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苇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苇杭

典源出处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 (qi) 予望之。”疏:“正义曰: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筏然,非一根苇也。”
释义用法 《诗经·卫风·河广》中讲,河水虽然宽阔,以一根芦苇作筏就可以渡过。后以此典指船,多指小船; 也指航行。
用典形式
【一苇】 唐·杜甫:“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宋·苏轼:“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明 ·陈子龙:“要津鲜洪波,一苇诚可航。”
【杭苇】 清·周之琦:“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诸,又渡头人立。”
【渡苇】 宋·吴文英:“一棹回潮渡苇,正西窗灯花报喜。”
【一苇杭】 宋·苏轼:“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一苇通津】 清·赵执信:“传语天孙须下乞,银河一苇即通津。”
【一苇下长川】 宋·范成大:“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一苇杭

典源出处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 (qi) 予望之。”疏:“正义曰: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筏然,非一根苇也。”

 

释义用法 《诗经·卫风·河广》中讲,河水虽然宽阔,以一根芦苇作筏就可以渡过。后以此典指船,多指小船; 也指航行。

用典形式

【一苇】 唐·杜甫:“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宋·苏轼:“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明 ·陈子龙:“要津鲜洪波,一苇诚可航。”

【杭苇】 清·周之琦:“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诸,又渡头人立。”

【渡苇】 宋·吴文英:“一棹回潮渡苇,正西窗灯花报喜。”

【一苇杭】 宋·苏轼:“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一苇通津】 清·赵执信:“传语天孙须下乞,银河一苇即通津。”

【一苇下长川】 宋·范成大:“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典故“一苇杭”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一苇杭

典源出处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 (qi) 予望之。”疏:“正义曰: 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浮筏然,非一根苇也。”

释义用法 《诗经·卫风·河广》中讲,河水虽然宽阔,以一根芦苇作筏就可以渡过。后以此典指船,多指小船; 也指航行。

用典形式

【一苇】 唐·杜甫:“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宋·苏轼:“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明 ·陈子龙:“要津鲜洪波,一苇诚可航。”

【杭苇】 清·周之琦:“杭苇岸才登,行人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诸,又渡头人立。”

【渡苇】 宋·吴文英:“一棹回潮渡苇,正西窗灯花报喜。”

【一苇杭】 宋·苏轼:“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一苇通津】 清·赵执信:“传语天孙须下乞,银河一苇即通津。”

【一苇下长川】 宋·范成大:“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