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书讲义书名。又名《施氏七书讲义》。为《武经七书》最早整体统一注释本。作者施子美,“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登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本书广引史传,内容丰富。原本流散日本。日本现有《七书讲义四十二卷》五种版本,我国通行日本文久三年(1863年)刻本,即其中一。另日本长庆年间,曾刊行活字本《武经七书讲义》。 七书讲义兵书名。又名《施氏七书讲义》,为《武经七书》最早注释本。作者施子美。本书广引史传,内容丰富。原本流散日本。日本现有《七书讲义四十二卷》 5种版本,中国通行的日本文久三年(1863年)刻本,即其中之一。另日本长庆年间,曾刊行活字本《武经七书讲义》。 七书讲义四十二卷。宋施子美撰。施子美,生卒年、仕履皆不详。据江伯虎《施氏七书讲义序》,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施氏于《讲义》之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又广引史传为之参证,内容丰富,说服力强。为《武经七书》现存最早的注解本。计《孙子》十一卷、《吴子》五卷、《司马法》五卷、《尉缭子》 九卷、《三略》三卷、《六韬》六卷、《李卫公问对》三卷,共四十二卷。此书最早刻于金代宣宗时。此后原本流散日本,据日本服部宇之吉《佚存书目》著录,此书在日本有庆长、元和、宽永、元禄、文久五种刊本,而以文久三年(1863)刊本较为流行,国内通行本多据此翻刻。日本文久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均有藏本。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藏民国十六年(1927) 自强书局石印本。近刊入《中国兵书集成》第八册(解放军出版、辽沈书社出版)。此书或题《施氏七书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