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名词性三字格叠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名词性三字格叠字

 有两种形式: 第一,由单音节名词带上名词性或者量词性叠字构成; 第二,将双音节名词后面的字重叠而成。如“草窝”——“草窝窝”,“圆桌”—— “圆桌桌”。名词性三字格叠字,主要用于指称事物,调整音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地方色彩。
 61.前天路过黄泥坡,
 黄泥坡上草成窝。
 草窝窝里跑野兔,
 黄泥坡上多寂寞。
 

(《红旗歌谣·三过黄泥坡》)


 评析 不说草窝而说成“草窝窝”,是为了符合民歌形式的需要。这样,既调整了音节,又具有口语特色。
 62.少先队来赤卫军,
 净是些十八九的年轻人。
 女人们走路一阵风,
 长头发剪成短缨缨。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评析 “短缨缨”即短头发,是地方方言,用在这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63.有个人打起呼哨,自己跟自己撒野了:“灯瓜瓜点灯照尕妹,枕着你胳膊我闷头睡。”另外一个答了腔: “尕妹睁眼一瞅,原来是锉粗矮胖的家伙。谁跟姓猪的相好……”绷着脸吆喝牲口赶路的也给逗乐了。(骆文《古道雕像》)
 评析 “灯瓜瓜”就是灯,是地方方言。民歌中常见这样的叠字形式。
 64. 天气暖和起来,开春了,杨花飘落着,枣树冒出了细嫩嫩的小绿叶,也开了水绿水绿的小花朵朵,村里人们送粪下地的都动起来了。(康濯《我的两家邻居》)
 评析 “花朵”本是双音节名词,“朵”字重叠后与 “花” 构成三字格叠字,具有不可分割性。
 65.双剪燕儿吱吱叫,
 山庄春天已来到。
 花苞穿上红褂褂,
 柳条披上绿袍袍。
 

(《红旗歌谣·双剪燕儿吱吱叫》)


 评析 “红褂褂”、“绿袍袍”带有农村俗语的风味,用来形容农村春景中的花苞和柳条,形象而生动。表面看,“红”“绿”均非主体词,但是,“红褂”和“绿袍”原来就是双音节名词,它们后面带上的 “褂”与 “袍”字只是起到一个垫音作用。
 66.放羊儿,过山坡,
 青草儿,多又多。
 掌柜的吃烙饼,
 给我啃糠窝窝。
 

(阮章竞 《牧羊儿》)


 67.冬里雪大来年麦好,
 王贵就像麦苗苗。
 十冬腊月雪乱下,
 王贵想起他亲大。
 老牛死了换上牛不老,
 杀父深仇要子报。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68.灿灿今年六岁。在音乐学院幼儿园那一大群可爱的孩子中,他特别显眼: 脸蛋儿红红的,鼻梁高高的,眼睛大大的,老像闪着露珠珠。眼睫毛又密又长,忽闪忽闪的。…… (贺晓彤《灿灿的担忧》)
 评析 三字格叠字有时还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比较一下“露珠”和 “露珠珠”语气,就可知晓。
 69.青线线,蓝线线,
 蓝格英英的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
 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的田苗子,
 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
 就数那个蓝花花好。
 

(陕北民歌《信天游·蓝花花》)


 70.老同学慷慨解囊,把陈崇新已经掏出来的三张“大团结”,替他塞进了荷包。陈崇新见老同学这么大方,更觉得自己来自山㮟㮟里, 寒伧已极。 (王庆《山风》)
 评析 “山㮟㮟”即“山坳坳”。“㮟”是方言词,带有地方色彩,与人物的身份协调一致。
 71.说着说着又上前,
 香香把唾沫吐了他一脸。
 双脚乱踢手乱抓,
 崔二爷脸上叫抓了两个血疤疤。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烟锅锅点灯半炕炕明,
 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妹妹生来就爱庄稼汉,
 实心实意赛过银线。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评析 “烟锅锅”就是烟锅,“酒盅盅”就是酒盅。民歌中运用三字格叠字形式指称事物,除音律的要求外,还具有特殊的情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