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 1949年前党在安徽的活动情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 1949年前党在安徽的活动情况

一 1949年前党在安徽的活动情况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在安徽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安徽各地青年学生掀起声援高潮,并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研究、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春,蔡晓舟在安庆开始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2日,安徽爆发了著名的六二学潮并取得初步胜利。在六二学潮的推动下,安徽学生又先后取得反对地方军阀贿选第三届省议会和驱逐省长李兆珍,反对曹锟贿选,捣毁安庆、芜湖“猪仔”议员住宅斗争的胜利。陈独秀曾在《向导》周刊上著文,称赞安徽学界是“全国学界之领袖”。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安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安庆、芜湖等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为中共安徽党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早期共产党人柯庆施、沈泽民、高语罕、张秋人等,在安庆、芜湖等地以教书、编辑职业为掩护,积极进行建党活动。一些在外地读书入党的学生如薛卓汉、朱务平等人也受命返乡建党。此后短短几年,安徽省各地党团组织相继建立。据中共五大统计,1927年安徽已有中共党员233人。
这一时期,中共安徽党组织积极推进国共合作,帮助各地建立国民党党部,贯彻执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领导全省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掀起了声援国民革命的狂飚。1927年春,北伐军江右军、江左军先后攻占安徽大江南北,全省各地工农运动高涨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和工农运动的狂飚,引起了国民党右翼的极端仇视。他们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屠杀共产党人,破坏工农运动。1927年3月23日,蒋介石在安庆一手策划了捣毁国民党左派安徽省党部、安庆市党部及工会等组织,屠杀和殴打革命左派的“三·二三”事变,这是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的预演。4月18日,蒋介石又在芜湖策划了“四·一八”事变。全省大批党员和进步人士被通缉、屠杀,各地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27年5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书记柯庆施。从此安徽有了一个统一的全省党的领导机构。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后,中共安徽省临委会全体同志奉命由武汉返回芜湖,率领全省人民高举土地革命的大旗,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8年4月9日,皖北阜阳赤卫队,国民党杨虎城部革命士兵和革命群众在中共皖北特委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宣布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后起义失败。这次起义是中共在皖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首次起义。此后,安徽各地党组织先后发动农民暴动近50起,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其中,商(城)南暴动、六霍暴动、潜山清水寨暴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和潜山工农革命军,创建了豫东南和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成为整个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3月,中共广德县委领导了著名的广德起义,范围遍及苏皖2省4县,坚持斗争达两年之久,后起义失败。
1931年春,张国焘在鄂豫皖大肆肃反,一批著名的红军将领和地方党负责人被杀害,给革命事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撤,留下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边区斗争。1934年红二十五军奉命长征后,高敬亭重组二十八军,转战鄂豫皖边区3省45县,始终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直至抗战爆发。
在皖南,1934年3月徽州工委领导了柯村暴动,建立了皖南苏维埃政权。同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率领下,转战浙皖边、皖赣边和皖南地区,经过大小10余次战斗,于1935年1月退入闽浙赣边区。先遣队撤离后,李步新领导开辟了泾旌宁宣游击根据地,留在皖南的红十军团侦察营同皖南游击大队合编组建成皖南红军独立团,后又在此基础上成立皖浙赣红军独立团,一直在皖南坚持斗争直至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在鄂豫皖边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高敬亭和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督办卫立煌进行谈判,28日签订停战协议。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和豫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3月中旬东进皖中抗日。1937年11月,中共皖赣特委在祁门县舍会山和浮梁县瑶里同国民党闽浙皖赣边区主任公署进行谈判,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接着陈毅到舍会山传达党中央指示精神并将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后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
