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 一床yī chuáng物一组,如云一副。周邦彦《解连环》:“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2-597)一床弦索,一组弦索乐器。 ☚ 一川 一蹴 ☛ 一床一0008数量一张(席子)。⑴西南官话。贵州贵阳〖 〗。⑵官话。福建南平〖 〗。⑶吴语。福建浦城南浦〖 〗。⑷闽语。福建建阳〖 〗、崇安〖 〗、松溪〖 〗、政和〖 〗。   一床 一床征收田租户调的单位。指夫妻两人而言,创始于魏晋,以一夫一妻出帛一匹。至北齐、北周,始有一床、半床之分,即所谓“有妻输一床,无者半床。”隋制规定,一床租粟三石;调以绢或絁一匹,绵三两,布以端,麻三斤。单丁,依丁男所课之额折半。唐代,每丁纳粟二石,调则依据其丁户,调而取之。半床,一床之名不复存在。参见“一床”。 ☚ 三等九品之制 半床 ☛ 一床 一床征收田租户调的单位。指夫妻两人而言,创始于魏晋,以一夫一妻出帛一匹。至北齐、北周,始有一床、半床之分,即所谓“有妻输一床,无者半床。”隋朝规定,一床租粟3石; 调以绢或絁1匹,绵3两; 布1端,麻3斤。单丁折半。唐代,每丁纳粟2石,调则依据其丁口,调而取之。半床、一床之名不复存在。 ☚ 实封投状 度田收租制 ☛ 一床户调起征单位。北魏实施均田制后,规定户调以一夫一妇为起征单位,年纳绢(或布)一疋。未婚丁男四人(或奴婢八人,或耕牛二十头)纳一夫一妇之调。自北齐、北周起,称一夫一妇为一床,年纳绢一匹、绵八两(麻布之区为麻十斤),奴婢准良人之半,牛调二尺。隋初循周制, 开皇三年(583)改成纳绢二丈(或布二丈五尺)。后妇人、奴婢、牛、部曲不受田,改成以丁为起征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