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村五保敬老事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村五保敬老事业

一、农村五保敬老事业

河北省的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始于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1956年全省五保户共249 287户413 719人。抚宁县景峰社创建了全省第一所养老院,集中收养5名70多岁的五保户,大名县城关镇成立回族五保院。1957年,全省建敬老院60所,收养五保对象700人。1958年,全省建起农村敬老院18 659所,收养五保老人223 235人,是历史上敬老院数和收养人数最多的一年。1959年,邯郸地区发展最快,敬老院1 219所。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天津、唐山、承德等地发展也很快。1960年,唐山市推广宁河公社对五保老人入院 “三包、一访问”做法,即由管理区书记包片,生产队支部书记包村,责成专人包户,各级干部到村工作时都要访问五保老人。
1961年,贯彻执行中央十二条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草案)以来,随着社队规模调整、分配制度改进和大部分农村食堂停办,部分地区敬老院停办解散,使一些老人生活发生困难。为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根据内务部民政厅局长会议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优抚工作和社会救济工作通知》中提出的“入院自愿,出院自由,方便老人,民主管理,勤俭办院” 的原则,对敬老院进行了整顿。全省60%左右的地区采取“积极办好,自愿参加,合理调整,巩固不垮” 的做法,改进了敬老院的组织领导,解决了经费开支和住房、菜地等问题。是年,全省五保户156 177户2 443 992人,敬老院2 345院,入院供养31 192人,分散供养213 200人。
60—70年代,由于遇到三年困难时期和 “文化大革命”运动,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受到影响,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进入80年代,特别是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敬老院获得很大发展,促进了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工作稳定向上的趋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步入了全国五保敬老院建设工作先进行列。近5年来,全省新建高标准敬老院368所,改建650所,共投入建设资金近亿元。同时,还通过开展十佳敬老院、甲级敬老院和全国模范敬老院的评比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全省五保敬老院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敬老爱老先进集体和个人。全省有5个院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农村五保敬老院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❶五保政策进一步落实。全省五保户85 997户93 807人,全部落实了五保供养政策,供养率达到100%。
❷敬老院建设得到加强。全省有敬老院2 032个,其中乡镇办1 905人,村办125人,个人办2个,入院集中供养老人37 758人,集中供养率达40.3%。
❸院办经济有长足发展。有1 422个敬老院发展了院办经济项目,1996年全省院办经济纯收入达到1 481万元。
❹五保对象供养水平明显提高,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生活费达到1 860元,集中供养费达2 180元。全省基本实现了五保供养费用乡镇统筹。
❺敬老院硬件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有很大提高。近年来,全省多数敬老院经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基本达到了 “三化、四室”,落实了“九项制度”。“三化” 即: 敬老院基础设施良好,环境幽雅,绿化美化花园化; 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服务热情周到文明化。“四室”为: 阅览室、浴室、医务室、康复娱乐室。“九项制度” 即: 组织领导、岗位责任、院民守则、财务管理、政治学习、日常卫生、膳食营养、奖励惩罚、安全保卫。
❻有1 549乡镇建立了五保服务网络。
五保敬老院的不断巩固和发展,为五保对象提供了幸福的生活天地,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党的五保敬老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促进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 第五节 农村社会福利保障   二、农村救灾合作保险 ☛
000248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