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万隆会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Wànlóng huìyì

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会议。也称“第一次亚非会议”。
 ❍ 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

相关链接


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发起,有29个亚非国家参加。会议发表公报,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内容。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 万艾可   万维网 ☛
万隆会议

144 万隆会议

即“亚非会议”。亚洲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1955年4月18日—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于1954年12月联合发起,参加的有阿富汗、柬埔寨、中华人民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等国。会议旨在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及商讨对亚非国家人民具有特别利害关系的问题。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斗争、世界和平、与会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经过中国和多数与会国的努力,就亚非国家有共同利害关系的附属国人民等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协议,并一致通过了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精神,通称为“万隆精神”。

☚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中美大使级会谈 ☛

万隆会议

称“亚非会议”。是亚非一些新兴独立国家为共同进行反帝、反殖斗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彼此间的团结合作而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由印尼、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5国总理倡议发起,29个亚非国家参加,于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总理在会议期间高举反帝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广泛讨论了对亚非人民具有特别利害关系的有关民族主权、种族主义的殖民主义问题。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的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万隆会议所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整个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见“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亚非会议。会议是由缅甸、锡兰 (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维护民族主权和反殖民主义斗争,加强与会各国的友好合作和睦邻关系的问题,讨论亚非国家及其人民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它们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所能作出的贡献。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7项内容。公报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作为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高举团结反帝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行召开的。会议所倡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友好、团结和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干涉原则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

万隆会议

参见“亚非会议”条。

万隆会议

The Bandung Conference (AsianAfrican Conference,1955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