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万水千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六幕话剧。陈其通编剧。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54年第10期。剧本以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几个主要事件为题材,艺术地再现了这一伟大而悲壮的革命历程。作品选取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二次攻打娄山关为全剧序幕,表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军事路线的正确。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克服了少数人的褊狭思想,不仅顺利通过彝族地区,而且赢得毛儿盖藏胞的信任。强渡大渡河异常壮烈,表现红军战士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英勇献身精神。过草地为全剧高潮,既真实地写出了草地险恶的环境,又热情地歌颂了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最后以攻打腊子口战斗胜利结束。作者大体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场次,集中写出红军第一营的战斗历程,成功地塑造了李有国、罗顺成、赵志方的英雄形象。剧本气势磅礴,革命激情洋溢,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优秀剧作之一。 ☚ 春风吹到诺敏河 明朗的天 ☛ 万水千山当代话剧。陈其通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出版。作者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随红军长征。从1938年开始,他曾多次试图用戏剧的形式反映红军长征的伟大业绩。先后写了《风云路程两万里》(1938)、《二万五千里长征记》(1948)和《铁流两万五千里》(1949)。1954年,作者在上述三个剧本的基础上完成了《万水千山》,1955年发表于《人民文学》。该剧是陈其通的代表作,在当代戏剧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万水千山》从攻打娄山关开始至攻占腊子口止,通过红军一方面军的一个营的战斗经历,把红军经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惊天动地的壮举呈现在舞台上。尽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李有国是该剧塑造得最为成功的部队政治工作干部的形象。他乐观、豪迈、高瞻远瞩,对革命始终充满了信心。他爱兵如子,象一团火一样温暖着战士们的心胸。他没有任何个人的私欲,革命利益在他心中高于一切。即使是在生死关头,他最大的愿望也依然是:“让革命骑着马前进!”作者写出了李有国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一颗拳拳的心,使这个形象具有一定的深度。《万水千山》按照长征的进程写了几次重大事件,但未罗列长征中的军事过程,这是它的长处,但剧中忽略了二、四方面军的作用,对长征中许多斗争的复杂性未能充分揭示,语言的政治说教太多,戏剧性不强,这是它的不足之处。在“十年动乱”中该剧曾被迫作过较大的修改。虽增加了二、四方面军的描写,但并未克服原剧的弱点反而恶性发展了原来政治说教,以大喊大叫代替了人物性格的刻划。为了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删去了李有国的牺牲;为了避免“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改动了赵志方与李凤莲的爱情,使全剧染上“三突出”的色彩。在剧中人为地突出两条路线斗争,使该剧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当时的时代烙印。 万水千山wànshuǐ-qiānshān万条水,千座山。形容路途遥远而艰险。 万水千山wàn shuǐ qiān shān见“千山万水”。 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山长水阔[山长水远、水远山长]、山遥路远;一山之隔、一水之隔、一衣带水○千山万水qiān shān wàn shuǐ形容路途遥远而艰难:~玉人遥|备闻蜀道崎岖,~,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也说〖万水千山〗。 ○山长水阔shān cháng shuǐ kuò形容路途遥远而难行:欲寄彩笺兼尺素,~知何处|~步步愁|~,何时相见。也说〖山长水远〗、〖水远山长〗。 ○山遥路远shān yáo lù yuǎn形容路途艰难遥远: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此行~,愿君珍重|~,相思难见。 ●一山之隔yī shān zhī gé只隔了一座山,形容两地距离不远:两省只有~|他们的家乡只有~。 ●一水之隔yī shuǐ zhī gé只隔了一条河,形容两地距离不远:~的烟台和大连|浦口与南京只有~。 ●一衣带水yī yī dài shuǐ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窄,形容两地一水之隔,往来方便:中朝~|我们是~的友好邻邦。 千山万水 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形容山水很多或路途艰辛遥远。 ☚ 平沙无垠 千岩竞秀 ☛ 路途 路途首路 涂道 另见:道路 行路 旅行 ☚ 路途 路途遥远 ☛ 山 山山(邱山;名~;孤~;千~) 阜阿 峦(孤~;群~;重~) 墟巘 崇基 阳精 另见:树木 植物 绿色 陡峭 高 起伏 连绵 ☚ 山 各种山 ☛ 《万水千山》6幕话剧。