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丁Dī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乐亭,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湖北之监利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京、傈僳、鄂伦春、东乡、保安、彝、侗、苗、土家、高山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引 《太公金匮》 云: “武王伐纣,丁信不朝。丁姓始此。”
❷郑樵注云: “姜姓。齐太公生丁公伋,支孙以丁为氏。” 归“以次为氏” 之列。(按: 谥法虽始自周,周自文王以后世称谥。是时诸侯犹未能遍及晋鲁大国也。鲁再世伯禽称鲁公; 晋再世燮父称晋侯; 曹、蔡皆四世未称谥; 齐再世伋称丁公、三世得称乙公、四世慈毋称癸公、五世哀公不辰,而后称谥。则知所谓丁公者、长第之次也。《元和姓纂》、《姓氏考略》 皆 “以谥为氏”,不确。)
❸为孙姓所改。《三国志·吴志》 注引《江表传》 载: “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
❹或为于姓所改。《姓氏考略》 注引 《枫窗子牍》 载: “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❺或出自回纥族。杨士奇《东里文集》 载: “丁鹤年,其先西域人 (按: 实回纥族),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国,因以为姓。” 又:《中国人的姓名·回族》 称: 回族之丁姓,来自阿拉伯文 “底尼”,意为宗教,促读 “丁” 音。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男子,为了表示对宗教的虔诚,常在名字之后缀以 “底尼” (丁),如伊普迪哈鲁丁、奕赫抵雅尔丁、荻独步丁、职马禄丁 (丁鹤年之父)、吉雅漠丁(丁鹤年之从兄) 等,其后皆以丁为姓。又,现代保安族之丁姓,亦源于此。其先有名 “加麦丁丁”者,意为宗教之美; 或名 “努尔丁”,意宗教之光。后取其尾音谐 “丁” 字而为单姓。
❻为明代元人名字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赐姓》:“明赐元人姓名:丹朱尔曰丁顺。”
❼清代高丽族亦有丁氏,世居思山县地方,见 《清通志·氏族略》。
汉代有丁义、丁固; 三国时吴有丁奉,大将军;唐代有丁公著; 明代有丁养浩,成化进士; 清代有丁汝昌。

丁dīng

❶天干的第四位。與地支相配,用以記日、年。見“丁酉”。
❷當,在,值,逢。董仲舒《士不遇賦》:“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崔篆《慰志賦》:“愍余生之不造兮,丁漢氏之中微。”
❸姓。班固《幽通賦》:“雍造怨而先賞兮,丁繇惠而被戮。”丁,丁固,原爲項羽部將,曾救劉邦,後歸之,反遭殺害。

丁dīng

指(蚊、蝇等)站立。丁,同“钉”。
(例)
❶行者还作个蟭蟟虫,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五十九·763·)
❷行者钻将进去,丁在他头上,又叫声“师父”。(八十二·1049·)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夏时万物皆丁实。”《史记·律书》:“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丁,指丁壮。《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
1.通“釘” ding
[例一] 《晋书·陶侃传》:“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作丁,《世说新语·政事》作“作钉”。丁通“钉”,钉子。
[例二] 《叶水心集》卷七《送吕子阳》诗:“火把起夜色,丁鞋明齿痕。”丁鞋,雨天防滑而在鞋底钉上钉的鞋。
丁,端母、耕部;钉,端母、耕部。端母双声,耕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颠” dian
[例] 《乐府诗集》卷四十六南朝宋彭城王《读曲歌》:“鹿转方相头,丁倒欺人目。”丁倒,颠倒。丁通“颠”。
丁,端母、耕部;颠,端母、真部。端母双声,耕、真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當” dang
[例一] 《后汉书·崔骃传》:“愍余生之不造兮,丁汉氏之中微。”注:“丁,当也。”丁,正当。丁通“当”。
[例二] 韩愈《赠张籍》诗:“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娇儿未绝乳,念念不能忘。”丁,当,与“忘”押韵。
丁,端母、耕部;当,端母、阳部。端母双声,耕、阳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4.通“葶” ting
[例一] 《名医别録》:“葶藶,一名丁历。”葶藶,草名,茎、叶均似芥。丁通“葶”。
[例二] 《尔雅·释草》郝懿行疏引《木草》:“一名大室,一名大适,一名丁历,一名。丁、葶、俱双声字也。”
丁,端母、耕部;葶,定母、耕部。端、定旁纽双声,耕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5.通“叮” ding
〔例一〕 《诗·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郑笺:“丁宁归期,定其心也。”丁宁,即“叮咛”。丁通“叮”。
〔例二〕 《后汉书·朗��传》:“唯陛下丁宁再三,留神于此。”
丁,端母、耕部;叮,端母、耕部。端母双声,耕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6.通“仃” ding
〔例一〕 李陵《赠苏武》:“远处天一隅,苦困独伶丁。”伶丁,即“伶仃”,孤独的样子。丁通“仃”。
〔例二〕 李密《陈情表》:“伶丁孤苦,至于成立。”
丁,端母、耕部;仃,端母、耕部。端母双声,耕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丂

(一)dīng ❶当,面对,遭逢。《大雅·云汉》二章:“耗下土, 宁丁我躬。”毛《传》:“丁,当也。”朱熹《集传》:“丁,当也。何以当我之身而有是灾也。或曰: 与其耗下土, 宁使灾害当我身也。”(二)zhēng
❷象声词。见〔丁丁〕条。

☚ 十乘   丁丁 ☛

读音d·ing(-),为ing韵目,属ing—eng韵部。当经切,平,青韵。
❶天干的第四位。
❷成年男子。
❸健壮。王充文:“身气丁壮。”
❹人口。
❺当;遭逢。刘向赋:“丁时逢殃,孰可奈何兮。”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eng(-),为eng韵目,属ing—eng韵部。当经切,平,耕韵。
❶[丁丁]象声词,伐木的声音。《诗经》注:“丁丁,伐木声也。”

上一条: 下一条:

丁dǐng

表示极少或极小。例:只给了一~~。
❍ 只走了一~点路。
《汉语大字典》:“丁,表示极少或极小。”

〔ding〕 jend: 甲乙丙~。jal yil bint jend.
丁点儿 〔ding dianr〕ad njeddeb.

