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1940—1942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1940—1942年

三、1940—1942年

从1940年起, 国民党政府停止对八路军、新四军的给养,对边区采取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政策。设立盘查站,查扣和劫夺进出边区的各种物资,切断边区和外界的联系, 企图困死和饿死边区军民。陕甘宁边区自然条件差, 土地贫瘠, 灾害频繁, 交通不便,生产水平很低, 除了粮食、食盐、皮毛外, 其他日用品几乎全靠区外运进。加之, 由于边区的特殊历史地位, 机关部队学校的人数占边区总人口的比重很大,非生产人员特别多,而且实行带有战时共产主义性质的全部供给制, 因而财政开支庞大。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陷入困境。毛泽东同志在后来回顾这个时期的情景时说: “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 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 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边区军民没有被这种困难所吓倒。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 “自力更生、克服困难”, 1941年2月27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县长联席会议上强调: “发展农业, 应视为经济建设的中心一环”。从此,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当时边区吃饭、穿衣是第一位的问题,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粮食、棉衣产量, 其主要措施是开荒种地,扩大粮、棉种植面积。1939年共开荒6.67万公顷,1940年开荒4.66万公顷, 1941年开荒3.21万公顷,1942年开荒2.37万公顷, 1939—1942年累计开荒16.67万公顷。耕地面积由1940年的78.27万公顷增加到1942年的82.73万公顷。在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积极发展农田水利事业, 灌溉面积由1940年的0.16万公顷增加到1942年的0.19万公顷。粮食产量1941年为21 840万千克, 1942年上升到22 215万千克。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边区原来不种植棉花, 经过大生产运动, 棉花生产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植棉面积迅速扩大, 1941年为0.26万公顷, 1942年达到0.63万公顷; 棉花产量逐步提高, 1941年为25.4万千克 (皮棉), 1942年达到70.2万千克。棉花产量基本可以保证边区军民穿衣之用。农业生产发展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饲料, 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40—1942年, 牛从19万头增加到21万头, 增加近11%; 驴从12.5万头增加到17万头, 增加了36%;羊从172万只增加到187万只, 增加8.7%。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使边区基本上实现吃穿自给, 战胜了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 粉碎了国民党的封锁包围,对于保证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革命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二、1937—1939年   四、1943—1950年 ☛
000278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