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地形地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

河南省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约4.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6.6%;丘陵面积约2.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7%;平原(包括盆地)面积9.3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河南省西部以山地为主,属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前缘,山体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大多在1 000~1 500米以上,相对高差在500~1 000米以上,不少山峰海拔超过2 000米。在中山地的外围,广泛分布着海拔200~1 000米的低山、丘陵。河南省中东部绝大部分是平坦广阔的平原,为中国地势第三阶梯的一部分,地形起伏和缓,略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其中绝大多数地区海拔在40~100米之间,只有向丘陵区过渡的平原边缘地区海拔增高到100~200米。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地貌类型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

黑龙江省山地广阔,平原集中,且平原区地势平坦,发展农、林、牧业的地形条件比较优越。在全省土地总面积中, 中山占4.3%,低山占21%, 丘陵占22.3%,台地(漫岗) 占13.3%,平原占39.1%,大体是“五山、一岗、四平地”。这种地形构成了黑龙江省 “五林、一草、一水、三分田” 的农业资源。全省地貌类型和地域组合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南北两大山区 (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区),东西两大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相对形成了农区和林区相间, 农林牧业相结合的农业生产布局。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山地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

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区。境内地势高低起伏变化较大,东、西、南三面环山, 中部丘陵山岗起伏, 北东部开口, 形似马蹄; 地势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西部武陵山和雪峰山盘踞, 连接云贵高原, 属全国地势的第二阶梯, 地势较高; 东部山丘岗平相间分布, 以丘岗为主, 是江南丘陵的一部分, 属全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地势较低。在东部, 南横南岭山脉, 地势较高;北有洞庭湖和洞庭湖平原, 地势较平。东有幕阜、连云、九岭、武功、罗霄等山脉, 地势较高; 中是长沙、衡阳、祁邵等丘陵盆地, 地势较低。省境西、南、东三面的山峰大都超过海拔1 000米; 中部丘岗一般低于海拔500米; 北部湖泊、平原大多在海拔50米以下; 呈现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 西、南、东三面高而北向辐合倾下的总趋势(见表1-1-1)。

表1-1-1 主要山脉基本情况

名 称平均高度(米)最高峰(米)
雪峰山
武陵山
南岭山脉
(指大庾岭、骑田
岭、萌渚岭、都庞
岭、越城岭)
1 500
500~1 200
1 000~1 500
2 021(城步县二宝顶)
2 098.7(石门县壶瓶山)
2 009(道县韭菜岭)
幕阜山—罗霄山1 0002 052(炎陵县斗笠顶)
2 041.1(桂东县八面山)

湖南地貌形态分平原、盆地、丘陵、山地、水面等五大类。按成因、形态和岩性相结合的原则, 共划分67种地貌类型。平原有277.87万公顷; 盆地为平原丘陵的过渡类型, 有294.12万公顷; 丘陵多分布在省内中部, 有326.22万公顷; 山地 (低山、中低山、中山、山原) 共有1 084.87万公顷, 水面135.38万公顷。总的地貌组合为五分山地、三分盆地、二分平原与水面, 以山丘地貌为主 (见表1-1-2)

表1-1-2 土地状况 (1996年)

项 目面积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
总 面 积
1.按地形分
2 118.29100
山地
盆地
平原
丘陵
水面
2.按地高分
1 084.72
294.12
277.86
326.22
135.37
51. 2
13.9
13.1
15.4
6.4
50米以下
50~100米
100~300米
300~500米
500~800米
800~1 000米
1 000米以上
3.按特征分
210.65
235.27
491.74
478.36
390.48
220.58
91.21
9.9
11.1
23.2
22.6
18.5
10.4
4.3
耕地
森林
宜林荒山
疏林
灌木
未成林造林地
淡水总面积
其他
323.94
890.80
33.84
41.63
162.98
54.32
135.38
475.40
15.3
42.1
1.6
2.0
7.7
2.5
6.4
22.4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山地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

