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天教”。一賜樂業即希伯來文以色列之異譯。古代入居中國的以色列人對其宗教猶太教的專稱。此稱始見於明代碑文。其教入中國,一說始於五代後漢時,一說則溯至東漢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一支猶太人在開封建猶太寺,明代改稱清真寺或尊崇道經寺。其聖經即摩西五經,稱爲道經或天經,奉雅赫維爲天,故其教亦稱天教。禁觸食不潔之物(如猪肉),禁拜偶像,男孩出生後八日須受割禮,星期六爲安息日。教徒曾遍及開封、揚州、寧波、杭州、寧夏等地。教義漸汲取中國文化。於經壇後設萬歲牌,書皇帝年號,亦祭孔祀祖。教徒取李、趙、艾、金等漢姓,漸與漢族同化。某些習俗(如不喫猪肉等)接近回教,曾被稱爲藍帽回回,後亦有歸入回教者。晚清以後,逐漸消失。明·金鐘《重建清真寺記》碑:“夫一賜樂業立教祖師阿無羅漢,乃盤古阿耽十九代孫也。”明·左唐《尊崇道經寺記》碑:“至于一賜樂業教始祖阿耽,本出天竺西域。”清·劉昌《重建清真寺記》碑:“予汴人,素知一賜樂業之教。”參閲陳垣《開封一賜樂業教》、方豪《浙江之猶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