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地形地貌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河南省处于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约4.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6.6%;丘陵面积约2.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7%;平原(包括盆地)面积9.3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河南省西部以山地为主,属中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前缘,山体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大多在1 000~1 500米以上,相对高差在500~1 000米以上,不少山峰海拔超过2 000米。在中山地的外围,广泛分布着海拔200~1 000米的低山、丘陵。河南省中东部绝大部分是平坦广阔的平原,为中国地势第三阶梯的一部分,地形起伏和缓,略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其中绝大多数地区海拔在40~100米之间,只有向丘陵区过渡的平原边缘地区海拔增高到100~200米。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地貌类型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黑龙江省山地广阔,平原集中,且平原区地势平坦,发展农、林、牧业的地形条件比较优越。在全省土地总面积中, 中山占4.3%,低山占21%, 丘陵占22.3%,台地(漫岗) 占13.3%,平原占39.1%,大体是“五山、一岗、四平地”。这种地形构成了黑龙江省 “五林、一草、一水、三分田” 的农业资源。全省地貌类型和地域组合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南北两大山区 (大、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区),东西两大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相对形成了农区和林区相间, 农林牧业相结合的农业生产布局。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山地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区。境内地势高低起伏变化较大,东、西、南三面环山, 中部丘陵山岗起伏, 北东部开口, 形似马蹄; 地势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西部武陵山和雪峰山盘踞, 连接云贵高原, 属全国地势的第二阶梯, 地势较高; 东部山丘岗平相间分布, 以丘岗为主, 是江南丘陵的一部分, 属全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地势较低。在东部, 南横南岭山脉, 地势较高;北有洞庭湖和洞庭湖平原, 地势较平。东有幕阜、连云、九岭、武功、罗霄等山脉, 地势较高; 中是长沙、衡阳、祁邵等丘陵盆地, 地势较低。省境西、南、东三面的山峰大都超过海拔1 000米; 中部丘岗一般低于海拔500米; 北部湖泊、平原大多在海拔50米以下; 呈现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 西、南、东三面高而北向辐合倾下的总趋势(见表1-1-1)。 表1-1-1 主要山脉基本情况
湖南地貌形态分平原、盆地、丘陵、山地、水面等五大类。按成因、形态和岩性相结合的原则, 共划分67种地貌类型。平原有277.87万公顷; 盆地为平原丘陵的过渡类型, 有294.12万公顷; 丘陵多分布在省内中部, 有326.22万公顷; 山地 (低山、中低山、中山、山原) 共有1 084.87万公顷, 水面135.38万公顷。总的地貌组合为五分山地、三分盆地、二分平原与水面, 以山丘地貌为主 (见表1-1-2) 表1-1-2 土地状况 (1996年)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山地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广西地处滨太平洋与特提斯——喜马拉雅两大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属华南加里东槽皱的西南端,是我国东南丘陵的一部分。从侏罗纪末期到白垩纪,广西受到“燕山运动”的影响,造成许多高山峻岭和盆地,奠定了广西现代地形的雏型。燕山运动以后,广西地壳运动以长期间歇性上升运动为主,西北部比东南部上升快,边缘部分比中部上升多,中部如郁江流域一带,先是下降后又上升,全境呈现了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形成一个斜口盆地,故有“广西盆地”之称。 ☚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及其分布 (一)山地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河北省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6°03′~42°40′,东经113°27′~119°50′,总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东临渤海,西靠太行山,北接内蒙古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地高原海拔多超过1 000米,部分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小五台山海拔2 870米,东南部平原大部分海拔仅有3.9米。大陆海岸线长达487公里。根据地形特点和自然条件,全省划分为八个地貌类型区。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冀北高原区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地面组成物质、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农业地貌可分为平原、岗地和低山丘陵三大基本类型。平原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5% (其中内陆水面占17%左右),岗地占10%,低山丘陵占5%。在平原上,由于微地貌的差异,又分布着太湖和里下河两个周高中低的大型碟形洼地,以及不少相对高差仅2~3米的中小型洼地。岗地主要有西南部的黄土岗地和东北部的石质岗地。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省境内的西南部和北部边缘地带,此外,在太湖周围及沿江一带,还散布一些小山和低丘。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平原 ☛ 一、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江西省地貌全面,兼有山地、丘陵、岗地、阶地、平原和湖泊水系。主要山脉分布省境边缘, 有位于西北部、西部的幕阜山脉和罗宵山脉, 是江西与鄂、湘两省的分界线; 大庾岭、九连山属南岭山脉分支, 与广东接壤; 武夷山脉从省境东部沿赣闽省界向南延伸, 构成赣闽屏障; 环玉山位于赣东边陲, 与皖、浙交界。省内还有雩山山脉和九岭山、武功山等主要山体。全省最高峰黄岗山, 海拔2 157米, 是武夷山脉主峰。山体呈北东—南西或北北东—南南西走向, 构成与邻省天然的分水岭分界线。 表1-1-1 江西省常态地貌类型构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山地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