陈其通作于1954年,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54年第10期。总政话剧团于1954年首演。写李有国等红军指战员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斗故事。 万水千山 157 万水千山话剧,作者陈其通。早在1938年作者就写成了反映长征的话剧《艰苦路程两万里》,1948年改写为《二万五千里长征记》,1949年改为《铁流二万五千里》。1954年重新修改,更名为《万水千山》。该剧成功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剧本以长征中红军一个营的战斗生活为题材,以第二次攻打娄山关战斗开始,经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直至攻打腊子口,结束全剧。说明了长征是以红军的最后胜利告终的。剧本虽然写的只是长征中的一些片断,但却在相当广阔的背景下,反映了长征的全貌。该剧成功地塑造了营教导员李有国、副营长罗顺成和连长赵志方等红军英雄人物的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最尖锐的地方,描写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李有国的形象,尤其鲜明生动。 ☚ 龙须沟 茶馆 ☛ 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作者陈其通。作品完成于1954年。 ☚ 战斗里成长 霓虹灯下的哨兵 ☛ 万水千山话剧。陈其通作。1955年发表。以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一个营的战斗生活为题材,歌颂了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营教导员李有国等几个红军英雄形象各具性格,塑造得十分成功。“文革”中作者曾进行过修改,因受“三突出”创作模式的影响,质量远不如1955年演出本。 万水千山❶亦作“千山万水”。形容路途遥远艰险。贾岛《送耿处士》诗: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五幕话剧。作者陈其通(1916~ ),湖北麻城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任宜传队长,以后长期从事部队文艺工作。建国后连续发表《阶级兄弟》、《同志间》、《董存瑞》、《柯山红日》、《井冈山》等多种剧本。《万水千山》是他的代表作。其雏形是1938年写的话剧《艰苦路程两万里》。后几经修改,曾名《二万五千里长征记》、《铁流二万五千里》,定稿后始改现名。剧本以红军第二次攻打娄山关的胜利开头,为全剧定下基调。然后依次描写红军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以及最后攻克天险腊子口等壮举,使全剧达到高潮,艺术地再现了长征的悲壮历史。在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环境和惊天动地的矛盾冲突中,剧本成功地塑造了李有国、赵志方、罗顺成等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充分展现了红军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热情赞颂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结构紧凑,境界崇高,真切感人。发表于1955年。 ☚ 三里湾 十五贯 ☛ 万水千山wàn shuǐ qiān shānten thousand torrents and a thousand crags—the trials of a long and arduous journey 万水千山wan shui qian shanmyriad rivers and thousand mountains—diverse and difficult terrian of a vast area or distance 《万水千山》wan shui qian shanRivers and Mountains→陈其通(Chen Qitong) 万水千山myriad rivers and thousand mountains—diverse and difficult terrain of a vast area or distance; ten thousand crags and torrents;trials of a long journey 万水千山千山万水wàn shuǐ qiān shān形容路途遥远,艰险重重。the trials of a long journey, the trials of a long and arduous journey 万水千山wàn shuǐ qiān shān多形容路途遥远非常艰难。也形容山多水多。唐·贾岛《送耿处士》诗:“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毛泽东《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wàn shuǐ qiān shān【释义】形容路途遥远而艰难。 路途遥远而险阻万水千山;千山万水格式 比喻式。 万水千山wànshuǐ-qiānshān同“千山万水”。 万水千山wàn shuǐ qiān shān见“千山万水”。 万水千山wàn shuǐ qiān shān也说“千山万水”。形容道路遥远、艰险。 万水千山wànshuǐ-qiānshān万道水,千重山。形容道路遥远、险阻。 153S【万水千山】wàn shuǐ qiān shān形容路途遥远艰险。万、千:形容多。也作“千山万水”。 万水千山wànshuǐ-qiānshān见“千山万水”。 万水千山wǎn shuǐ qiān shān唐·贾岛《送耿处士》诗:“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形容路途遥远而充满险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