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业机械制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业机械制造

一、农业机械制造

河北省农业机械制造工业的历史悠久,然而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河北省拥有农机具修理、制造工厂不过数十家,基础十分薄弱,加之连年战乱,许多工厂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过1950—1952年三年的恢复,虽然生产秩序走向正常并有所发展,但也仅能够生产水车、步犁等简单农具,且规模小,产量少,远远不能满足新中国成立后农民渴望大力发展农业的需要。
1953年,国民经济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河北省农业机械工业紧紧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地方工业必须执行为农村经济服务并与农村经济密切结合” 的方针,迈开了启动的步伐。1954年,石家庄新建了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小型农机具制造厂(石家庄农业机械厂前身),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农具生产专业厂。与此同时,在河北各地还建立了一批农机修理所,主要承担拖拉机和农机具的修理业务。这期间,基本建设投资遵循地方工业为农业服务的方向,主要用于改造旧有企业,改善生产条件,补充生产设备和厂房设施等,并对不适于原地发展的企业进行迁建,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当时,进行重点改造、迁建并使之日后成为机械工业的骨干企业的有: 石家庄动力机械厂,热河省第一农具厂(承德输送机总厂前身),邯郸农具厂 (现邯郸制氧机厂),张家口农具机械厂 (现张家口拖车总厂),辛集农具制造厂 (现辛集缸盖厂)等。截至1956年,通过迁建、改造,新增生产能力: 锅驼机1 609台/年,双轮双铧犁7.05万部/年,中耕器4.4万部/年,耘锄8 000部/年,12行播种机330部/年,铡草机400部/年,小五轮水车5 410辆/年,水泵5 149台/年。
与此同时,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成绩。“一五”期间,全省重工业试制了76种新产品,其中71种为农业灌溉机械、锅驼机、双轮双铧犁、小钢磨、铡草机等新式农具和农用小工具。1956年,在北京举办的河北农业展览会期间,石家庄动力机械厂生产的25马力❶锅驼机运到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做了抽水表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进入“二五”后,河北农机继续开展了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1958年2月,辛集农具厂试制成功第一台10马力煤气拖拉机; 同年3月石家庄市拖拉机厂 (石家庄内燃机配件总厂前身)试制成功热特-25马力拖拉机并小批量投入生产; 1959年11月7日,石家庄农机制造厂试制成功河北省第一台手扶拖拉机。这期间,为开发新式农具,河北省农具改革委员会曾先后在深县、芦台、张北县召开了小麦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小型畜力收割机选型试验现场会,推动了新式农具的发展。当时,开发的新产品有: 机引犁、24行播种机、V型镇压器、锅驼机、拖拉机、水泵、农用拖车等上百种。
50年代后期,河北省 (含天津市)农业机械制造业出现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据1960年统计,当年河北省农业机械行业有企业251个,其中农具厂10个,动力机械厂9个,修配厂141个; 共有职工4.77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62人; 拥有金属切削机床3 917台,大型锻压设备9台,年末固定资产原值7.97亿元。虽然在上述统计中,不乏“大跃进” 中盲目上马、仓促上阵的企业,但农业机械的基本阵容已十分可观。1960年1月,河北省农业机械局成立; 同年还成立了农机改良办公室。这标志着河北省农业机械行业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0年代初,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河北省机械工业局与农业机械局合并。在统一规划下,对生产结构进行了调整,关、停、并了部分企业,精简了职工,使农机生产布局更为合理。到1963年,全省农机行业有企业141个,职工2.98万人,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2.6万元(1957年不变价)。鉴于60年代初自然灾害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和省内拖拉机、内燃机缺乏配件的问题,整个60年代,河北农机工业把发展重点放在了排灌机械和拖拉机内燃机配件上。
❶大力生产农业泵和打井机械。1964年5月,河北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以下简称农机所)开始设计直径280毫米、打井深度为60米的ZC—60型人力打井机,并由霸县农机厂试制成功; 同年农机所与固安县农机厂共同研制了适用于第四纪土层的NHJ-150型动力冲击打井机,打井深度150米,并于1966年通过省级鉴定。是年,打井深度为300米的SJ—300型回转式打井机也研制开发成功。武邑水泵厂1966年生产出8JD、200JD、8J25、JC30型水泵; 1967年,蔚县深井泵厂开始生产深井泵,1968年生产三联泵。到1969年底,全行业生产水泵达到4.63万台,其中深井泵591台;打井机168台。
❷在国家支持下积极投资兴建、扩建拖拉机及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工厂。1965年,由国家投资扩建的石家庄拖拉机配件厂建成投产,成为河北省第一家专业生产拖拉机、内燃机配件的企业; 1968年6月底,邢台拖拉机厂建成,并于当年试制成功了10台东方红12型小型拖拉机,成为河北省第一家生产拖拉机的专业厂。在此期间,改建、迁建的企业还有辛集缸盖厂、承德曲轴连杆厂等。在改建企业的同时,还规划了部分企业的发展方向。如确定秦皇岛通用机械厂 (现秦皇岛拖拉机配件厂)、定县拖拉厂修造厂 (现定州齿轮厂)、邯郸动力机械厂 (现邯郸内燃机配件厂)专门生产拖拉机、内燃机配件。经过改造、扩建后的企业,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仅缓解了当时配件供应紧张的状况,同时也为专业化协作和拖拉机、内燃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60年代集中发展的排灌机械和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工业形成了农业机械工业中两个有特色的分行业。
进入70年代,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 “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的号召,河北省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步伐。1972—1973年,相继恢复和建立了省、地、县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大规模开展了农业机械化科研工作,先后研制成功了拖拉机 (河北-55型、河北-12型)、柴油机 (X41105型、X2105型)、播种机、收割机、四铧犁、大型喷雾器等较为复杂的农机产品。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共河北省委决定。大打柴油机、大机大泵、小拖拉机之仗,相继成立了柴油机会战办公室、小拖拉机会战办公室等,先后组织了柴油机、小拖拉机等会战。
