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对外交往与科技交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对外交往与科技交流

一、对外交往与科技交流

50年代,广东农业部门就同友邻国家有所往来。1953年省农业厅领导和揭阳县农业合作互助组就随同中国农业考察团,对苏联集体农庄进行考察,借鉴其办农庄经验以创办农业合作社。1955年广东派出茶叶专家到印度,考察当地茶叶生产,交流种茶经验,进行引种活动。1965年省政府办公厅主管农业的领导,带领广东农业部门的专家和技术干部到越南,同越南有关政府官员和农业专家交流发展农牧业生产的经验。同年,越南广宁省党政代表团回访广东,就发展农牧业经济技术和援越问题进行了会谈,商定由广东派出一批农业专家和潮汕老农赴越,开展农业高产试验活动和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并给越南提供 一批水稻、花生、奶牛等优良种子、种苗和农机具,还接受广宁省派出104名农业技术人员到广东跟班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农牧业对外经济技术交往更加频繁。1984年至1992年经由广东省农业厅派往国外考察的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就有80多批200多人,考察了美国、日本、菲律宾、荷兰、古巴、澳大利亚、英国、联邦德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派出36名农业技术人员到日本、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边实践边学习。
这期间,国外农业专家到广东考察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的也日益频繁。70年代后期至1992年,广东省农业厅先后接待了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新西兰、荷兰、墨西哥等79个国家、地区的考察团,共1100多批5 500多人,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会、报告会近600次,参加交流的专家2万多人,还组织8次国际性农业研讨会议,交流各国之间有关农牧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等。通过 一系列的相互往来和技术交流,增加广东同友好国家之间农牧业生产的相互了解,促进经济合作,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 第二节 农牧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二、对外经济合作 ☛

一、对外交往与科技交流

一、对外交往与科技交流

广东林业在五、六十年代对外交流与科技交流很少。1958年广州林业学校接受20名越南留学生就读,至1961年毕业回国。60年代前期,应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国的邀请,派出少量林业技术人员前往协助森林调查、造林、育竹等经济援助项目。一些友好国家的林业学者也有少数前来考察。改革开放以后这方面的活动才多起来。据统计,从1979年至1992年,省林业部门接待来访外宾共1 724人次。他们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泰国、斯里兰卡、新西兰、日本等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员、学者。其中有:英国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以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会长身份率领的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广东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丹麦女王丈夫亨立克亲王先后两次以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丹麦分会会长的身份来广东访问;还有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尼、泰国、英国和前苏联等国的林业部长率领的政府代表团。
为了进一步发展广东林业科技和外向型经济,从1979年至1992年,省林业部门有关人员447人次出国进行林业考察和经贸活动。
在科技交流方面有:1990年11月林业部主持在广东湛江市举办了“中国引进桉树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和澳大利亚、泰国、日本、瑞士等国均有学者参加会议。1991年3月,在广州市举行了中国—亚太经济社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区域柚木研究和发展研讨会,会上10个国家的代表宣读国别报告,并一致同意在中国成立“亚太区域柚木研究发展网络组织”的设想。
1992年8月、林业部与广东省林业厅在始兴县举办“中美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研讨会”,美国渔和野生动物局副局长史密斯率领美方10人代表团参加这个会议。

☚ 第三节 林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二、引进优良树种、害虫天敌、外资和生产技术设备 ☛

(一)对外交往/(二)引种和推广工作/(三)举办技术交流会和学术讲座/(四)举办国际渔业展览会

☚ 第四节 水产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一)对外交往 ☛

一、对外交往与科技交流

一、对外交往与科技交流

新中国成立后, 陕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牧业对外交往, 在历次农牧业对外交往和科技交流活动中都给予大力支持。但是, 限于历史条件, 改革开放以前, 对外交往与科技交流主要是和前苏联、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少数国家的相互考察访问。1955年7月, 前苏联果树专家应邀来陕, 考察了秦岭北麓果树林带, 提出该地带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果树的优势条件。省农业厅根据考察结果和专家意见, 制定了秦岭北麓果树林带发展规划。1957年10月, 陕西派3名农业劳模赴罗马尼亚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并到前苏联参观学习。1958年10月, 前苏联化肥、棉花专家来陕, 考察了化肥使用和棉花栽培及其病虫害防治。1963年, 朝鲜农业科学院来陕考察, 访问了陕西农科分院, 对陕西发展农业提出了建议。从1952—1965年, 陕西农业外事往来与科技交流共计20次,其中外宾来陕考察访问14次, 省内派出国外考察学习的6次。“文化大革命” 10年期间, 农业对外交往减少, 仅有4次外宾来陕进行农业考察访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 陕西农牧业对外交往与科技交流日益增多,迅速扩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1979—1983年期间, 通过外事接待、迎来送往的机会, 开展了一些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 1984—1988年期间, 以争取无偿援助为主, 逐步积累引进与管理项目的经验; 1988年至今, 利用优惠贷款、混合贷款、外商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引进资金, 进行农牧业开发, 兴办农牧业龙头企业或经济技术实体。改革开放17年间, 经由省农业厅派往国外考察访问的农业部门领导、农业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和留学生就达675批、2 895人, 考察了美国、日本、荷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和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内容涉及农业、牧业、蚕桑业、果树生产、蔬菜育种、旱作农业和水土保持等方面。同时, 先后赴国外参加农业博览会60多人, 派出项目管理、技术考察和进行技术培训的有90批、290多人次, 在国外进修的研修生180多人。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出国学习考察, 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借鉴国外农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指导陕西农牧业发展。
改革开放17年来, 国外农业专家、政府农业官员来陕西考察农牧业生产的也更加频繁。省农业厅先后接待了来自国际农业机构和巴西、智利、法国、日本、美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牧业考察团、组1 148批、4 620多人次, 其中部长级贵宾、欧共体驻华大使和国际农业机构高级官员192批、812人次, 相继考察了西安市和陕南、陕北、关中地区的58个县 (区)。通过考察, 达成了一批合作研究及无偿援助, 其中1983年首次无偿援助4.5万吨小麦的米脂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 折合资金达1 128万美元, 1989年执行的延安杏子河流域治理项目援粮折款992万美元, 还执行了日本政府、加拿大开发署援助的粮食增产和奶牛项目等。同时, 多次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在杨凌农科城和省级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农牧培训班9期, 先后培训240多人; 举办各种类型的农牧业学术交流会、报告会、研讨会60多次, 参加的外国专家学者120多人, 省内农业干部及技术人员1万多人, 交流了国外农牧业生产及其加工、流通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与经验。通过一系列的相互往来和技术交流, 增强了陕西同友好国家之间农牧业生产的相互了解, 促进了省内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 第二节 农牧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二、对外经济合作 ☛
000274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