ㄉㄧㄥdīng0105西瓜子。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草木》:「今称西瓜子曰~。」蟋蟀的幼虫。官话。1984年11月2日《新民晚报》:「我饲~以糖粥,牙齿尖利后可用饭粒。」疙瘩;物体上的疣状突起物。粤语。广东广州〖〗。现在;现今。闽语。福建厦门〖〗。~着来去现在得走了。福建莆田〖〗、仙游〖〗又〖〗。此时,此地,用在介词「打、从、由」后面。闽语。福建厦门〖〗。聚。冀鲁官话。山东。《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还是合这伙人~成一堆,此事稳当。」担当;支撑。北京官话。北京〖〗。怕他~不下来‖他一个人能~仨人。停靠。官话。清梁同书《直语补证》:「俗以缆船著岸曰~。」(鞋小,脚)伸不开。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鞋做得太小啦,穿上~脚哩。沉淀。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地》:「今谓水中浊滓下沉呼如~,即『淀(澱)』字也。」提。吴语。浙江衢州。个(用于人)。粤语。广东广州〖〗。一~人都冇一个人都没有‖两~友两个家伙。闽语。福建仙游〖〗。(按人数分东西时说)一~分一斤。极少量。粤语。广东广州〖〗。~咁多一丁点儿。一直到(某时)。北京官话。北京〖〗。~半夜才回家‖~九月就凉快了。表示事已至此,这就怎么样。闽语。福建厦门〖〗。~!好办嘿!这就好办‖~!惨啦咳!这就糟了。

丁ding

❶成年男人。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点一~。”(无何:不久。天宝:唐玄宗年号。)
❷有某种技能的人。《庄子·养生主》:“庖~为文惠君解牛。”(庖丁:厨师。解:宰杀。)范成大《咏怀自嘲》诗:“园~应窃笑,犹自说心灰。”(窃:暗中。犹:还。)

❶〈隐〉清末以来布业指数目二。参“主、丁、丈、心、禾、竹、见、金、页、马”。
❷〈隐〉清末以来金银首饰业指数目五。参“钱、衣、寸、许、丁、木、才、奇、长”。
❸〈隐〉清末以来海鱼行指数目九。参“了、足、南、宽、如、满、青、法、丁、料”。
❹〈隐〉清末以来铜锡行指数目五。参“旦、衣、寸、口、丁、龙、青、戈、欠、田”。
❺〈隐〉清末以来冶坊指数目一。参“丁、鞭、沿、吊、磨、汤、草、敲、挽、留”。
❻〈隐〉清末以来四川东部牲畜市场经纪人、菜贩指数目五。参“田、衣、寸、水、丁、木、柴、共、成”。
❼〈隐〉旧时四川重庆蔬菜行指数目五。参“田、衣、寸、水、丁、木、才、共、底”。
❽〈隐〉旧时四川成都戏剧界指数目十。参“姑、仪、刍、仔、蹶、傲、黑、爬、构、丁”。
❾〈隐〉旧时四川东部土布交易行指数目二。参“一、丁、万、中、本、百、利、妾、孩、唐”。
❿〈隐〉旧时四川江湖诸行指男子。

丁dīng

❶天干的第四位。参见780页“天干”。
❷成年男子
 △ 壮~。
❸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 家~∣园~。
❹指人口
 △ 人~兴旺。
❺某些食品切成的小块
 △ 肉~|萝卜~
❻姓。
另见1009页zhēng。


丁zhēng

丁dīng


❶天干的第四位。也用作次序第四:~是~,卯(mao)是卯。
❷成年男子;从事某种劳动的人:成~丨白~︱抽~︱兵~︱壮~︱园~︱家~。
❸人口:~口︱~税︱人~︱亲~丨添~。
❹遭遇;碰到:~艰丨~忧。
❺小方块物:鸡~︱肉~︱补~。
❻象声词:~当︱~东︱~零︱~零当郎。
❼指“丁”字:目不识~
○~宁(反复地嘱咐)。

丁dīng

❶ 成年男子:成丁│壮丁│抓丁。
❷ 指人口:人丁│添丁。
❸ 指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园丁│庖丁│门丁。
❹ 指某些食物切成的小块:肉丁│菜丁│水果丁。
❺ 天干的第四位。
❻ 遭逢:丁忧│丁艰。
❼ 姓。
另见680页zhēng。


丁zhēng

见〔武丁〕

丁dīng

❶ 适逢;正当。《诗经·大雅·云汉》:“耗下土,宁丁我躬。”毛传:“丁,当也。”《九叹·惜贤》:“丁时逢殃,可奈何兮。”王逸注:“丁,当也。言己之生当逢遇殃咎,安可奈何? 自闵而已。”汤炳正今注:“丁,正当。”
❷指殷高宗武丁。《九思·逢尤》:“思丁文兮圣明哲,哀平差兮迷谬愚。”汤炳正今注:“丁,武丁,殷高宗名。”

丁dīng

❶直到(某时)。如:~半夜才回家。/~九月就凉快了。
❷担当,支持。如:怕他~不下来。
❸相当,抵。如:他一个人能~仨人。
❹承担,负责的意思。如:打官司的话,我~着。(以上用法都可以说“顶”)。

