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地理位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安徽境内有皖山(又名天柱山),故简称皖,位于祖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距东海300公里,跨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安徽毗邻6省,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
安徽山川壮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本省境内约430公里;皖南主要河流新安江,源出本省休宁、祁门县境,向东南流入钱塘江,流经省内242公里。皖西枕大别山脉,系长江、淮河天然分水岭,南坡水入长江;北坡水归淮河。雄峙于皖南的黄山(原名黟山)山脉,沿北东方向蜿蜓160多公里,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水源地,其间山高谷深,群峰异起,劈地摩天,气势磅礴,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为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安徽临江近海,襟江带淮,地理位置优越。既是沿海与中西部内陆腹地的过渡带,又是南北商旅的辐辏通衢,为中原的襟喉之地。历史上自商周以来,一向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面积   二 面 积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北岸。地理座标在北纬31°31′~32°37′、东经116°40′~117°52′。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包括郊区,下同)面积4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4平方公里。

☚ 第一节 概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与嘉山县、江苏省泗洪县接壤,南与凤阳县、淮南市交界,西与蒙城县、凤台县为邻,北与泗县、灵璧县、宿州市相连。千里淮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全市东西长131公里,南北宽92公里,面积5892. 1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2%。其中,市区面积445平方公里。

☚ 第一节 概 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处东径117°57′—118°44′,北纬30°38′—31°34′,东北与马鞍山市毗邻,东南与宣城地区接壤,西南与铜陵市搭界,西北与巢湖地区隔江相望。

☚ 第一节 概 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豫、皖3省交界处,居东经116°23′—117°02′、北纬33°16—34°14′。北与江苏省徐州市为邻,南与蒙城县接壤,东靠宿县,西连涡阳县及河南省永城县。全市总面积271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22.5平方公里。
淮北市是淮北平原的一部分,除北部有寒武、奥陶系地层组成的山丘沿东西两侧平行延伸外,其余均为平原。平原海拔一般为22.5米—37.0米,山脉海拔一般约200米,以濉溪县的老龙脊为最,海拔362米,另有相山、方山、尖山、云峰、龙山、老鹰山、烈山、青龙山等主要山脉;境内有濉河、岱河、闸河、雷河、龙河、浍河、北淝河等主要河流。
淮北市位于半湿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862.9毫米,年均日照数2325.8小时,日照率达53%,年均无霜期202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 第一节 概 述   二 历史沿革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介于东经118°24′37″~118°41′41″,北纬31°36′05″~31°46′42″。东北与江苏南京市接壤,东南与江苏溧水、高淳两县相邻。西与和县隔江相望,南临青山河、水阳江下游,与芜湖、宣州两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68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5平方公里。

☚ 第一节 概 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7°43′38″,北纬30°56′42″。东距芜湖市91公里,西距安庆市105公里,南接青阳县、南陵县,西南与贵池市毗连,西北与无为县、枞阳县隔江相望。溯江而上到武汉,顺江而下到上海均约500多公里。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7平方公里,是皖江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

☚ 第一节 概 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部,位于东经117°12′— 118°53′、北纬29°24′—30°31′,西南面与江西省交界,东南面与浙江省毗邻,并同本省的宣城地区、池州地区接壤。世界著名的自然风景区黄山位于市区境内。黄山市是以黄山为中心、3个亦城亦乡的区构成的带状城市,市区南北相距180公里;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42平方公里。黄山市是全省“一线两点”开发开放的战略重点之一。

☚ 第一节 概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淮河之间,东接历史名城扬州,南临江苏省会南京,北靠安徽省工业重镇蚌埠,西与煤城淮南毗邻,处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辐射区,连接东西部,沟通南北方,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 第一节 概 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宿县地区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地处苏、鲁、豫、皖4省交界处,北与江苏徐州市及山东荷泽地区接壤,南与蚌埠市相连,西与河南商丘地区和安徽省淮北市毗邻,东靠江苏淮阴,属淮北平原。地理座标为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8′—34°38′。面积为9786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01%。宿县地区地貌良好,平原广袤,全区东西184.6公里,南北151.2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坡降为七千五百分之一至万分之一,西北黄河滩地海拔53米,东南泗县沿河洼地海拔只有14米。除宿州市北部和萧县东南部有部分低山丘陵外,平原为本区的主体,平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1%。

☚ 第一节 概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阜阳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东经114°52′—116°49′,北纬32°25′—34°04′。北、西、西南部与河南省毗邻,东部、南部和安徽省淮北、蚌埠、淮南3市相连。总面积18169平方公里,耕地1670万亩,是安徽省最大的地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大地区之一。

☚ 第一节 概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六安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东与省会合肥市和巢湖地区相连,南与安庆市和湖北黄岗地区接壤,西与河南信阳地区毗邻,北接淮南市与阜阳地区隔淮河相望。是进出大别山的门户,也是东南沿海与中原腹地过渡带的咽喉。全区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04′,面积1797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9%。

☚ 第一节 概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巢湖地区位于安徽中部,濒临长江,环抱巢湖,周围与合肥、安庆、滁州、南京4市接壤,与芜湖、铜陵、马鞍山3市隔江相望。长江流经区内182公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镶嵌其中,是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区面积928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6.7%。

☚ 第一节 概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宣城地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接浙江,北连江苏,南靠黄山,西通长江。全区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行署驻地宣州市距上海、南京、杭州、景德镇、合肥、黄山等城市都只有二三百公里,经济、技术、信息交流便利,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安徽省内地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地市之一。

☚ 第一节 概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一 地理位置

一 地理位置

池州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介于东经116°15′—118°05′,北纬29°31′—30°51′,北滨长江,东接铜陵、芜湖,南临黄山,西与江西省交壤。全区总面积8271.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
池州地区向为皖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系长江经济带皖江开发区之交通枢纽,东顺长江直通南京、上海,西、南与庐山、黄山二大旅游胜地相邻。腹地宽广,资源众多,物产丰富。
池州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平原、洲地、河湖兼而有之。全区地貌可分为2大单元、3个地形区。南部为典型的山区地形,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是皖南山区的组成部分。整个山区以海拔800—1000米的中山地和海拔500—800米的低山地为主。中部岗冲相间,丘坡起伏,属丘陵地形,主要由海拔300—500米的高丘地和海拔100—300米的低丘地组成。北部沿江地段多洲圩湖泊,地势低平,河湖交错,总面积1240.8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15%。南部、中部构成皖南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北部为沿江平原地貌单元,二者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85%和15%。
境内7条主要河流(龙泉、尧渡、黄湓、秋浦、白洋、九华、青通),总集水面积7389平方公里。以升金湖为最的六个主要湖泊年平均水面面积144.14平方公里。
池州地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全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能丰富。全年平均气温16.05℃,区内气温水平差异小。温度年较差为25℃,平均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3.3℃,7月份最高,为22.9℃。春秋两季气温升降幅度大,冬夏两季变化幅度小,秋季降温速度快于春季升温速度,秋温普遍高于春温。
该区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3.23千卡/平方厘米,沿江略高于丘陵,丘陵略高于山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7.6小时,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5%左右。平均无霜期227天,一般初霜日在11月上、中旬,终霜日在3月中、下旬。南部山区、中部丘陵与沿江平原相比,初霜日稍早,终霜日稍迟。
由于气候光热条件较好,地形复杂,气温、降水、辐射垂直变化明显,因而具有广泛的宜种性,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栖息,适合于农业生产的立体布局和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

☚ 第一节 概述   二 行政区划与人口 ☛
000050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