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丁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丁谓(966—1037)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谓之,改字公言。参知政事窦偁婿,丁德隅祖父。淳化三年(992 年)进士第四。为大理评事、饶州通判,直史馆,以太子中允为福建路采访,还为转运使,除三司户部判官。领峡路转运使,加工部员外郎,改夔州路,再加刑部员外郎。景德元年(1004 年)入权三司盐铁副使。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四年为随驾三司使。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上《景德会计录》,加枢密直学士。二年,迁给事中,实授三司使。五年迁礼部侍郎,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六年以参知政事判亳州,为奉祀经度制置使,兼摄中书令。进工部尚书。九年以参知政事为会灵观使,改刑部尚书,以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出为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平江军节度使,请特免丁钱。寻命知昇州。天禧元年(1017 年)知江宁府。徙保信军节度使。三年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四年以检校太尉兼本官为枢密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加左仆射、门下侍郎兼太子少师,罢为户部尚书知河南府,未行,依旧视事。五年兼太子师傅,加司空,兼译经使。乾兴元年(1022年)封晋国公。仁宗即位,为山陵使。进司徒兼侍中,坐擅改永定陵,降太子少保、分司西京,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二年(1033 年)以秘书监致仕,徙光州卒。归葬苏州华山习嘉原。机敏有智谋,善谈笑。家藏书画甚盛。图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强记博览,善为古文章,尤工诗,时誉巨儒,与孙何齐名,时号“孙丁”。著有《丁谓集》《建安茶录》《刀笔集》《青衿集》《晋公集》《晋公谈录》《丁晋公词》《丁谓诗》等。 丁谓 丁谓966—1037初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淳化三年(992)进士,与孙何齐名,时号孙丁。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封晋国公。仁宗立,累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道州。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卒于光州,年七十二。《宋史》、《东都事略》及《名臣碑传琬琰集》均有传。丁谓机敏有智,“然多希合,天下以为奸邪。及稍进用,即启真宗以神仙之事。又作玉清昭应宫,耗费国帑不可胜计”(魏泰《东轩笔录》卷二)。有《丁晋公集》四卷,不传。词存《凤栖梧》二首,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全宋词》收录。 ☚ 陈尧佐 林逋 ☛ 丁谓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改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时与孙何友善,得王禹偁称赏,世称“孙丁”。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登进士第,授大理评事,通判饶州。历直史馆,除三司户部判官,领峡路、夔州路转运使。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初,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历工、刑、兵三部尚书,后知昇州,徙保信军节度使。天禧三年(1019),复参知政事,迁枢密使,平章事。乾兴元年(1022),封晋国公。仁宗即位,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雷州、道州。仁宗明道(1032—1033)中,授秘书监,致仕,居光州。景祐四年(1037)卒,年七十二。谓机敏善谈笑,喜为诗,《温公续诗话》云:“丁相谓善为诗,在珠崖犹有诗近百篇,号《知命集》,其警句有‘草解忘忧忧底事,花能含笑笑何人’。”《观林诗话》称:“丁晋公《筑毬》诗,世称曲尽形容之妙。”谓传世之诗,多为咏物之作,如《冠》、《笏》、《珮》、《玉佩》、《金》、《玉》、《珠》、《茶》、《酒》、《松》等,从这些诗题中,即可见内容之一斑。其集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万笔集》二卷、《青衿集》三卷、《知命集》一卷,均佚。《西崑酬唱集》中收录其诗。《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 陈尧佐 杨亿 ☛ 丁谓 宋代诗文家。字谓之,更字公言。苏州长洲(江苏苏州)人。少与孙何友善,俱以文章谒王禹偁,王禹偁誉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始有此作”。也称“孙丁”。淳化三年(992)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饶州。后历任工、刑、兵、吏各部尚书,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进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师,拜司空。乾兴元年(1022)封晋国公。宋仁宗即位,丁谓与宦官雷允恭勾结,专擅朝政,欺上瞒下,旁人莫辨虚实。后因雷允恭与司天监邢中和擅易皇堂地,施工引起纠纷。内侍毛昌达上奏太后。诛允恭,贬丁谓太子少保,分司西京。又因丁谓家女道士刘德妙被逮,语言妖诞,事连丁谓,遂再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道州。明道中,授秘书监,死于光州。丁谓机敏险狡,过目不忘。案牍难解,一言立判。图画、博奕、音律,无不知晓。假日接待宾客,谈笑风生。因上奏祥异,营造宫观,奸邪险伪,与林特、陈彭年、王钦若、刘承珪合称“五鬼”。喜为诗,集已失传,今存《丁晋公谈录》1卷。《全宋词》录其〔凤栖梧〕词2首。 丁谓 丁谓966—1037北宋文人、佞臣。《宋史》有传。字谓之,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以文名。王禹偁阅其文章,以为自韩、柳之后三百年始有此作。太宗淳化3年(992),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饶州。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封晋国公。与王钦若建言营造宫观,伪言祥异,诋毁寇准,交通宦官雷允恭,时人号其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为“五鬼”。仁宗即位,累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明道(1032-1033)中授秘书监致仕。为人机智狡𪬑,善揣人意,精于吏事。 通晓诗、画、棋、乐,晚年诗笔尤精。《宋朝事实类苑》载其四六残句数则,皆婉约精丽,为时人所传诵。有《大搜赋》一篇,以司马相如、扬雄之作为“皆人君败度之事,又与典正颇远。今国家大搜,行旷古之礼,辞人文士不宜无歌咏。”“彼以好乐而讽之,此以勤礼而颂之”(《序》),则其好佚侫君之迹可鉴。旧称有集,今不传。 ☚ 【二至四画】 元结 ☛ 丁谓dīng wèi(962~1033年)《本草纲目》果部第32卷茗(3)。人名。北宋官吏,字谓之,一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太宗时进士,官至宰相,封晋国公,因勾结宦官,独揽朝政,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后授秘书监,死于光州。 丁谓962—1033北宋大臣。字谓之,一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淳化进士。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善诗画,博弈音律。与孙何齐名,时称“孙丁”。初为福建路采访,后领峡路转运使。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任齐、濮等州安抚使。次年,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旋与王钦若迎合帝意,大造道观,屡上祥异。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为参知政事。次年,排斥寇准去职,升任宰相,封晋国公,勾结宦官雷允恭,独揽朝政。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仁宗即位后,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徙道州。明道中,授秘书监。死于光州。 丁谓962—1033字谓之,一字公言。宋苏州长州(江苏苏州)人。太宗时进士。景德间,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大中祥符初,议封禅,未决,真宗问以经费,对以“大计有余”,议乃决。天禧四年(1020)拜相,为晋国公,勾结宦官,独揽朝政。机敏有智谋,𪬑狡过人。真宗朝营造宫观及奏祥异之事,多谓与王钦若发端。仁宗即位,以欺罔窜逐崖州,为司户参军,死于光州。与王钦若等并为“五鬼”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