丁ding

丁坝 丁部1 丁册2 丁当 丁点儿 丁东 丁冬 丁艰3 丁口 丁零 丁宁 丁税 丁酸 丁烷 丁香 丁忧4 白丁 兵丁 丙丁 补丁 布丁 成丁 抽丁 单丁 地丁 家丁 抗丁 冷丁 零丁男丁 门丁 亲丁 人丁 肉丁 添丁 园丁 抓丁 壮丁 丁口册丁香结 丁香油 丁字布 丁字尺 丁字带 丁字镐 丁字钢 丁字街丁字梁 丁字楼 冷不丁 冷孤丁 猛孤丁 尼古丁 丁克家庭 丁零当啷 丁宁告诫 丁一卯二 不识一丁 目不识丁 丁是丁,卯是卯

丁(一)dīng (二)zhēng

【辨形】 2画。象形。
【辨义】 丁(一)dīng
❶ 指人口:丁册|丁赋|丁钱|丁税|丁徭|丁役|丁口册|亲丁|人丁|添丁。
❷ 成年男子: 丁男|成丁|抽丁|单丁|抗丁|壮丁|人丁兴旺|抽壮丁。
❸ 丁字形:丁坝|丁字布|丁字尺|丁字钢|丁字街|不识一丁|目不识丁。
❹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白丁|兵丁|家丁|门丁|园丁。
❺天干的第四位,也用作次序第四: 丁等|丁一卯二|丁一确二|丁是丁,卯是卯|甲乙丙丁。
❻ 小方块物:丁点儿|补丁|孤丁|鸡丁|肉丁。
❼ 拟声词: 丁丁|丁零|丁零当啷。
❽遭遇: 丁艰|丁忧|丁兹盛世。
❾ 姓: 丁公凿井|丁真楷草。
〔丁对〕恰当,合适。
〔丁方〕正方,见方。
〔丁克〕英文DINK (Double incomeand no kids)音译。指夫妇都有收入却不打算生育孩子的。
〔丁酸〕一种有机化合物。
〔丁烷〕烷的一种。
〔丁香〕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也指这种植物开的花。
〔丁草胺〕一种新型除草剂。
〔丁二剂〕琥珀酸。
〔丁二烯〕有机化合物,用来制造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等。
〔布丁〕一种西餐点心。
〔冷不丁〕〈方〉冷不防。
〔拔丁抽楔〕把钉子拔除,把楔子抽掉。
〔尼古丁〕有机化合物,是含于烟草中的生物碱,有剧毒。也叫烟碱。
(二) zhēng 〔丁 丁〕拟声词,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
【辨析】二音都可作拟声词,用于拟声。区别在于:
一、词性有所不同: 丁(一)dīng作名词、形容词、拟声词,并作名词性、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zhēng只作拟声词。
二、词语修辞对象不同: 丁(一)dīng作拟声词时,用于模拟金属、瓷器、玉石等撞击声和液体滴落声;(二)zhēng用于模拟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
三、适用范围不同: 丁(一)dīng除用于拟声外,还用于描述物体形状,并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状态和用于姓氏等,适用范围广;(二)zhēng只构成“丁丁”一词,用于拟声,适用范围窄。

(反)卯

丁dīng

人口: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六·128)


丁dīng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材料部 > 其他 > 丁
丁  dīng

亦作“釘”。建築材料之一。用竹或木製做,後多以金屬爲之。《晉書·陶侃傳》:“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其綜理微密皆此類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官用竹,皆令録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宋·沈括《夢溪筆談》:“《雷公炮炙論》云:‘以桂爲丁,以釘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螫大木,自其性相制耳。”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祭祀部 > 祭祀活動(附) > 丁祭 > 丁
丁  dīng

“丁祭”之省稱。

丁dīng

❶旧时山东地区市井经纪人谓数目一。参“丁、谭、品、吊、拐、闹、柴、别、弯、卡”条。
❷一作“尖”或“已”,广东海丰地区沿海渔民、鱼贩谓数目一。参“丁、孔、斗、苏、马、棱、墨、眉、牛、号”条。
❸明清线行谓数目五。《通俗编·线行》:“五: 丁。”
❹旧时银楼业谓数目五。参“钱、衣、寸、许、丁、木、才、奇、长”条。
❺旧时铜锡行谓数目五。参“旦、衣、寸、口、丁、龙、青、戈、欠、田”条。
❻明清江湖社会米行和旧时海鱼行谓数目九。《通俗编·米行》:“九: 丁。”参“了、足、南、宽、如、满、青、法、丁、料。”
❼旧时冶坊业谓数目 一。参“丁、鞭、沿、吊、磨、汤、草、敲、挽、留”条。
❽旧时布匹业谓数目二。参“主、丁、丈、心、禾、竹、见、金、页、马”条。
❾旧时江湖社会医药界及清代江湖社会谓呕。《江湖通用切口摘要》及 《清门考源·各项切口·江湖类》:“丁: 呕曰丁也。”又 《切口·施药郎中》:“丁: 呕也。”
❿旧时道士谓敲。《切口·巫卜》:“丁: 敲也。”

丁【同义】总目录


强圉丁

丁dīng

〖名词〗
我国古代用干支配合以纪日、月、年,丁是天干的第四位(4)。《黄冈竹楼记》:丁酉,又入西掖。——丁酉年,又回京在中书省任职。《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丁dīng

❶ 钉子。后写作“钉”。《晋书·陶侃传》:“又以侃所贮竹头作~装船。”(装船:组装船只。)
❷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配合以纪日、月、年。苏轼《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丑。”袁枚《祭妹文》:“乾隆~亥冬。”
❸ 成年男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点一~。”
❹ 遭遇。《魏书·朱瑞传》:“~父忧,去官。”

