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公益事业
“八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加大乡镇建设的力度,每年用于小城镇建设的总投资约6亿多元,使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❶道路建设进展较快。1995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 145公里,乡镇级道路和主要村道路基本实现了水泥化和 “黑色”化。全市100%的乡镇、87%的村通上了公路,基本达到了路网化要求;
❷农村通讯能力逐步增强。5县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乡乡镇镇都安装了自动电话,9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
❸农村改水取得实效。全市69个建制镇100%用上了自来水,80%的乡和相当一部分村庄通自来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80%,其中饮用自来水人口占70%;
❹村镇农民住宅条件大为改观。从1979年到现在,有85%以上的村镇居民搬进新房,大部分住上了宽敞、美观的楼房;
❺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95年,共有县区级图书馆10个,藏书93.2万册;县区有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放映队,村有文化室;广播、电视普及到户,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市农村共有完全中学63所,在校学生2.15万人; 初中176所,在校学生12.68万人;职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7万人;小学1 485所,在校学生28.68万人;幼儿园515所,入园幼儿10万余人;有县区、乡镇医院130多个,1 600多个行政村有卫生室 (医疗点),形成了县区医院、乡镇医院和农村合作医疗组成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改善了农村医疗保健条件。1995年,农村三项卫生建设任务已完成70%,《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的各项指标达到60%。
“八五”期间,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民在解决温饱以后,迅速向小康迈进。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 471.44元,比1980年增长20倍,年均递增22.8%。农村储蓄额达23.34亿元,农民人均储蓄存款905元,比1980年增长35倍。1995年,全市农村小康综合评分达89分,即将实现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