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春旱灾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春旱灾害

一、春旱灾害

贵州省各地每年3—5月份的干旱,称为春旱。春旱的出现轻则影响夏收作物灌浆、结实,导致减产;重则不能满足水稻栽插前打田用水需要而贻误农时,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故春旱是贵州省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
春旱现象以省之西部最常见,频率要比东部地区大得多。各地春旱强度分布是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加重,而且全省性大范围春旱往往与西部的重春旱具有同步性。按春旱发生频率大小,可将全省春旱分布划分为4个区:一是重春旱区,即包括毕节—安顺—望谟一线以西地区。那里在3、4月份,每年平均出现春旱1次以上,其中中旱以上为两年一遇,重旱为10年一遇。在水稻移栽前期(5月),春旱平均每年出现1次。该区的盘县和黔西南州的大部分县是全省春旱最重的地区,春旱较重时人畜饮用水都发生困难。二是中春旱区,即包括上述重春旱区以东至金沙—平坝—罗甸一线之间的地区。在3、4月份,那里每年春旱发生频率为0.8—1.0,其中,中春旱以上频率为0.2—0.3,重春旱出现频率不到0.1。在水稻移栽前期(5月),每3—4年出现春旱1次。三是轻春旱区,即包括中春旱区以东至梵净山—台江—都匀—荔波一线之间的地区。三四月份,那里的春旱年平均频率为0.5—0.8,其中,每年发生中旱的频率为0.2左右,而绝大部分地区不会出现重春旱。水稻移栽前期(5月),5—7年出现春旱1次。四是基本无春旱区,即包括轻春旱区以东的地带。那里在三、四月份2—3年出现1次轻旱,基本不会出现中旱或重旱。在水稻移栽前期(5月),发生干旱的机率极少,八九年才有可能出现1次轻旱。
从春旱的月际分布看,3—4月期间内,全省性较重春旱的频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即3月上、中旬为30%左右,3月下旬—4月上旬为13%左右,4月中、下旬为5%左右;5月份,春旱在省之东南部较轻,约为10年一遇;省之西北部较重,约为两年一遇。
贵州省各地春旱的年际变化较大,建国以来,出现全省性严重春旱的年份(即全省有半数以上县出现中等以上春旱),约占总年数的15%;出现全省性中春旱的年份(即全省有半数以上县出现轻度以上春旱),约占总年数的30%;其余年份春旱较轻或无春旱。但自80年代以来,各地春旱呈现出比以往年代频率加大、强度加重的趋势。
春旱给各地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如1963年是贵州省重春旱年。该年春季各月很多地方的农田水份亏缺量大,持续时间长,其中3—4月份连续两个月缺水的达49个县,3—5月份连续3个月缺水的达22个县,不少地县旱情十分严重,对当年各地春耕生产影响极大。又据1956年以来的资料统计,全省小麦平均亩产低于50公斤的共有6年,而这6年之中就有5年出现了严重春旱。毕节地区1979年和1981年分别发生了重春旱,这两年因春旱导致水稻栽秧面积都减少11万亩以上。
防御春旱危害的办法:第一,掌握春旱发生规律,合理布局农作物和品种,克服或避免春旱天气的不利影响;第二,改进栽培技术措施,增强抗旱能力,如小麦播种期遇春旱,可采用“边开沟边淋清肥边播种”等抗旱播种方法,水稻育秧期遇春旱,可采取分期育秧或集中育秧的办法以及推广旱育秧方法等;第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能力,这是防御春旱危害的根本措施。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二、夏旱灾害 ☛
000128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