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福利事业
“七五”期间,农村社区福利事业坚持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由单一的、封闭的、国家一手包办的体制向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兴办和面向社会开放的体制转变,从救济型向福利型转变,从单纯供养向供养与康复并重转变,形成了以国家办的福利事业为骨干、以社会办的集体福利和社区服务为主体的格局。1990年全省有639个乡镇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4 264个,其中扶贫基金会2 631个,互助基金会1 562个,养老保险基金会1个,其他基金会70个。基金总额5 578.83万元。同时,全省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有近2/3的开展了康复工作,29 058人参加了康复活动和功能训练,显效率达60%以上。
社区福利事业单位抓了管理体制改革,已有95%的单位落实了院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服务内容增加,服务质量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扩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1990年末,全省共建立各种社会服务设施6 862个,其中老年人服务设施1 629个,残疾人服务设施272个,优抚对象服务设施572个,其他服务设施4 389个。农村社会救济费2 010.7万元,比1985年增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