广西地处滨太平洋与特提斯——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属华南加里东槽皱的西南端,是我国东南丘陵的一部分。从侏罗纪末期到白垩纪,广西受到“燕山运动”的影响,造成许多高山峻岭和盆地,奠定了广西现代地形的雏型。燕山运动以后,广西地壳运动以长期间歇性上升运动为主,西北部比东南部上升快,边缘部分比中部上升多,中部如郁江流域一带,先是下降后又上升,全境呈现了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形成一个斜口盆地,故有“广西盆地”之称。
广西地貌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山多平原少,而且多为高山峻岭,形似弧状,一弧套一弧,平原面积则小而零星。其次是岩溶广布,发育完备,境内有各种不同的岩溶地貌,成为我国岩溶面积比较集中的省区之一。其地貌类型有:

☚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分布   (一)山地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

河北省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6°03′~42°40′,东经113°27′~119°50′,总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东临渤海,西靠太行山,北接内蒙古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地高原海拔多超过1 000米,部分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小五台山海拔2 870米,东南部平原大部分海拔仅有3.9米。大陆海岸线长达487公里。根据地形特点和自然条件,全省划分为八个地貌类型区。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冀北高原区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地面组成物质、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农业地貌可分为平原、岗地和低山丘陵三大基本类型。平原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5% (其中内陆水面占17%左右),岗地占10%,低山丘陵占5%。在平原上,由于微地貌的差异,又分布着太湖和里下河两个周高中低的大型碟形洼地,以及不少相对高差仅2~3米的中小型洼地。岗地主要有西南部的黄土岗地和东北部的石质岗地。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省境内的西南部和北部边缘地带,此外,在太湖周围及沿江一带,还散布一些小山和低丘。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平原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

江西省地貌全面,兼有山地、丘陵、岗地、阶地、平原和湖泊水系。主要山脉分布省境边缘, 有位于西北部、西部的幕阜山脉和罗宵山脉, 是江西与鄂、湘两省的分界线; 大庾岭、九连山属南岭山脉分支, 与广东接壤; 武夷山脉从省境东部沿赣闽省界向南延伸, 构成赣闽屏障; 环玉山位于赣东边陲, 与皖、浙交界。省内还有雩山山脉和九岭山、武功山等主要山体。全省最高峰黄岗山, 海拔2 157米, 是武夷山脉主峰。山体呈北东—南西或北北东—南南西走向, 构成与邻省天然的分水岭分界线。
省内水系纵横, 交互成网, 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是境内主川, 自南向北纵贯全省, 与抚河、信河、饶河、修水构成五大主要河流, 源于东、南、西三面山地, 汇入鄱阳湖, 构成一个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 注入长江。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位于省区北部的平原洼地, 好似镶嵌在长江彩带上的一颗明珠。
省境的地势, 周高中低, 由南及北, 由边及里徐徐倾斜, 宛如开口朝北的盆地, 各种地貌类型的分布格局, 也按一定的规律展布。赣中南的丘陵山地间镶嵌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断陷盆地和河谷阶地。赣北以鄱阳湖为中心, 依次向外有平原、阶地、岗地、丘陵、低山和边缘山地, 大体呈现不规则的环状结构。山体、河流与盆地多呈现北东向相间排列, 水系切割山地与各自孤立的盆地沟通, 把各种地貌类型有机地联系起来, 构成江西地貌格局的基本特征。江西省各地貌类型、面积、比例, 详见表1-1-1。

表1-1-1 江西省常态地貌类型构成

形态类型海拔高度
(米)
相对高度
(米)
面 积
(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
(%)
山地中山1 000 ~
2 000
>50023 37314
低山500 ~
1 000
200 ~50036 72822
丘陵高丘
低丘
300 ~500
100 ~300
200 ~300
50 ~200
30 050
40 067
18
24
岗地、平原< 10030~8020 06212
水面  16 66710
全省总计  166 947100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山地 ☛
000312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