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颂堂词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颂堂词绎

七颂堂词绎

清刘体仁撰。共三十三则,合为一卷,收于康熙初刻《七颂堂集》中。刘氏论词,分初、盛、中、晚,崇周、张,抑苏、辛,赞赏李易安为“本色当行第一人”,强调“温柔敦厚,诗教也;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其所持“词须上脱香奁,下不落元曲,乃称作手”之论,“亦为一时名语”(沈曾植《菌阁琐谈》)。是书有清道光十年(1830)长洲顾氏刊《赐砚堂丛书》本、清道光中海昌蒋氏刊《别下斋丛书》本及《词话丛钞》本、《美术丛书》本等。唐圭璋《词话丛编》据《别下斋丛书》本辑入。

☚ 古今词论   填词杂说 ☛
七颂堂词绎

《七颂堂词绎》

清刘体仁著。所论涉及诗词曲之异同、词之境界、作法、神韵诸方面,但多语焉不详。较著者为重婉约尚本色。他说“词欲婉转而忌重复”。又说:“晏叔原熨贴悦人,如‘为少年湿了,鲛绡帕上,都是相思泪’,便一直说去,了无风味,此词家最忌。”主张词须不类诗与曲,方是本色当行。认为“词须上脱香奁,下不落元曲,乃称作手”。和柳七黄九相比,柳永最尖颖,时有俳狎,山谷亦不免,“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他重视词中警句的作用,认为“惟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词有警句,则全首俱动。”还主张“兴观群怨”“温柔敦厚”之诗教,让人读后受到震动,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

☚ 窥词管见   填词杂说 ☛

七颂堂词绎

词论。清刘体仁撰。一卷。体仁字公㦷,河南颖川人。约康熙初年在世。顺治进士。累官吏、刑二部郎中,有诗名。亦善画山水。著有《七颂堂文诗集》。此编论词札记三十三则,均简短明晰。所论涉及诸多方面,若词之特征、诗词区别、创作宜忌、鉴赏评价等等,多有灼见。“宋祁一闹字卓绝千古”条谓;“‘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颇有见地。此论直接启迪王国维氏,王氏于《人间词话》中再以“意境说”阐述:“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宋祁声名遂更显于词坛。有《别下斋丛书》本,《词话丛钞》本。唐圭璋辑入《词话丛编》,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

七颂堂词绎

一卷。清刘体仁 (1624—?)撰。刘体仁, 字公㦷, 颍川 (今河南许昌)人。顺治进士,官吏部郎中。曾从孙奇逢问学,与王士祯、汪琬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并精鉴别。著有《七颂堂识小录》、《七颂堂集》。此书不足三十节。其第四节云:“词亦有初、盛、中、晚,不以代也。牛峤、和凝、张泌、欧阳炯、韩偓、鹿虔辰辈,不离唐绝句。如唐之初,未脱隋调也,然皆小令耳。至宋则极盛。周、张、柳、康,蔚然大家。至姜白石、史邦卿,则如唐之中,而明初比唐晚。明词并不足与唐宋并论,然唐五代不及温、韦、冯、李,是未能深知唐五代词也”。朱孝臧生平以康与周柳并称,与贺裳《词筌》,同一谬误。以张词优于姜史,亦未免抑扬失实,是又不能深知宋词也。其二十二节云:“咏物至词,更难于诗。即昭君不惯风沙远(风当作胡),但时忆江南江北,亦费解。”自识疏影,以美人为喻。此以昭君喻梅花,而寄其感慨。王仲初《塞上梅》诗云: “昭君已殁汉使回”,即白石之所本。胡澹庵咏梅亦有“春风自识明妃面”之句,亦何尝费解。体仁学问不深,于此可见。有《赐砚堂丛书》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