1938年,新四军军部先后移驻皖南岩寺、麻村、云岭。
整个抗战时期,因政治、经济、军事、地理诸方面的因素,安徽全省未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党委,各地先后建立了党组织。1937年11月,李世农到皖中无为成立中共皖中工委。1938年1月,曹云露在寿县成立中共安徽工委。1938年4月,长江局又派彭康到六安成立新的中共安徽省工委,周新民、张劲夫、陈国栋等一批党员到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工作,利用这个合法机构,开展救亡运动,推动统一战线,发展中共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先后建立起淮南、淮北、皖江3块敌后根据地,成为安徽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淮南根据地东起运河,西至淮南铁路、瓦埠湖,北临淮河,南濒长江。1938年3月,刘顺元到皖东建立皖东工委。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初步建立以来安县半塔和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东、路西两块游击根据地。12月初,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中原局到达皖东,制定了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和反扫荡、反磨擦的斗争策略,取得了定远、半塔反击战的胜利。接着,又委任皖东15个县的县长,成立路东、路西两个联防办事处。
皖南事变后,淮南地区所属部队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张云逸兼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四、五、六旅。1943年2月,谭震林任淮南区党委书记兼第二师及淮南军区政治委员,刘顺元任副书记,罗炳辉任第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方毅任淮南行政公署主任。淮南根据地经过整风运动,有了很大发展。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第二师主力发展到4万人,根据地内建立了17个县级民主政权,拥有人口330余万,根据地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
淮北根据地处陇海路以南,新黄河以东,淮河以北,运河、洪泽湖以西的豫皖苏三省边区。其初创阶段以津浦路为界,分为豫皖苏边和皖东北两块根据地。在津浦路西,1938年10月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从豫东挺进到豫皖苏地区,先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和八路军第四纵队,建立了豫皖苏根据地。在津浦路东,中共安徽省工委、苏皖特委与国民党皖东区专员盛子瑾开展统战工作。此后,钟辉率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彭明治率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配合新四军张爱萍部共同建立了皖东北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彭雪枫部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后军部派邓子恢为政治委员。1942年11月,淮北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邓子恢兼淮北区党委书记、淮北军区政治委员,彭雪枫任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刘瑞龙任淮北行政公署主任。淮北根据地进行了各项建设,根据地不断扩大。从1944年开始,第四师进行了战略反攻,先后解放了泗阳、濉宁、泗县、五河、灵璧、永城、宿迁等县城。到1945年日本投降,第四师主力发展到3.2万人,根据地内建立了2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拥有人口500万,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
皖江根据地东至江浦、当涂,西至怀宁、彭泽,北临滁河、合肥,南抵宣城、南陵,它的前身为皖中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张云逸在皖中组建新四军江北游击队。1940年春,江北游击纵队在反顽战斗中失利,撤出皖中。同年秋,无为游击纵队又恢复了皖中游击区。