*ding

B6A1
❶天干的第四位:甲乙丙~。
❷序数第四的代称:一二三四,甲乙丙~。
❸指从事某些职业或某种劳动的人:园~/庖~。
❹成年男子:壮~/成~。
❺人,人口:人~/~口/添~。
❻小块:萝卜~/肉~/补~。
❼表示极小或极少:一~点儿/一~儿。
❽〈文〉遭遇;碰上:~父忧|~母艰。
❾姓。

人口

人口

丁口 头口 生齿 食指
食口,人口:开口
家庭人口:丁(~粮;人~;添~)
家庭或家族人口:食指
生育使家庭人口增加:添人进口
家中的人口:家口 户口
家里吃饭的人口:食口
隐逸者家中的人口:鹤口
家中所有人口:一家(~老小) 合家 阖家 满门(~抄斩) 一家子
隐匿的人口:暗丁
人口兴旺:齿育 人丁兴旺
家庭人口众多:家半三军 一门千指 一门百指 食指众多 生齿日繁 食指浩繁
人口稠密:人稠
某地方人口很多:人烟稠密 人烟阜盛人烟凑集 人烟辐揍 人烟浩穣
住户少:人烟稀少
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地广人稀 地广民稀 地旷人稀 地广人希 人稀地广
人口多,财富多:人财两旺
(居住在一个地区内的人的总数:人口)

另见:家人 家庭 兴旺

☚ 人数   人多 ☛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

用年月日计时的方法

历(历法;历序;历律;历术;历算;历数;~术;~书;月~;台~;天历;政~;纪历;黄历) 宪 象
皇帝颁发的历法:龙躔
中国的历法:阴历 农历 夏历 旧历废历 斗历 古历 华历 夏数 太阴历
外国的历法:阳历 公历 西历 新历洋历 太阳历
伊斯兰教历:回历
计算年代的方法:纪年
开始新的纪元:开元
中国古代纪年法:干支
中国古称十二年:纪(一纪)
中国古称三十年:世(一世)
十年:年代(二十世纪九十~)
一百年:稘 世纪(二十~)
古代测时法:土圭 日晷 滴漏
天干纪月:月雄 月阳
地支纪月:月雌 月阴
天干次序符号: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次序符号:甲 乙 丙 丁 戍 己 庚 辛 壬 癸

另见:计算 报告 用时间 计时器

☚ 计时法   D 社会 ☛

序数

序数

第(~五;~十)
第一:一(压一;天下第一) 头(头号;头名;当头) 首(首位;首先;首冠;榜首;首屈一指) 甲(甲等;~级;首甲) 冠(冠首;摽冠;三连~;全国之冠) 魁(魁首;大魁;元魁;夺~) 状元 巨拇 称首
第一的:初(初一) 大(~伯;老~)正(~月;~旦) 元(~月;~旦;~配) 长(~兄)
第二:二(老二) 次(~日;~子;其~) 亚(~子;~军) 仲(~兄)乙(~等;~级) 副(~职;~手)
第三:三(老~) 丙(~等) 叔(~弟)
第四:四(老~) 丁(~等)
(表示次序的数目:序数)

另见:次数 名次

☚ 名额   次数 ☛

各种肉

各种肉

动物的肉:赤肉
牛肉:丑肉 格饵
羊肉:毡根 膻根 膻肉
猪肉:大肉 大荤
猎取得来的做肉食的鸟兽:野味 山羞 鹑兔
生肉:腥 饩
生肉和干肉:鲜犞
新杀的禽兽肉:鲜(鲜禽)
做熟的鱼肉等:
煮烂成糊状的肉:肉糜
白肉:
洁白的肉:玉脔
砧板上的肉:俎上之肉
烤炙的猪肉:豕炙
腌制的肉:羓 腒 腌肉
冬腊月腌制的肉:腊(腊肉;~肠;~味)
腌制的猪腿:火腿 云腿 宣腿
大块肉:厚膊
带骨的大块牛羊肉:体节
小块肉:丁(肉丁;鸡~)
做成绒状的肉:松(肉松;鱼~)
作馅用的肉:笼肉
精肉:
肥美的野鸡肉:雉膏
肥肉:膏 膘(上~;落~)
肥肉和细粮:膏梁
腹下的肥肉:
瘦肉:精肉
祭祀所余的肉:余胙
腐烂的肉:胔(胔肉)
残剩的尸骨上的腐肉:余胔
死尸的肉:伏肉

☚ 肉   干肉 ☛

某种职业的人

某种职业的人

民(牧~;渔~) 生(医~;先~)
称从事某种职业的人:郎(牛~;货~) 丁(园~)
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九流
以打猎为生的人:猎人 猎手 猎夫 猎民 猎客 猎师 猎徒 獦人 罗者
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户;~夫)
长于烹调并以此为业的人:庖(庖丁;庖人)厨师 厨司 食手 脍手 鲙手
主持烹饪的人:
执掌烹饪的厨师:铛头
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讼师
古代从事理发业的人:篦头待诏
从事低贱职业的人:买浆屠狗
职业微贱的人:屠沽 屠酤
重操旧业的人:冯妇(下车冯妇;下马冯妇;再作~)
同行业的人:同业 同仁 同行 同人 同道

