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一、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1950—1960年间建立的县文化馆、 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大多比较简陋, 多数是沿用旧时留存下的寺堂庙宇或民房旧宅。六七十年代部分县乡虽然修建了一些文化设施, 但因当时基础差、 起点低, 不久便成危房, 加之在建设农村文化设施中出现图形式、 比指标、走过场等形式主义做法, 脱离了实际, 违背了群众意愿, 使农牧区文化设施建设走了许多弯路。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文化馆 (站)停止工作, 房舍被占, 书籍被毁, 农村文化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1979年以来,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制定出全省新建、 扩建县级文化设施的发展计划, 先后投入专项资金, 新建扩建和维修了一批县级文化馆、 图书馆、影剧院和一部分乡级文化站。 “六五”期间, 投资304.36万元, 新建了13个县文化馆, 使全省县 (区)文化馆由1978年前的30个增加到43个; 国家投资286.4万元新建、 扩建县以上公共图书馆40所; 国家投资47.2万元, 地方财政补助27.1万元, 各级自筹,群众集资近100万元, 建起251个乡镇文化站 (中心); 地方财政投资和集体、 群众集资建起429个村级文化室。 “七五”期间, 全省文化基建总投资1 023万元 (国家投资911万元, 地方自筹112万元), 建设项目15个, 竣工面积23 300平方米, 其中完成州、县级文化基建投资额512万元, 占50.1%, 完成项目7个, 竣工面积16 650平方米。 从纵向发展看, 1985年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33所, 馆舍面积11 552平方米, 总藏书916 542册。 1995年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到39所, 馆舍面积增加到12 482平方米, 总藏书达到961 933册。 1985年全省县级文化馆公用房建筑面积为16 078平方米, 1995年增加到19 853平方米。1992—1997年国家累计给青海县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200多万元, 使15个县文化馆、 图书馆得以受益。 1997年省政府为进一步支持农村文化事业, 改善办馆条件, 当年一次性下达农业区各文化馆维修费用105万元。 化隆、互助、 民和县文化综合楼和尖扎县文化馆相继竣工。 在农村牧区文化事业建设过程中, 从省情出发, 积极探索新时期农牧区文化工作新路子。 省文化厅1995年提出以六州所属牧业县为主要配备对象的 “高原流动文化车工程”, 得到文化部和省政府的支持, 1997年底投资100万元的首批10辆流动文化车配发六州9县及海东地区, 开进草原牧区和边远山区农村。这种配有电影机、 电视机、 录像机、VCD发电机、 功放机、 电子琴、 音响器材等10余种文化娱乐设备, 可进行影视放映、 书刊借阅、小型文艺演唱、 扫盲科普宣传等多种文化服务项目的流动文化车, 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 轻便灵活, 已成为牧区的重要文化设施。 1995年11月以巩固和发展农村牧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目的的 “建设特色文化乡、小康文化村工程” 正式启动, 到1997年底建成“特色文化乡” 37个、 “小康文化村”90个。 截止1997年底, 全省有县级公共图书馆38所, 县级文化馆42个, 乡镇文化站201个; 村文化室、 图书室1 500余个; 县级博物馆6所, 县文物管理所17个;县级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构42个, 县级影剧院42个, 各类放映队494个, 其中集体、 个体放映队453个。农村牧区文化市场逐步趋于规范, 全省农村牧区有文化娱乐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艺厅、台球厅等)416家,文化经营单位(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录像放映、书报刊经营等) 620家,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娱乐场所等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为主干,以乡镇文化站、电影放映队为枢纽,以村文化室、图书室、文化户等文化艺术群体为基础,具有青海特色的农村牧区文化事业网络。

☚ 第五节 农村文化   二、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
000265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