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1992年浙江高师专科招生考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1992年浙江高师专科招生考题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7题。
 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有一次,我从别处听来一点掌故,据说在北京的时候①a,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县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却让鲁迅先生提着靴子上街,给他去找人修补。他睡了一觉醒来,还埋怨补得太慢,劳他久等呢。②a“有这回事吗?”我见面时问他。“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这是为的什么呢?”“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 可怕的进化论思想。”③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④“进化论牵制过我,”鲁迅先生接下去说,“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这一点终归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⑤你看,现在不是还有猴子吗?嗯,还有虫豸。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⑥a,这是后来①b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⑥b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②b、⑦
 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②c

 1. 上文①a和①b两处所指时间应该是
 A. 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和1911年“五·四”运动之后
 B. 1917年前后和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后
 C. 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和1930年左联成立之后 

答: ( )


 2.上文②a、②b、②c三处符号前面的文字,用了一定的描写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②a前侧面描写 ②b前对话描写
 ②c前细节描写
 B.②a前行动描写 ②b前心理描写
 ②c前细节描写
 C.②a前行动描写 ②b前对话描写
 ②c前外貌描写 

答: ( )


 3.上文③处“可怕的进化论思想”意思是
 A.按进化论的观点,思想发展太快是可怕的
 B.你有进化论的观点,为青年做杂事,做不胜做,是可怕的
 C. 你受进化论思想的支配,以为青年总比老年好,都给予帮助,不分好坏,是危险的
 

答: ( )


 4.上文④“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这一陈述句的意思或作用是
 A.用前后自相矛盾的表现,显示了作者在鲁迅前面的拘谨
 B.用模棱两可的态度,以表现作者的成熟老练
 C.作者内心确有前面被鲁迅说破的意思,但面对长辈不便直接表露 

答: ( )


 5.上文⑤处的“……”号所包含的意思,判断不当的一项是
 A.现在不是天下太平,没有我们可做的事了吗?
 B.看不到将来,只求维持现状,人类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了。
 C.何必还要变革和战斗。 

答: ( )


 6.上文⑥a、⑥b处“变猴子、变虫豸”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说明青年和老年一样,在今天也会_______。“不再给人去补靴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说明_______。
 7.上文⑦之前的整段鲁迅所说的话,表明了鲁迅思想的发展变化,反映了这时的鲁迅已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____观点和____观点。
 [题解]
 考查对词、语、句及文意的理解(第1、3、4、7题),考查对描写方法、修辞手法以及省略号的含义的辨析(第2、5、6题)。
 参考答案:
 1. B
 2. A
 3. C
 4. C
 5. A
 6.借喻(或: 比喻)
 变坏、变反动
 借代
 不再不分好坏地帮助青年(或: 不再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
 7.阶级 辩证

七、1992年浙江高师专科招生考题 - 职高阅读理解 - 可可诗词网

七、1992年浙江高师专科招生考题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打仗讲究出奇制胜,作诗也一样。杨炯《从军行》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二句中的“暗”与“多”,则诗家之警妙,制胜之奇兵也。①形容雪,一般说大,而诗人偏偏用暗。以暗形容雪,实属罕见,不能不说是奇。而大,只见雪的纷纷扬扬,用暗,则不仅见雪的迷迷茫茫,更显天的阴阴沉沉,就更形象,更有气氛感,更有立体感。形容风,一般用狂,而诗人偏偏用多,更是罕有。乍看似不贴切,细玩之,②风之来并非一股劲地狂,往往阵阵强劲,阵阵吼叫。唯有用多,才能表现风的特点,风的气势。暗和多是“奇兵”,在写塞外风雪上胜利了。诗句是写在塞外的风雪中,军队浩浩荡荡挺进。军列中旌旗招展,然而由于雪暗,雪打军旗,旗和雪卷在了一起,旗上的画图也就很难看完全,看清楚。这就是“雪暗凋旗画”。行军中,战鼓咚咚,然而由于风多,阵阵劲风与咚咚鼓声混杂在一起,很难听得清什么是风声什么是鼓声。这就是风多杂鼓声。出奇制胜,写出了塞外风雪中行军的特殊的壮观。然而是因为有外敌入侵,将士们才出征的。于是乎,这塞外风雪中行军的特殊的壮观,正是对将士们报国的壮志,英雄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的特殊表现!
 1.划出上文层次(直接用“|”线划在上文中)
 2.上文分析说理部分层次清楚,结构严密,先分析了诗句中的_______,再分析_______,最后分析_______。既讲了艺术性,也讲了思想性。是_______式的结构。(注意: 每空最多填写两个字)
 3.上文①以前部分中“‘凡战者……以奇胜’”、“打仗讲究……也一样”、“二句中‘暗’与‘多’”、“制胜之奇兵”四处所用的修辞格或说理方法,在下面四项中依次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 引用修辞格 类比修辞格 借代修辞格比喻说理
 B. 类比说理 暗喻修辞格 借代修辞格借喻修辞格
 C. 引用说理 类比说理移用修辞格 暗喻修辞格
 D. 引用修辞格 类比说理移用修辞格 拟人修辞格

答: ( )


 4.解释②前面的两个加“·”的词
 乍看—— 细玩——
 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 打仗讲究出奇制胜,作诗也一样。
 B.二句中的“暗”与“多”,则诗家之警妙,制胜之奇兵。
 C.诗句是写在塞外的风雪中,军队浩浩荡荡挺进。
 D. 赞颂将士们的报国壮志,英雄气概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答: ( )


 [题解]
 考查层次划分及说理部分层次的评析(第1、2题),词义解释(第4题),修辞格及说理方法辨正(第3题),中心论点辨正(第5题)。
 参考答案:
 1.分四层: 开头……制胜之奇兵也。/形容雪……在写塞外风雪上胜利了。/诗句……特殊的壮观。/然而是因为有外敌入侵……结尾
 2.字 句 联(或: 暗、多 句子 两句)递进式(或: 纵式)
 3. C
 4.初初一看(或: 刚一看)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味(或: 细细体味)
 5. B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