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七、1992年浙江高师专科招生考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七、1992年浙江高师专科招生考题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7题。 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②c 1. 上文①a和①b两处所指时间应该是 A.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和1911年“五·四”运动之后 B. 1917年前后和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后 C. 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和1930年左联成立之后 答: ( ) 2.上文②a、②b、②c三处符号前面的文字,用了一定的描写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②a前侧面描写 ②b前对话描写 ②c前细节描写 B.②a前行动描写 ②b前心理描写 ②c前细节描写 C.②a前行动描写 ②b前对话描写 ②c前外貌描写 答: ( ) 3.上文③处“可怕的进化论思想”意思是 A.按进化论的观点,思想发展太快是可怕的 B.你有进化论的观点,为青年做杂事,做不胜做,是可怕的 C. 你受进化论思想的支配,以为青年总比老年好,都给予帮助,不分好坏,是危险的 答: ( ) 4.上文④“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这一陈述句的意思或作用是 A.用前后自相矛盾的表现,显示了作者在鲁迅前面的拘谨 B.用模棱两可的态度,以表现作者的成熟老练 C.作者内心确有前面被鲁迅说破的意思,但面对长辈不便直接表露 答: ( ) 5.上文⑤处的“……”号所包含的意思,判断不当的一项是 A.现在不是天下太平,没有我们可做的事了吗? B.看不到将来,只求维持现状,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了。 C.何必还要变革和战斗。 答: ( ) 6.上文⑥a、⑥b处“变猴子、变虫豸”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说明青年和老年一样,在今天也会_______。“不再给人去补靴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说明_______。 7.上文⑦之前的整段鲁迅所说的话,表明了鲁迅思想的发展变化,反映了这时的鲁迅已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____观点和____观点。 [题解] 考查对词、语、句及文意的理解(第1、3、4、7题),考查对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及省略号的含义的辨析(第2、5、6题)。 参考答案: 1. B 2. A 3. C 4. C 5. A 6.借喻(或: 比喻) 变坏、变反动 借代 不再不分好坏地帮助青年(或: 不再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 7.阶级 辩证 七、1992年浙江高师专科招生考题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划出上文层次(直接用“|”线划在上文中) 2.上文分析说理部分层次清楚,结构严密,先分析了诗句中的_______,再分析_______,最后分析_______。既讲了艺术性,也讲了思想性。是_______式的结构。(注意: 每空最多填写两个字) 3.上文①以前部分中“‘凡战者……以奇胜’”、“打仗讲究……也一样”、“二句中‘暗’与‘多’”、“制胜之奇兵”四处所用的修辞格或说理方法,在下面四项中依次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 引用修辞格 类比修辞格 借代修辞格比喻说理 B. 类比说理 暗喻修辞格 借代修辞格借喻修辞格 C. 引用说理 类比说理移用修辞格 暗喻修辞格 D. 引用修辞格 类比说理移用修辞格 拟人修辞格 答: ( ) 4.解释②前面的两个加“·”的词 乍看—— 细玩—— 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 打仗讲究出奇制胜,作诗也一样。 B.二句中的“暗”与“多”,则诗家之警妙,制胜之奇兵。 C.诗句是写在塞外的风雪中,军队浩浩荡荡挺进。 D. 赞颂将士们的报国壮志,英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答: ( ) [题解] 考查层次划分及说理部分层次的评析(第1、2题),词义解释(第4题),修辞格及说理方法辨正(第3题),中心论点辨正(第5题)。 参考答案: 1.分四层: 开头……制胜之奇兵也。/形容雪……在写塞外风雪上胜利了。/诗句……特殊的壮观。/然而是因为有外敌入侵……结尾 2.字 句 联(或: 暗、多 句子 两句)递进式(或: 纵式) 3. C 4.初初一看(或: 刚一看)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味(或: 细细体味) 5. B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