另见:职业 工作 农活 耕种 收割

☚ 某种职业的人   农民 ☛

细小之物

细小之物

锥匕
零碎的东西:鸡零狗碎 郎头絮茧
零碎而很有价值的东西:零珠碎玉 零珠断璧 零珠片玉 零珠碎锦 零玑碎锦 零金碎玉
遗漏的零星而有价值的东西:遗珠零璧
零星物件:零杂
零星、不完整的东西:只鳞片甲 只鳞半爪 只鳞片爪
细碎的东西:渣(渣儿;渣子) 砟(碎砟;道~) 屑(米~;铁~;细屑;靡屑;碎屑) 碴(煤~) 爢
两物相撞击时溅出的物体碎屑:阴火
细小的东西:星(星儿;~铢;火~;肉~) 针芒 针芥 针虱 铢两 铢黍 铢发 草刺儿
细小零碎的东西:一点一滴
细小琐碎的东西:鸡毛蒜皮
非常细的颗粒物:粉(粉末) 末(末子;末屑;碎末;细末;粉末) 面
白色粉末:雪粉
白色如霜的粉:霜(盐~;柿~)
小巧易带的东西:袖珍(~本)
细微、轻微的东西:毫毛 豪分 毫末 豪细 寻尺 锥毛 骭毛 毛粟 絮缕
像芒的东西:
细微之物:豪端 豪发
某些幼嫩细微之物:花(葱~)
极微细的东西:丝(一~) 秋毫之末
渺小的东西:沧海一鳞
十分渺小的东西:沧海一粟 沧海一勺大海一粟 恒河一沙
轻微之物:鸿毛 鸿羽 鸿毳 弃靸
极其轻微的东西:遗芥
微小之物:锱锤 蚤甲 铢龠 一枝一节
极微小的东西:鹪蚊 一针一线
轻细之物:轻 雾
便宜细小之物:轻细 霏细
极轻细之物:毛芥
小的立方体:丁(鸡~;肉~)
众多的物品:余物

另见:细小

☚ 某种程度的物品   好物 ☛

成年人

成年人

人(成人;大人;长大成~)
青壮年人:黑头
英勇善战或长于体育技巧的青壮年:健儿
成人男子:佬(阔~) 士 大男 壮夫
成人男子的通称:丁 夫
壮年男子:壮夫
已达到服役年龄的青壮年男子:壮丁 壮勇
服力役的壮丁:丁役
临时征集的壮丁:白徒
已及服役年龄的成年男子:丁男
少壮的人:丁壮 丁稚
无妻的成年男子:旷(旷夫)

另见:成年 成家

☚ 成年人   年轻人 ☛

劳动者

劳动者

工(~人;女~;杂~) 夫(渔~;农~) 劳(~资双方)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丁(园~;庖~)
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夫(车~;火~;挑~;肩~;脚~)
抬轿的人:舆(舆夫;舆丁) 靠班 轿夫
打柴的人:樵(樵夫;樵子;樵人;樵父;樵汉) 荛子 烂柯人
割草打柴的人:刍荛
刈草打柴的童子:荛竖
伐木工:木客
农村中专管饲养某些家畜的人:倌(牛~;猪~)
饲养马的人:骑夫 马夫
养马或牧马人:马倌
饲养﹑照管马的人:马夫
赶驴的人:驴夫
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工(~人)
做饭的人:灶人 灶丁 厨工 食工 饔子 饔头 灶下养
军队、机关、学校的厨房中挑水、煮饭的人:伙夫
在集体单位中担任炊事的人:炊事员
干粗活的人:粗使
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力 苦力
被抓去做苦工的人:劳工
旧社会被迫从事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的人:苦工
外出做工的青年男女:打工仔
做零工的人:零工

☚ 做杂事的人   帮手 ☛

丁dīng

当经切,平青。
❶天干的第四位。《淮南子·天文》:“甲刚乙柔,丙刚~柔。”
❷成年;丁夫。《隋书·食货志》:“十七已上为中,十八已上为~。”
❸人;人口。《南史·何承天传》:“计~,课丈。”
❹壮健,强壮。《云笈七签》卷八十八:“老者反~,~者反婴。”
❺遭遇,遭逢。《后汉书·崔骃传》:“愍余生之不造兮,~汉氏之中微。”

〖丁〗 粵 ding1〔叮〕普 dīnɡ

❶ 成年人。歐陽修《新唐書.志第四十一》:「天寶三載,更民十八以上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
❷人,人口,有詞語「人〜單薄」。李延壽《南史.列傳第二十三.何承天》:「計〜課仗,勿使有闕。」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白〜:不識字的人。)
❸ 從事某種職業的人。莊周《莊子.養生主》:「庖〜為文惠君解牛。」(庖:廚房。)
❹ 遭逢,有詞語「〜父憂」。劉向《楚辭.九歎.惜賢》:「〜時逢殃可奈何兮。」
❺ 天干的第四位,見第 7 頁「干」字條。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三回》:「我也『〜是〜,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

中国古代与征发徭役有关的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年限规定。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发掘的秦简材料证明,男子成丁服役的最低年龄为十七岁。至六十岁才“免老”,不再征徭。而十六已上至六十岁,又成为秦朝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年限。把服役年限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联系起来规定,始自秦朝。因为在统治者看来,具有服役能力,就标志着该人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并可以完全负担刑事责任。秦后各代适应当时状况,分别作出不同的成丁年限规定。据《通典·食货典》引武德七年(624年)令说:“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这与唐朝十五岁已上,七十岁已下的法定责任年龄相比,已有出入。这表明唐代男丁服役年限与法定责任年龄开始脱节,并影响到后世。

