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万有引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万有引力wàn yǒu yǐn lì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简称引力。1918年7月13日《教育部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选新生》:“物理: (一) 万有引力;(二) 力之合成及分解;(三) 运动定律及算法。”1924年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牛顿是什么人呢?他是一个很聪明很有学问的人。他在物理学中,有很多超前绝后的发明,最著名的是‘万有引力’。”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Universal gravitation,万有引力。”◇摄力、宇宙摄力、万物互相牵引。 力 力力(~度;~学;~点;~臂;~矩;分~) 另见:力气 力量 ☚ 力 能量 ☛ 万有引力物理概念。物体间由于质量而引起的相互吸引力。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这种吸引力,其大小与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个质量各为1kg的物体相距1m相互吸引力为6.67×10-11N,是非常小的。但若物体质量大,它们间的吸引力就大了。如月球与地球之间、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分别是1.98×1020N、3.54×1022N。正是由于这样大的引力才使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而不离去。万有引力定律是I.牛顿1687年发表的。用公式可以表示为F=Gm1m2/r2,式中F为引力,m1、m2为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数。测定G的经典实验是1798年H.卡文迪什的扭秤实验。现在公认的G值是G=(6.672±0.0041)10-11N·m2/kg2。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Wanyouyinli自然界中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由于质量而引起的一种相互的引力。万有引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线, 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 而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F=Gm1m2/r2式中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之间的距离,G是比例系数,称为万有引力常数,目前最新的G值是:G=6.67259(85) ×10-11牛顿·米2/千克2。这一内容叫做万有引力定律, 是牛顿在J·开普勒总结得出的反映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索推广,用了20年(从1665年—1685年)的时间潜心研究,最终发现了这一著名定律,发表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一书中。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可以看作是质点的物体。即只有在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万有引力定律才正确地成立。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不论是天体之间、宏观物体之间,还是分子、原子、粒子之间都有这种引力。一般情况下,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为微小,例如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吸引力的数量级在10-8牛顿以下。但对质量很大的天体来说,万有引力很大,例如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吸引力大约等于3.56×1022牛顿, 这么大的力可将直径为几千米的钢柱拉断。地面上的各种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就是万有引力,正是地球引力的巨大影响,才能将人类、海洋、大气、月球、卫星等紧紧束缚住。 ☚ 力的分类 重力 ☛ 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由质量引起的相互吸引力。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即地球与物体之间的这种吸引作用。地球、行星绕日运行,月球,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也与他们之间的引力有关。牛顿首先肯定这样一种引力的存在,并提出公式F=Gm1m2/r2(m1和m2为质量,r为两质点间距离,G为引力常数=6.6732×10-8厘米3/克·秒2)。地面上两物体之间万有引力很小,可不加考虑。但对质量大的天体,此力很大,需加考虑。 万有引力gravitation 万有引力universal gravitatio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