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贺兰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贺兰县

一、贺兰县

贺兰县隶属银川市,地处银川平原东部,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4公里。贺兰县系回汉民族杂居地区,因境内有贺兰山而得名。全县辖4个镇,6个乡,2个农牧场,82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 208平方公里,其中县属土地总面积875. 7平方公里。总人口16.95万人,其中回族3.56万人,占总人口的21%,农业人口14.32万人,农业劳动力6.18万人。现有耕地2. 15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2.2亩。
贺兰县境内有唐徕渠、惠农渠、汉延渠、第二农场渠、西干渠等5条干渠,由南向北穿过本县,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有11条大干支沟由西向东排水入黄,灌排便利,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和畜牧、林果、渔业发展。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名特优产品主要有滩羊、太西煤、贺兰石等。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磷、石灰石、石英石、铁、铜、白云岩、贺兰石、砂石等。现已开采的有煤磷矿石、石灰石、贺兰石、砂石等。尤其是无烟煤储量丰富,质地优良,被誉为“太西乌金”,驰名中外。
贺兰县的经济发展水平:
(1)种植业。1993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 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万公顷,粮食总产15 875. 6万公斤,单产352公斤,分别是1949年的11.8倍和4.3倍,是1978年的2.3倍和2倍;全县人均占有粮食937公斤,是1949年和1978年的3. 1倍和2.1倍。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粮食均列自治区县(市)排名第二,1993年被确定为全国“八五”第二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主要经济作物:甜菜总产9 283万公斤,油料总产214万公斤,分别是1978年的24倍和1.5倍。复种指数达到163%。
(2)林果业。贺兰县是“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1985年全县实现平原绿化达标,1986年被评为 “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工程建设先进县,受到林业部奖励。1993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9 433公顷,其中经济林1 500公顷,是1978年的11.8倍。全县水果产量193.4万公斤,是1978年的7. 1倍。
(3)畜牧业。1993年,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3.48万头,是1949年和1978年的1.8倍和1.36倍;生猪存栏4. 76万头,是1949年和1978年的4.14倍和1. 13倍;羊只存栏7.53万只,是1949年和1978年的3.4倍和1.1倍;家禽饲养量106. 6万只。肉类总产量511.8万公斤,是1978年的5.9倍;蛋类总产量148万公斤,是1978年的13. 7倍; 奶类总产量408.4万公斤,是1978年的143倍。畜牧业总产值4 264.4万元,是1978年的14. 2倍。
(4)渔业。1993年,全县养殖面积2 501公顷,是1978年的8.2倍;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08.1万公斤,列全自治区各县(市)之首,占全自治区水产品总量的27. 2%。渔业产值2 040.5万元。
(5)乡镇企业。1993年,全县乡镇企业8 056个,是1978年的22倍;从业人员20 689人,是1978年的5.4倍; 乡镇企业总收入29 035万元,利税3 38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6 878万元,分别是1978年的33.8倍、14.6倍和9.2倍。1993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全自治区各市(县)排名第5位,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7. 63%,乡镇企业上交税金占全县税收的58.72%。
(6)农村商品流通。1993年全县共有农贸市场6处,比1978年增加3处,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1 857.6万元,是1978年的20.3倍;集市贸易成交额1 739万元,是1985年的2. 95倍。
(7)农业基本建设。1993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8.12万千瓦,是1978年的36倍; 农村总用电量1 600.5万千瓦时,是1978年的2.5倍;有效灌溉面积2. 15万公顷,占现有耕地面积的100%。5条干渠总长度112. 3公里,11条干支沟总长度192.8公里,排水畅通。县境内,有国道109线穿过,全长32.8公里;2条省道穿过,全长42.9公里;县城通各乡镇柏油公路总长度79.9公里,达到乡乡通柏油公路。
(8)科教文化卫生事业。1993年,全县农业系统固定职工3 500人,是1949年和1978年的175倍和3倍;农业科技干部208人。1978年以来,农业科技成果获奖项目32项,其中3项获国家部委级奖;农村普通中小学96所,在职教职工1 416人;文化站11个,乡村放映单位13个,有线广播覆盖率100%。全县乡村卫生机构99处,敬老院10处,计划生育率93%。
(9)农民生活水平。199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39亿元,是1949年和1978年的39倍和7. 9倍;农村经济总收入2.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7元,分别是1978年的7. 5倍和10.4倍,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居全自治区各县(市)第二位;年末人均储蓄余额632元,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
