自营出口,当年出口813箱,创汇40.80万美元;1986年增至127.78万美元,即增加3倍;1989—1990两年,又增至250万美元。之后,河南肠衣出口又上新台阶,1991年出口达383万美元,1993年达493万美元,1995年猛增至1 138.95万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成为河南大宗骨干商品。

☚ (五)水产品出口   第四节 农业外事活动 ☛
000039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