皖南事变后,5月1日,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和皖南突围过江部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七师,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1943年3月,皖中抗日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由曾希圣任皖鄂赣区党委(又称皖中区党委)书记兼第七师政治委员,傅秋涛任第七师副师长,李步新任区党委副书记,吕惠生任皖中行政公署主任。从1944年起,皖中根据地渡过了困难时期,在整党、整风、政权建设的同时,开始向皖南大力发展。1945年初,皖中根据地发展到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根据地亦因此改名为皖江根据地。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第七师从初建时的1900人扩大到2万余人,解放了包括无为县城在内的几十处日伪据点。根据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拥有1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人口约300万。
经过八年抗战,安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和蒋介石谈判时,为了争取和平,主动让出包括皖中、皖南在内的8个解放区。1945年9月至10月,新四军第七师奉命分批从皖南、皖中北撤山东。
1946年夏,国民党向淮北、淮南解放区大举进攻。在自卫战争开始的头几个月,由于敌强我弱,除部分武装力量坚持原地斗争外,淮北、淮南地区的武装力量和党政机关被迫向苏北和河南撤退,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了淮北、淮南地区。
1946年12月,寿松涛和李浩然率部返回淮北路西坚持斗争。1947年1月饶子健率淮北挺进支队从苏北重返淮北地区。杨效椿、李世农率淮南支队于1947年春返回淮南,与淮北支队配合,迅速打开了淮北、淮南对敌斗争的新局面。
在皖西地区,桂林栖率领的皖西支队与刘昌毅部会合,于1947年5月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刘昌毅任司令员,桂林栖任政委,坚持皖西斗争。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第三纵队奉命挺进皖西,创建皖西根据地。11月9日,刘伯承、邓小平到皖西太湖县刘家畈召开高干会议,主持成立中共皖西区党委、皖西行署和皖西军区,以加强对皖西解放区的领导,皖西区党委书记彭涛、皖西军区司令员曾绍山、皖西行署主任罗士高,皖西解放区迅速渡过了一段困难的时期。
1948年5月,淮南、淮北解放区合并,成立中共江淮区党委和江淮军区。区党委书记曹荻秋,江淮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政委曹荻秋。皖北各解放区军队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发展地方武装,并开始在中心区实行土地改革,恢复生产。皖南人民武装在以胡明为首的中共皖南地委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4次全面清剿,先后向皖浙赣边、皖赣边、皖浙边进军,部队得到了迅速发展。安徽国统区的人民革命斗争,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了解放战争中的第二条战线。
淮海战役后,安徽皖北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1949年4月,皖北地区的皖西、江淮、豫皖苏3个战略单位合并,在合肥成立中共皖北区党委、皖北行署和皖北军区。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副书记黄岩、李世农;皖北行署主任宋日昌,副主任郑抱真、李云鹤;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曾希圣,副司令员梁从学、孙仲德,副政委黄岩、李世农。下辖阜阳、宿县、滁县、巢湖、六安、安庆5个地委和合肥、蚌埠、安庆3个市委及淮南煤矿特区委,以及与之相应的有关专署、分区。
1949年3月底,邓小平率淮海战役总前委进驻肥东瑶岗,部署和指挥渡江战役。4月6日,总前委派渡江先遣大队300余人胜利渡过长江,在皖南沿江游击部队配合下,完成了战役侦察。4月20日下午6时,总前委下达渡江作战命令,以第三野战军第七、九兵团组成的中集团率先在安徽裕溪口至纵阳段渡过长江,将国民党长江防线拦腰切断,并迅速攻克铜陵、繁昌、南陵、芜湖等地,继续向宣城方向进击。4月21日夜以第二野战军3个兵团及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组成的西集团渡过长江,至23日攻克青阳、贵池一线后向南继续进击,中共皖南地委成功策动了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和安东号军舰起义。4月底,皖南全境解放。5月,在屯溪成立中共皖南区党委、皖南行署和皖南军区。皖南区党委书记谢富治,副书记牛树才、胡明、马天水;皖南行署主任魏明,副主任江靖宇、许杰;皖南军区司令员胡明,政委牛树才,副司令员熊兆仁,副政委马天水、杨建新。下辖芜当、宣城、池州、徽州4个地委及屯溪市委,以及有关专署、分区。在芜湖成立中共芜湖市委,书记李步新(不久划归皖南区党委领导)。
1949年5月7日至10日,人民解放军于浙江西部开化以北马金镇附近山区,将国民党安徽省最后一任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张义纯、省保安副司令兼皖南师管区司令阮云溪、皖南师管区副司令员李秉均等捕获,同时俘虏安徽省保安部队官兵5000余人。至此,安徽全省除金寨县外,已全部获得解放。
安徽全境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安徽部队1949年6月起开始执行剿匪任务。皖北全区组织4个剿匪指挥所,从平原到山区全面开展剿匪斗争。经过几个月的武装清剿和强大的政治攻势,于9月6日解放金寨县城。至10月底全歼大别山股匪“鄂豫皖人民自卫军”在皖北的7个支队,生擒总司令汪宪、副司令员袁成英、樊迅等匪首。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配合皖南军区部队,对皖南地区股匪进行清剿。到11月底,全省共歼股匪26191人,基本上消灭匪患。从此,安徽各级党组织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展各项建设。

☚ 第二节 党在安徽活动的历史   二 1949年后党在安徽的活动情况 ☛
000010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