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口一辞《辞源》源云:唐《孙樵集·五·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也作“万口一词”。宋·楼钥《攻媿集·二〈送赵子直贰卿帅岀山〉诗》:“所以名愈尊,万口同一词。” 按,“万口一词”之岀,《宋史·列传八十九·吕晦》劾宰相韩琦不忠五罪:“言者论辨累月,琦犹遂非,不为改正,中外愤郁,万口一词。”楼钥,南宋时人;吕晦,北宋时人。此语他型,知识出版社《实用成语词典》云:也作“万口一谈”。《宋史·胡诠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王)伦之肉。” 万口一辞wànkǒu-yīcí同“众口一辞”。 万口一辞wàn kǒu yī cí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说法。辞: 也作“词”。 万口一辞wànkǒu-yīcí〔主谓〕 说法完全一致。唐·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不可破也。” △ 描写异口同声。 【近义】众口一辞 众口一词 〖反义〗众说纷纭。 也作“万口一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