病名。通“疔。”《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古无疔字,丁通疔,泛指外科证情较重之多种疮疡。《疡医准绳》卷二:“大抵如豆、如臼、如箔金、如茱萸、如石榴籽或发疹搔破而青黄赤色汁出,或衣服触着而疼痛忽生,或白而肿实,或赤而浮虚,其状不一……若因剥割疫死牛马猪羊,瞀闷身冷,遍体俱有紫疱,此疔毒也。”历代文献以疔命名者如:满天星疔、红丝疔、烂疔、麻子疔、石疔、雄疔、雌疔、火疔、暗疔、乌茄疔、水疔、蛇眼疔、蛇头疔、水蛇头疔、蛇节疔、蛇背疗、蛇腹疔、断指疔、蛀节疔、泥鳅疔、鳅肚疔、鱼肚疔、鱼尾疔、鱼脐疔、牛疔、猪疔、牛拘疔、马疔、马口疔、羊疔、羊须疔、狗疔、牛皮疔、羊毛疔、托盘疔、穿板疔、手糟疔、松子疔、盐肤疔、浮沤疔、瓜藤疔、杨梅疔、驴马疔、蜈蚣疔、豆腐疔、水洗疔、刀镰疔、葡萄疔、冷疔、脱骨疔、血疔、卷廉疔、忘汲疔、燕窝疔、骊龙疔、腾虎疔、钉脑疔、赤疔、青疔、黑疗、黄疔、白疔、赤面疔、白刃疔、黑靥疔、紫靥疔、黄鼓疔、五疔、十三疔、三十六疔、十指疔、疫疔、人中疔、承浆疔、印堂疔、迎香疔、合谷疔、手丫疔、火焰疔、手背疔、虎口疔、指疔、螺疔、沿爪疔、中节疔、足底疔、穿心疔、颊疔、颧疔、鼻疔、镇口疔、反唇疔、髭疔、虎须疔、眉疔、对疔、正对口疔、偏对口疔、足面疔等一百余个。详见各该条。

❶天干名。
❷通“疔”。《素问·生气通天论》: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❸通“葶”,“丁苈”即“葶苈”。

清代规定男子称丁,16岁为成丁或壮丁,以此编审户口,旗丁设佐领管辖,食饷当差。未成年者称幼丁。

人到成年称丁。历代成丁都有年龄规定,都视其国力和战争的需要而定。但一般起限最高在20岁。明代定制,16岁成丁。成丁者给田、交租、服劳役,至60岁为老。《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七年 (公元624年)》:“初定均田租、庸、调法: 丁、中之民,给田1顷,笃疾减什之6,寡妻妾减七,皆以什之2为世业,8为口分。每丁岁入租,粟2石。调随土地所宜,绫、绢、絁、布。岁役2旬; 不役则收其傭,日3尺; 有事而加役者,甸有5日,免其调; 3旬,租、调俱免。水旱虫霜为灾,什损4免租,损6以上免调,损7以上课役俱免。凡民赀业分9等。……男女始生为黄,4岁为小,16为中,20为丁。60为老。”《明史·食货志》: “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册有丁,有田,丁有役,田有租。……丁曰成丁,曰未成丁,凡2等,民始生籍其名曰: 不成丁,年16曰成丁,丁而役,60而免。”

☚ 谍   丁口 ☛

又称丁男、成丁、正丁。负有承担徭役义务的成年男子。各代对服役年龄有不同的规定。晋代十六至六十岁为丁男。西凉十五至五十六岁为丁男。刘宋十七至六十岁为丁男。梁、陈十八至六十岁为丁男。西魏、北周十八至六十五岁为丁男。北齐二十至五十九岁为丁男。隋朝初定十八至五十九岁,后汉二十一至五十九岁,又改二十二至五十九岁为丁男。唐代初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以后相继改二十二至五十八、二十三至五十九、二十五至五十四岁为丁男。两宋初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后汉二十至五十九岁为丁男。辽代十五至六十岁为丁男。金十七至五十九岁为丁男。明、清十六至五十九岁为丁男。

☚ 大男大女   小男 ☛

(一) ding ❶天干第四位。
❷序数第四的代称。如:丁等,丁级。
❸人口。如:添丁,人丁。
❹能任赋役的成年男子。如:壮丁。
❺称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员。如:园丁。
❻健壮。如:老年复丁壮。
❼姓。
❽像声。如:丁当,丁冬。
❾切成的蔬菜肉类小块。如:黄瓜丁,鸡丁。(二)zheng丁丁。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的像声词。

丁dīng

《本草纲目》主治部第5卷诸疮(枸杞)(8)。病名。古无疔字,丁通疔,泛指外科证情较重之多种疮疡。《素问·生气通天论》:“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疡医准绳》卷二:“大抵如豆、如臼、如箔金、如茱萸、如石榴籽或发疹搔破而青黄赤色汁出,或衣服触着而疼痛忽生,或白而肿实,或赤而浮虚,其状不一……若因剥割疫死牛马猪羊,瞀闷身冷,遍体俱有紫疱,此疔毒也……”历代文献以疔命名者如:满天星疔、红丝疔、石疔等等一百余个。

丁dīnɡ

Ⅰ ❶ (成年男子) man:成 ~ reach manhood;
壮 ~ able-bodied man
❷ (人口) member of a family;population:~ 口 population;
添 ~ have a baby born into the family
❸ (从事某些职业的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certain occupation:园 ~ gardener
❹ (天干的第四位) the four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❺ (蔬菜、肉类等切成的小块) small cubes of meat or vegetable;cubes:黄瓜 ~ diced cucumber;
辣子肉 ~ diced pork with hot pepper
❻ (姓氏) a surname:~ 玲 Ding Ling Ⅱ  (第四) fourth:~ 等 the fourth grade;grade D;~ 种维生素 vitamin D Ⅲ  [书] (遭遇;碰到) encounter;incur;meet with;run into
另见 see also zhēnɡ。
◆丁坝 groin;groyne;jetty;spur dike;spur;wing dam;pier;
丁村人 Dingcun Man,a type of primitive man of about 100,000 years ago whose fossil remains were found in Dingcun,Shanxi Province,in 1954;丁当 ding-dong;jingle;clatter;tinkle;
丁点儿 [方] a tiny bit;
丁冬[东](响) tinkle;dingdong;
丁零 tinkle;jingle;
丁零当郎 jingle jangle;cling-clang;
丁宁[叮咛] urge again and again;give repeated exhortations;warn;exhort;
丁宁周至 give thoughtful advice;
丁是丁,卯是卯 be conscientious and meticulous;a nail is a nail,a dowel is a dowel;be precise;be strict;give close attention to one's work,with care and discrimination in the choice of means;
丁酸 {有化} butyric acid;butanoic acid;ethyl acetic acid;propylformic acid;
丁烷 {有化} butane;
丁烯 {有化} butylene;butene;
丁酰 butyryl;
丁香 {植} Syzygium aromaticum;clove;lilac;
丁字 T-shaped;
丁字形 T-shaped;tee-heeded


