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七月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七月七 七月七qīyuèqī┃┃┃ 即七夕。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宋·王禹偁《七夕·商州作》诗:“去年七月七,直庐开独坐。” ☚ 风寒 月白风清 ☛ 七月七七夕节。 ![]() ![]() ![]() ![]() ![]() 七月七 七月七节日习俗。亦称“七夕”“乞巧节”。民间传说为牛郎织女而设。当日,姑娘、少妇于庭院当中摆放瓜果,穿七孔针,向织女乞巧求艺。午间把一盆清水放于院中生膜,投针则浮,看水中针影若呈花草状,便以为得巧。在秦州区南部的秦岭、杨家寺、花岐、牡丹、天水等乡镇,称乞巧节为“巧娘娘节”。七夕前,当地的女性要用彩纸扎塑“巧娘娘”像,尔后欢歌欢舞,高唱“十炷香”“迎巧歌”。七夕前几天是女性欢度祈福的节日,无人可禁。七夕晚上,祭祀结束,便唱“送巧歌”,烧掉“巧娘娘”塑像,乞巧节便告结束。 ☚ 六月六 八月十五 ☛ 七月七汉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亦称“乞巧节”、“七夕节”,天津人俗称“七月七”。相传是日夜为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民间有妇女乞求智巧之事,故称。《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津俗乞巧的方式为:“日间把一碗水放在庭院中,经长时间尘落,水面形成薄膜状,夜晚,姑娘们各持绣花针,轻轻放在水面,针浮者为巧,针沉者为拙。旧时妇女多好行乞巧之戏。乞巧风俗反映了劳动妇女向勤劳手巧的织女学习劳动技能的强烈愿望。到近代,“七月七”仍然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只不过节日活动的内容远不如历史上那样丰富多彩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