贺兰县的主要经济特点:
(1)粮食生产连续6年稳产高产。贺兰县是自治区主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1993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58亿公斤,保持了连续6年持续增产的好势头,被国家计委、农业部列为全国“八五”第二批商品粮基地县。在抓粮食生产中的主要措施:
❶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工作的首位,宏观上合理引导,抓好农作物布局,确保每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万公顷左右,以面积保总产;
❷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70年代以来,贺兰县种子公司和农技推广部门先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作物品种达50多个,1979年,被列为全国种子“四化一供”(即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布局区域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试点县,种子繁育实行“三圃制”(即穗行圃、穗系圃、原种圃),优良品种普及率达95%以上,良种增产优势明显,仅从1979—1993年15年间,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就提高了1倍;
❸结合自治区 “231”工程(即扫文盲、扫科盲、学科学、学文化、学经营管理,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在农村深入开展科普活动。1993年,全县农民技术人员7539人,成为农村学用科技致富的中坚力量;
❹组织全县农业科技干部下乡、下村搞科技承包、定片、定点、定户、定产量、超产奖励;
❺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县每年投入20余万工日平田整地,清沟挖渠,并采取国家、集体、农民配套投资的办法,对全县主要支、斗渠全部进行砌护,1993年,全县机井达到765眼,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00%。
(2)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效果。贺兰县土地资源丰富,荒地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以来,县政府先后制定了5年内免征农业税和集体提留,对开荒户按地亩给以一次性补助,兴修配套农田水利交通设施等办法,鼓励集体,农民大面积开发利用荒地资源,农业开发初见成效。1989年,贺兰县被列为国家河套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在国家投资的带动下,全县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大大加快。从1989—1992年河套农业开发第一期工程结束,项目区内共新开发农田2 08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4 847公顷,建设集中连片千亩以上高标准典型示范区2个共380公顷,新开农田利用率95%以上。项目区3年增产粮食累计1 968万公斤,占全县粮食增产总量的27%,3年累计增创产值1 755万元,占项目投资的110.2%。1993年河套项目第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当年完成开垦荒地173公顷,中低产田改造1 147公顷,农业综合开发的纵深发展,为全县农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3)水产业发展迅速。贺兰县荒滩、湖泊较多,灌排水条件优越,宜于发展淡水渔业。从1972年开始起步,全县养鱼面积58.8公顷,1980年发展到400公顷。1984年以后,由于自治区商品鱼基地建设项目贴息贷款和部分无偿补助的扶持,以及1987—198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养鱼项目(WFP2814项目)在贺兰县的实施,全县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93年全县养鱼场点发展到1 490处,养鱼水面发展到2 501公顷,是1972年的42. 5倍; 养殖方式由粗放养殖走上了以成鱼精养为主的路子,并结合自治区渔业“丰收计划”,全面推广了成鱼精养主养鲤鱼、粗养水面提高单产等先进养鱼技术,水产品平均单产达到108.8公斤,是1972年的30倍,池塘养鱼平均单产达到396公斤。1993年,全县2户养鱼户利用4亩沟道发展微流水养鱼。创下了亩产过万斤的历史纪录,还引进了甲鱼,螃蟹等名特优新品种,全县养鱼面积在50亩以上的养鱼户发展到55户,发展水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4)农村经营大户迅速崛起。农村改革以来,贺兰县积极贯彻中央关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创造宽松环境,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到1993年全县涌现出种粮50亩 (3.3公顷) 以上,经果林50亩(3.3公顷) 以上,养鱼80亩(5.3公顷)以上,养猪50头以上,养羊100只以上,养牛50头以上,养鸡5 000只以上的各类农村经营大户250余户,约占全县总户数的1%,这1%的农村经营大户实现产值2 700多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1.3%;经营大户户均资产总值11.7万元,人均纯收入4 822元,是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4.8倍。由于农村经营大户懂经营,会管理,规模大、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新的发展方向。

☚ 第二节 县(市)农村经济   二、平罗县 ☛
000291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