丁zhēnɡ

(构词成分): ~ ~ [- zhēnɡ]  [书] (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 the sound of chopping wood, plucking the strings of a musical instrument, etc.: 伐木 ~ ~。 Clang, clang goes the woodman's axe.
另见 see also dīnɡ。
◆丁丁 [书] clang; clank

the four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丁dīng

furuncle; boil

指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户口制度规定应负担课役的成年人丁。成丁有年龄规定。晋以年16以上至60者为丁;唐以21以上至59为丁;宋定成丁年龄为20,金减至17岁为丁。元、明、清大体均沿前制。一般有残疾者皆除外。参见“老”(686页)。

丁dīng

嘴铁舌

❷伶孤苦|零孤苦|庖解牛|人兴旺|一不识

❹不识一|目不识|未识一

丁dīng

甲骨文是古代的钉子的俯视图,金文为侧视图,有集中于某一点的意思。后借作他用,另造一个“钉”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ding
阴平:叮(蚊叮虫咬)
盯(盯梢)
酊(酊剂,医药上用酒精和药物配制而成的液剂)
钉(钉锤)
町(地名用字)
玎(象声词)
靪(补鞋底)
疔(疔疮)
饤(饾饤,将食品堆叠在盘中)
上声:顶(屋顶)
酊(酩酊大醉)
去声:订(预订)
钉(钉扣子)
ting
阴平:厅(厅堂)
汀(长汀,地名)
阳平:亭(亭子)
停(停留)
婷(“当年不嫁惜娉婷,傅粉施朱学后生。”——陈师道《放歌行二首》)
上声:町(田界)

打(打击)
相关链接
1.“打”(dǎ),《唐韵》作“都挺切”,直音“顶”,因其义与“挞”(tà)通,俗用“打”代“挞”,借“挞”之音读“都那切”。
2.灯,古已有之,火也。《集韵》读如“丁”(当经切)。现依闽方言为“燈”的简化字。福建、台湾一带,农历正月十五为添丁节。据明·谢肇淛《五杂俎》说:“闽方言以灯为丁,每添设一灯……则俗谓之添丁。”

31.趣談“丁”字

丁,把菜切碎就成菜丁,把肉切碎就成肉丁。這丁就成了“一點點”“小不點”的意思。後來因爲被借爲天干的第四位(甲乙丙丁)就另造“釘”加以區别。


甲骨文;甲骨文;金文;金文;金文;篆dīng

[獨體象形。(《説文》:“丁,夏時萬物皆丁實。象形。丁承丙。象人心。”不確,丁更不像人心。丁,甲骨文爲方便契刻多用輪廓化;金文則多填實。金文“丁”的三種形態,圓、方和三角形,可以顯示“丁”字演變過程。通過三角形的瘦化就成了“丁”。篆文訛斷。《現代漢語詞典》:“丁,蔬菜、肉類等切成的小塊〈黄瓜丁兒,辣子炒雞丁〉”。揚州富春茶社的三丁包子,聞名遐邇。其三丁:雞丁、笋丁和肉丁。“丁”被借用爲天干的第四位,因而引申爲第四等,表示不及格。古代用“丁口”表示人口:男稱丁,女稱口。男子到了成年,就叫作“壯丁”,因而引申出“丁實”“丁壯”。又用以稱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厨師〈庖丁〉,園藝師〈園丁〉。因爲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所以老師被尊稱爲“園丁”。又象聲字,丁丁冬冬。丁,榫頭。實爲“釘”本字(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鼎部》:“以丁入物亦曰丁。”)“丁”,還是一個構字成分,在其參與構成的形聲字裏有“牢固,集中,一丁點”的内涵。)]
《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斧頭砍樹丁冬響,鳥在林中嚶嚶唱。)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要説個丁一卯二,不許你差三錯四。”(注:卯是地支的第四位,又指器物上接榫頭的孔眼。)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三部分》:“三房雖還好,但四十幾年没有添過丁,如今只剩招弟一個女花。”

丁(dīnɡ)

,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属皆从丁。”(当经切)
段玉裁注:“丁实,小徐本作‘丁壮成实’。《律书》曰:‘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律历志》曰:‘大盛于丁。’郑注《月令》曰:‘时万物皆强大。’”依照五行说,丁位属火,于时属夏,故将“丁”解释为夏天植物茎上有果实形。
今天的出土文字形体各异,如甲骨文的,金文的,战国包山楚简的。睡虎地秦简作,已与今天写法相同了。徐灏《注笺》:“果实未有称丁者,疑丁即今之钉字,象铁弋形。”古文字形证明徐灏之说可信,“丁”是“钉”字初文。陆宗达、王宁两位先生则进一步说明丁之本义为箭的头儿,箭头锐利,中物即入,故丁有撞击、刺杀之义。又箭头刺进目的物就实实定住,因而又有丁实、成熟之义。“‘丁’的这种双向的引申,可用它的另一个同源字‘成’来证明。‘成’从丁声,有落实、成熟、造就之义,无需证明。同时,成又有刺与击义。例如《吕氏春秋·长攻》:‘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吕氏春秋·论威》:‘独手举剑,至而已矣。吴王一成。’前段话‘一成’是‘一击’,后段话‘一成’是‘一刺’,所以成熟义与击刺义异状而同所,可通。”[1]“丁”有成熟义,故人之壮年叫“丁壮之年”或“丁年”。成年男女叫“丁男”、“丁女”。成年人可服役,故有“壮丁”、“园丁”、“庖丁”等用法。
丁部无属字。

