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北地区贫困状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苏北广大人民自强不息的努力,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种种原因,苏北部分地区仍然相当贫困,农民收入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经有关部门摸底调查,到1993年底,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500元(1990年价格)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07万人,500~600元之间有560万人,有366.67千公顷中低产田尚未得到改造,104万农户仍是草舍茅屋,还有509万人没有解决卫生饮水问题,339个村没有通电。这些贫困现象主要集中在苏北10个县。同时,南北差距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980年南北(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与徐州、淮阴、连云港、盐城四市)农业总产值的相对差距是80.8亿元,1990年达49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1980年是60.8元,1991年则扩大到799.5元。据调查分析,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