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水土流失历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水土流失历史

一、水土流失历史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共有18个乡(镇),214个村,146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79万个,总人口29.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47万人,农村劳动力9.52万个,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13人。总土地面积1 40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87万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2公顷。在总耕地中,原地占39.2%,川地占10%,山地占50.8%。县境内海拔930—1462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于泾河及其支流汭、黑、洪、蒲5条河流的长期切割,基本地貌形成4条残原和4道川谷,山岭交错,梁峁起伏,有大小沟壑2 480多条。5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938亿立方米,其中年自产径流量0.761亿立方米,径流模数为每平方公里5.2万立方米。河流年输沙总量约1.55亿吨,其中年自产输沙量约0.125亿吨,年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8 275吨,年流失土壤总量约1 150万吨,属极强度侵蚀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 38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6%,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
泾川县历史上曾是山青水秀、森林茂密的地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加剧,垦荒过牧,加快了森林毁灭的进程。造成这里林草稀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多灾,“四料”俱缺,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主要表现在:
❶植被覆盖率低。据有关资料记载,1949年,全县林木只有极少量的零星分布,林木覆盖率约1%左右;
❷由于生态环境不良,导致恶性循环。地处县境东部的二郎沟流域,1950年前后径流模数约每平方公里5.8万立方米,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1.1万吨。该流域的大北沟,沟头原面大,集流槽多,径流长,经常是小雨满坡流,大雨冲塌沟,沟头平均每年延伸10多米。水土流失如此严重, 而治理程度甚微。据年报统计,1949年全县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仅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8%;
❸水土流失冲走大量有机物质,加之沟坡因遭洪水冲击发生滑塌,致使土地瘠瘦,庄稼生长不良,栽不住树木长不住草,因而人缺柴烧畜缺草,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粮食产量长期低下。1949—1952年4年,全县平均每年粮食总产4 772万公斤, 平均产量只有802公斤。

☚ 第七节 平凉地区泾川县水土保持工作   二、水土保持发展历程 ☛
000202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