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二、1995年高考上海题之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二、1995年高考上海题之二

 [题目]
 阅读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的散文《暴风雨》,完成1—6题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铿锵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躲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声,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11)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12)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3)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______到______,季节是______。
 2.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
 3.第⑦段中内的动词应是( )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4.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
 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5.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早晨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如______,写嗅觉的句子如______。
 6.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______。
 [题解]
 第1题。从第①、⑦、(12)段可以看出时间的推移,从“闷热的夜”写到“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第(11)段“绮丽华美的春色啊”,表明了季节。
 答案: 昨夜 今晨 春季
 第2题。“铿锵的乐曲”,指第④段,暴雨“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节奏单一的旋律”,是小雨奏出的“优柔、甜蜜的催眠曲”。
 答案: 暴雨变成小雨
 第3题。A项,“点缀”承前说得通,但与后面的“明亮”搭配不当,可以排除;用“洗”的动作表现白云在碧空飘浮,不当,B、C两项可以排除。
 答案: D。
 第4题。A项“烟囱”“哽咽”,B项“花草儿伸着懒腰”,D项“水珠”“偎依”,都是赋物以人的动作,是比拟手法。而C项,用的是比喻手法,“送出”秋波的是姑娘而不是“林舍”。
 答案: C。
 第5题。描写早晨的美景,在第⑦—(11)段。从中可以找出写听觉和嗅觉的句子。
 答案: 听觉: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
 嗅觉: 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第6题。第(11)段与第(12)段比较阅读。这两段各两句话,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答案: 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