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新中国成立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新中国成立前 一、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前, 湖南除极少数中小城镇外, 都是贫困的农村, 农民占全省总人口的95%以上, 几乎全是不识字的文盲, 他们见闻闭塞, 无缘接触新知识、新文化, 大多过着蒙昧的、缺少文化的生活。然而, 湖南历代农民在竭尽全力劳作求生的同时, 也创造和传承了民间文艺、民间工艺和民间风情。这些民间文化艺术, 构成了湖南传统的农村文化。它们代有所尚, 时有翻新, 需者创造, 适者传承, 渊源流长,生生不息, 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 一直是南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50年代初期发掘、整理的不完全统计, 仅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流传下来的就有386种, 上万个节目。 ☚ 第二节 农村文化 二、新中国成立后 ☛ 一、新中国成立前 一、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前的湖南乡镇政权始于大革命时期。1925—1927年, 湖南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成为中国大革命的中心区域之一。湖南省有50多个县成立了县、乡、村农民协会, “一切权力归农会”。农民协会成为当时农民革命专政的临时政权形式, 实质上是革命政权的最初萌芽。1927年2月, 中共湖南区委发布了《关于如何实现乡村民主政权的通告》, 肯定了建立农民协会, 争取政权的合理性, 强调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联合战线的民主政权。同年3月, 中共湖南区委发出 《为召集省民会议宣言》, 指出湖南农民革命已经进行到参与并管理政权阶段。建议从速召集省民会议、县民会议、乡民会议, 但不久发生 “马日事变”,乡民会议体制没有建立。 ☚ 第二节 农村基层政权组织 二、新中国成立后 ☛ 一、新中国成立前 一、新中国成立前江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建,是在创建城市党组织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经历了从城市到农村,从在校学生、工人中吸收党员到从农民中吸收党员,并不断充实和发展壮大。早期党在农村的活动,主要以城市党组织为依托。 ☚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 (一) 大革命时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