丁dīng

(2画)

*丁dīng

2画 一部 
(1) 天干的第四位,常用作顺序或等级的第四: 农历~卯年|成绩为~等。
(2) 旧指成年男子: ~壮|成~|抓壮~。
(3)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 园~。
(4) 泛指人口: ~册|添~|人~兴旺。
(5) 小块状的东西(多指加工成的): 补~|肉~|炒三~。
(6) 〈方〉形容极小: ~点儿|一~~。
(7) 〈书〉遭遇: ~艰|~忧(都指遭遇到父母的丧事)。
(8) 构成拟声词: ~当|~冬|~零|~零当啷。

丁()


甲骨文合集1047,殷
丁卯卜。
按: 象釘頭之形。借用作天干“丁”字。

甲骨文合集35818,殷
甲子卜,貞武乙丁其牢。

丁鼎,殷周金文集成1288,殷
丁天。

丁丰卣,殷周金文集成4825,殷
丁丰。

鐘, 殷周金文集成201, 春秋
隹(唯)正月初吉丁亥。
按: 象釘子側視。

陳侯作孟姜簠, 殷周金文集成4607,春秋
隹(唯)正月初吉丁亥。

叔尃父盨,殷周金文集成4458,西周晚期
六月初吉丁亥。

古璽彙編2241,戰國
陷丁。

古璽彙編418,戰國
王丁。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程寤2,戰國
宗丁。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61,戰國至秦
隸臣欲以人丁粼者二人贖,許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66,戰國至秦
其忌,甲戌、乙巳、癸酉、丁未、癸丑、□□□□□寅、己卯,可以伐木。

張家山漢簡·曆譜13,西漢
四月丁亥。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76,西漢
丁盜粟一斗。

居延新簡EPT2.3,西漢
五月癸酉朔丁酉。

漢印文字徵
丁若延印。
按: 加飾筆,字形繁化。

漢印文字徵
丁昭私印。

漢印文字徵
丁蒼之印。

漢印文字徵
丁若咸印。

漢印文字徵
丁氏長幸唯印。

漢印文字徵
丁平信印。

泰山都尉孔宙碑陰,東漢
丁瑶。

張玄墓誌,北魏
普泰元年歲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於蒲阪城東原之上。
《説文》: “丁,夏時萬物皆丁實。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屬皆从丁。”
“丁”字古文造字意圖眾説並存: 或以爲象釘頭,或象釘子側面,爲“釘”字之初文; 或説象城邑之形,爲“城”之初文,“丁、成、城”爲一字之孳乳; 或説乃窗孔之形,頂之本義。西周金文多填實,形體或四方,或圓形,或三角。戰國文字有向下拉伸之筆,故演變爲“丁”。
“丁”字多借作天干“丁”字,亦用爲先公、先王之名號。亦有姓氏爲“丁” 。

☚ 丁部   戊部 ☛

丁dīng

甲骨文早期作方框形,晚期填实。甲骨文“成”字象“戈”旁“丁”,即以戈守城(方框),丁即城的本字。如四止(趾、足)围城(方框)即围(圍)字。止(趾、足)向城(方框)即正(征)字。人在城(方框)旁即邑字。丁与城古音同。《说文》成字从丁声。“丁”在古书中也读“征”。声母舌尖音分化成翘舌音,这是古今语音转变的一条规律,如登澄橙、筹焘、持待、池地等例。甲骨文用于甲乙丙丁,天干的第四位。现在还指小方块的东西。如:肉丁儿|萝卜丁儿。古代由双声假借为“当”,遭逢义。如:丁兹盛世。又指成年男人。如:壮丁。引申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如:园丁。又假借为象声词。如:丁当。

丁★常◎常


象形,甲骨文、金文象钉帽形,或方或圆,小篆象竹钉形,隶定为“丁”。本义读dīnɡ,钉子,是“钉”的本字。(一说甲骨文、金文象城邑形,是“城”的本字。)假借为天干的第四位,又假借为成年男子,由此引申为人口、对从事某职业的人的称呼等。又读zhēnɡ,用于“丁丁”,拟声词,伐木、弹琴等的声音。
【辨析】
以“丁”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dīnɡ:叮、钉、盯、玎、仃、疔、酊∣dǐnɡ:顶∣dìnɡ:订、钉∣dēnɡ:灯∣tīnɡ:厅、汀∣tǐnɡ:町。

(dīng)

似即今之“釘”字,亦象形字。許君“丁實”之説,恐未然。
【按】丁,古文作,象釘子的俯視之形,隸作“丁”,是“釘”的初文。

*丁treng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夏時萬物皆丁實。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屬皆从丁。(十四篇下)
釘頭形。另一為神主之室的正面形。

☚ 𠂆   成 ☛

(1)〈动〉凝聚;聚结。
《醒》九九: 还是合这伙人~成一堆,此事稳当。又六七: 要不把那~住的坏皮蚀的净了,这光骨头上怎么生肌?
(2) 〈动〉通“叮”。咬定。
《醒》三五: 他上边又没有拿话~你,是大爷自己断的。又四八: 媳妇子又没~着丫头吃了鸡,不过是说了一声。又八五: 那人也没~住你要八十两,六十两也罢,五十两也罢,他是这们说。
(3) 〈名〉通“疔”。
《醒》三四: 手上就如生了~疮一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