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1949年以来的灾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1949年以来的灾情

一、1949年以来的灾情

山东省地形复杂,加上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干旱、水涝、风雹、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历来是我国多灾省份之一。自然灾害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是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1年中(1950—1990年),全省农作物受灾总面积为215 146.41万亩,年均5 247.47万亩;成灾总面积为130 308.04万亩,年均3 178.24万亩。受、成灾面积分别占年均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4%和18.42%。41年中,累计成灾人口68 753万人,年均1 677万人;因灾累计减产粮食646.5亿公斤,年均15.79亿公斤;累计减产棉花26.73亿公斤,年均0.65亿公斤;累计减产油料32.8亿公斤,年均0.8亿公斤。41年中,因灾倒塌房屋累计2 143.4万间,年均52.3万间;因灾死亡17 779人,年均433.6人。另外,因自然灾害造成的道路交通、邮电通讯、输电线路、水利设施、工矿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设备设施损坏,停工停产的损失,以及人民群众家庭财产、牲畜家禽损失等数量也很大。
41年中,灾情较重的有20个年份,即:1953、1957、1960、1961、1962、1963、1964、1966、1974、1977、1978、1981、1982、1983、1984、1985、1987、1988、1989、1990年(其中1967—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统计资料不全),这些年份每年农作物成灾面积都在3 300万亩以上,其中1953年和1957年受灾最重,成灾面积分别为7409.24万亩和6427.65万亩。
41年中,山东所发生的自然灾害有以下特点:
❶以干旱和水涝两种灾害频率最高、灾情最重、危害最大。水灾,除1954、1958、1968年3个年份没有发生外,其余年份都有发生,总共受灾面积50188.57万亩,年均1224.11万亩;成灾面积37881.26万亩,年均923.93万亩。发生较大水灾的年份有15年次,即1953、1956、1957、1960、1961、1962、1963、1964、1970、1971、1974、1976、1985、1987、1990年,平均3年一遇。其中,1950—1965年的16年,较大水灾发生8个年次,平均2年一遇,而且每次的成灾面积都在2000万亩以上。尤其1961—1964年,连续4年遭受大水灾,累计受灾面积15 473万亩,年均3 868万亩;成灾面积累计为13 017万亩,年均3 254万亩。旱灾,除1951、1954、1957、1959、1964年5个年次没有发生外,其余36年都有旱灾发生,累计受灾面积105256.16万亩,年均2567.22万亩;成灾面积累计62 812万亩,年均1 532万亩。发生较大面积的旱灾有20个年份,即1953、1957、1959、1960、1961、1965、1966、1968、1972、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6、1987、1988年,成灾面积都在1 000万亩以上,其中成灾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的有11个年次;
❷自然灾害发生的区域性较强。旱、涝灾害,历年各地都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菏泽、聊城、济宁、德州、滨州、潍坊、临沂和烟台等地、市。1965年前,旱、涝灾害多集中发生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济宁等5地市,尤其1960—1964年连续5年遭受严重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成灾面积占全省成灾面积的68%。70年代后期到1988年,烟台市西北部、青岛市西部、潍坊市西南部和泰安市东南部等旱灾较重,如烟台市的莱州市,从1977—1988年,连续12年干旱少雨,地上蓄水枯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全市15条主要河道断流,15 000眼大口井、机电井干涸,120 000眼家用手压井全部失效,沿海地区海水侵染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风雹灾害主要集中在两大片一小片:自聊城地区的莘县、冠县、临清,到德州地区的乐陵和济南市的商河、长清为一片;自滨州地区的博兴,东营市的广饶,潍坊市的寿光、昌乐、临朐、安邱、诸城、五莲,淄博市的沂源,临沂地区的莒南、沂南、沂水,日照市,青岛市的胶州,和烟台市的莱州、招远等为一片,其中临朐、安邱、诸城三县范围内为多雹区,80年代以来,德州、聊城两地区风雹灾尤为频繁,受灾严重。一小片是济宁市的邹县到枣庄市的滕州一带。海潮灾害,多发生在潍坊北部沿海和滨州地区、东营市及烟台市莱州湾等部分沿海。地震灾害,仅1983年菏泽地区的菏泽市至东明县发生了一次5.9级地震,形成地震灾,其它地区尚无发生;
❸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成灾程度有明显变化。第一是水涝灾害减少,干旱灾害增加。1950—1966年的17年中,全省水涝灾害发生较多且重,年均受灾面积1 784余万亩,成灾面积1 370余万亩;而在1967—1990年的24年中,水涝灾害年均受灾面积908.5万亩,成灾面积607.4万亩,分别减少了49.13%和56.42%。旱灾,前17年年均受灾面积1926.5万亩,成灾面积1 263万亩;而在1967年以后的24年中,年均受灾面积达2926.24万亩,成灾面积1721.73万亩,分别增加了52% 和36.32% 。尤其是1981—1989年的9年间,旱灾的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年均高达4175万亩和2 432万亩;第二是霜冻和农作物病虫形成的灾害越来越少,同时受灾程度也越来越轻,尤其是解放前经常发生的蝗虫灾害,越来越少见;此外,黄河凌汛造成的灾害呈减少趋势;第三是因灾形成的疾病也呈减少趋势。新中国成立以前,往往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对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威胁极大;新中国成立以后灾后形成疫病越来越少,尤其70年代以后,灾后疫病基本根除。见表1-7-1。

表1-7-1 1949—1990年农业自然灾害情况

单位:万亩
年份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产面积
1949
1950
4 813.37
1 887.49
  
1951
1952
1953
2 791.71
2 350.93
10 362.89
1 187.74
938.51
7 409.24
807.51
197.63
1954
1955
1956
1957
4 173.14
1 880.85
2 500.00
7 218.99
1 780.66
980.57
1 431.93
6 427.65
402.73
1958818.00818.00450.00
年份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产面积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6 433.22
6 796.29
7 500.19
6 260.72
5 384.71
6 424.82
5 240.87
6 336.00
2 257.51
5 700.00
2 074.85
4.897.31
6 061.25
4 490.53
3 807.55
4 377.93
2 568.85
3 580.21
1 162.15
5 700.00
109.64
1 188.42
2 630.64
1 666.62
1 544.97
1 923.58
522.88
491.97
106.44

(续)
年份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产面积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2 915.33
2 287.38
2 854.31
4 818.91
3 832.66
5 160.14
3 423.69
3 719.54
5 931.59
6 163.85
6 112.63
2 659.59
1 521.90
1 718.88
2 500.51
1 666.76
3 319.18
1 827.15
2 162.69
3 344.69
3 370.37
2 936.39
236.05
556.90
678.75
298.77
300.34
841.73
234.20
430.74
483.31
363.46
332.85
年份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产面积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5 521.43
7 512.50
6 929.23
6 922.87
6 035.4
7 237.2
5 270.5
5 916.0
7 882.0
8 044.9
7 522.7
2 802.90
4 116.65
4 094.53
3 542.28
3 559.3
4 952.4
3 212.4
3 426.5
4 902.1
4 307.7
4 595.9
249.23
538.57
798.57
568.40
561.6
☚ 第七节 农业自然灾害   二、农作物灾害种类与分布 ☛
000174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