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业投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业投入

一、农业投入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对农业的投入,根据1978年前后农村体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财政、基建体制的变化对农业投入的影响,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978年以前,农业投入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农民、集体劳动积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共同投入;国家财政用于支援农业的支出;国家预算内拨款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这个阶段,农业投入有两大特点:
❶以国家投入为主体,财政集中了较多的资金,以预算内投入的形式支持农业发展;
❷农民投入表现为较为集中统一的、以劳动积累为主的共同投入。据统计,1952年,全省预算内财政支农支出为873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7.0%;1978年,财政支农支出增加到3.8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5.4%。其中,从第二个五年计划以后,全省用于农业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均在10%以上,最高的年份接近20%;1950—1978年,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累计达13.70亿元,占同期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达14.9%。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形式发生变化,集体、联合体、农民成为农业投入的主体;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绝对量仍呈增长趋势,但占总支出比重逐年下降。从1980年起,福建财政实行“分灶吃饭”,与此相适应,基本建设项目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反映到对农业的投入上,力度逐渐减弱。1979年,全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达4.3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26.9%;到1990年投入为6.73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下降为9.8%;1995年,财政支农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进一步下降至7.2%。农业基本建设投资1979年为1.62亿元,1990年降为0.72亿元;“八五”期间有所恢复,1995年为1.63亿元,基本与1979年持平,但占总投资的比重从1979年的18.6%降为0.8%。
这一阶段,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弱化了,但同时,在中央改革开放正确方针指引下,农业投入机制发生巨大变化,农业投入渠道增多。如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支农周转金;拓展了农业利用外资渠道;国家采取了其他形式的支农举措,诸如扶贫、以工代赈等各类的投入;加大了农业贷款的数量和发放范围;农业全民技改投资在1980年后逐年上升等。因此,从总量上说,农业投入是逐步增加的(表2-3-1)。

表2-3-1 1980—1995年主要年份福建农业投入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农业基
本建设
投 资
农村集体
与个人生
产性投入
支援农业生
产与农林水
气事业费
农业贷款
累放额
农 业
利用外资
(美元)
累 计增加额
19801.552. 502. 275. 93  
1985
1990
1995
1.18
1.30
1.63
7.22
10.45
15.80
2. 62
5.86
11.25
20.69
32. 52
51.10
14.76
11.83
18.58
0.02
0. 26
0.89
☚ 第三节 农业投入与农村金融保险   (一)政府支农投入 ☛

一、农业投入

一、农业投入

农业投入是指投入在农业中的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包括扩大再生产的投入,生产费用投入,农业科学研究投入等,它是在农业生产产品或创造有用成果之前一次或几次投入而在生产中被占用的。其内涵既有资金投入,也有物质投入和活劳动投入,或称为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

☚ 第五节 农业经济效益   (一)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
000123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