柴油机会战从1971年开始,投资6000万元,在全省各地、市建设柴油机厂。到1974年已建成柴油机厂16个,年产量达到214.7万马力 (157.8万千瓦)、17.45万台。小拖拉机会战,从1974年省科委在灵寿拖拉机厂组织8种柴油机进行 “长腿” 变拖拉机试验、选型开始,各地陆续设计制造各种类型拖拉机。到1975年,全省累计生产拖拉机2.5万台。专业生产厂家主要有: 邢台拖拉机厂、石家庄拖拉机厂、灵寿拖拉机厂、保定拖拉机厂和张家口拖拉机厂等。全省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石家庄拖拉机厂1974年动工兴建,到1977年12月18日由机械部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生产。至此,全省10个地区建设了大中小拖拉机厂17个,其中大型厂1个、中型厂4个、小型厂12个,为这些主机厂配套的省管厂18个,各地区扩散协作厂300多个,专业、兼业生产拖拉机的企业达到360个。1978年9月,成立了河北省拖拉机工业总公司。总公司以铁牛-55大型拖拉机为中心,对拖拉机行业的调整、改组作了规划并逐步实施。到当年年底,全省拖拉机行业拥有职工2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87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 (1970年不变价),实现利润1243.5万元。
柴油机的大量生产直接为农业泵、打井机械和小拖拉机提供了动力,特别在当时电力不足和缺乏电源的地区保证农业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拖拉机的大上快上,促进了机耕、机播、机割等配套机引农具及拖车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做出了贡献。70年代异军突起的柴油机 (内燃机)、拖拉机两个分行业,为河北省农业机械制造业增加了实力。
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河北省农业机械工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国家指令性计划减少,企业要直接面对市场; 另一方面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使经济单位划小,大型农业机械被冷落。刚刚经过调整,以生产大型农机具为主的河北农机工业,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在发展的形势面前很难迅速调头。1980、1981连续两年生产下降,1982年跌至谷底。从1983年起,河北省农机工业开始了主动性、适应性调整。根据农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原则,引导企业调整服务方向,调整产品结构。实行了从大中型产品向小型产品、从单机生产向成套生产、从单一的田间作业机械向农村多种经营机械的三个转变。重点扩大了小型四轮拖拉机、小型柴油机、小拖车、手推胶轮车、喷雾器、潜水电泵等适销对路的产品,发展了榨油、磨粉、碾米、饲料加工等成套设备。到 “六五”期末,全省农机行业在新产品研制开发方面投资6 405万元,共开发新产品51项; 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的产品26项; 获省以上优秀新产品奖的产品67项; 获省以上优质奖的产品159项,其中获国家银奖5项,部优奖41项。
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农机工业开始向外向型经济转变。邢台拖拉机厂从意大利哥尔多尼公司引进了拖拉机生产技术,继而华北柴油机厂、石家庄建筑机械厂、石家庄柴油机厂从西德引进了FL413、912/913、5111等三个系列风冷柴油机,形成了河北省的特色产品; 邯郸棉花机械厂引进美国贸莱-卡沃公司的打包机、皮棉清理机、轧花机和烘干机四项产品新技术,其中三项填补我国棉花加工机械的空白。同时,农机产品的出口也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拖拉机出口创汇就达到1 500万美元,占全省机械系统出口产品创汇额的32.7%。
90年代以后,国家采取宏观调控、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河北省农机工业发展步伐有所减缓。1993年,全省农机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亿元 (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同期减少4.9%; 实现利润3 11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3.6%。18种主要农机产品,增长的有3种 (机动三轮车增长106%、机引播种机增长41.2%、拖车配件增长15.5%),下降幅度最大的有小四轮拖拉机、内燃机、机引犁等。
1995年,在国家重视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大力扶植农业的形势下,河北省农机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方面,积极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建立起新的企业组织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了企业制度的创新与经营机制的转换; 另一方面,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兼产非农产品,发展出口产品。通过改制、改组、改造,抓重点,推一般,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广平县机械厂开发农用运输车产品,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效益大幅度增长,成为全省农用车的龙头企业之一。当年,全省农机工业产销形势大好。从统计的55种产品看,绝大多数农机产品都有大幅度增长,小拖拉机年产17.7万台,比上年增长83.6%,机动脱粒机年产3.8万台,增长80.61%,农用运输车年产1.25万辆,增长151.12%; 农用拖车年产1.6万辆,增长28.3%,粮食加工机械年产8 645台,增长232.2%,饲料加工机械年产1.8万台,增长66.9%等等。1996年,河北省农业机械制造业拥有企业103个,职工26.09万人,固定资产原值22亿元。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2.2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4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5亿元,实现利润6 466万元。
经过47年的发展,河北省农业机械制造业,有了一批骨干重点企业,像连续三年跻身于全国机械工业500强大型企业的石家庄拖拉机厂、为大宗出口拖拉机作出贡献的邢台拖拉机厂、专业生产拖车的张家口拖车总厂、产品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邯郸棉花机械厂、能够生产大型农业泵的邢台水泵厂、产品几乎覆盖全国的保定农业机械厂、专业生产内燃机配件并能够形成规模的石家庄内燃机配件总厂和辛集缸盖厂、专业生产播种机的石家庄农业机械厂、专业生产收割机的藁城收割机厂、规模生产农用运输车的广平县机械厂,以及以生产优质面粉机械著名的赞皇县机械厂等。并已经形成了拖拉机、内燃机、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农业运输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拖拉机内燃机配件等10个小行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   二、农业机械化 ☛
000239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