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䩺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䩺鞋wēng xié

高靿棉鞋。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七钱银做了一双羊皮里、 天青纻丝可脚的䩺鞋。 ”
(例)行者叫沙僧脱了脚,好生挑担,请师父稳坐雕鞍。 他也脱了䩺鞋, 吩咐众人回去。(六十七·862·)

䩺鞋

䩺鞋

又称䩺靴、扎䩺。明代底层人民所穿的一种鞋子。据明服制规定:除北方寒冷地区外,庶民、商贾、技艺、步军等都不能穿靴,只能用一种有半高统的皮鞋,穿时将统扎在行縢(绑腿)之外,这就是䩺鞋。第六十五回李瓶儿出殡时两边打路的排军、杂耍艺人李贵,均着䩺鞋。

☚ 窄裤   万字头巾 ☛
䩺鞋7437高帮棉鞋。冀鲁官话。山东寿光〖 〗。《水浒》第四五回:「杨雄坐在床上,迎儿去脱~,妇人与他除头巾,解巾帻。」《蒲松龄集・日用俗字・裁缝章》:「~暖脚胜毡毛。」《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七钱银做了一双羊皮里天青紵丝可脚的~。」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足衣部 > 鞋 > 䩺鞋
䩺鞋  wēngxié

亦作“𧛹鞋”。有靴靿之棉鞋。原爲東部人所著,後流傳至内地。明清常見。《廣韻·平東》:“吳人靴靿曰䩺。”《水滸傳》第四十五回:“揚雄坐在牀上,迎兒去脱䩺鞋,婦人與他除頭巾,解巾幘。”《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五回:“只見那雨邊打路排軍,個個都頭戴孝巾,身穿青衲襖,腰繫孝帶,腳靸腿綁䩺鞋,手執攬桿,前呼後擁。”《醒世恒言》卷十:“這小厮倒也生得清秀,脚下穿一雙小布𧛹鞋。”《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六回:“青布棉䩺鞋,青紬子腦搭,打扮得好不乾淨。”

䩺鞋wēngxié

也作“鞋”。也称“札䩺鞋”。高筒暖鞋。厚底高靿,制与靴同。唯以毛皮为里,布帛为面,着时勒束于胫,外缠绑带。元明时期较为常见,多用庶民小吏及军将武士。宫廷妇女及民间妇女外出亦可着此,但无绑腿。《元史·舆服志一》:“䩺鞋,制以皮为履,而长其勒,缚于行縢之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十七回:“身上一领甲,脚下一双札䩺鞋。”《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三回:“两边打路排军,个个都头戴孝巾,身穿青纳袄,腰鞶孝带,脚趿腿绷、䩺鞋。”《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杨雄坐在床上,迎儿去脱䩺鞋。”《明会典·工部十三》:“宣德十年定例……䩺鞋长九寸五分至一尺,或一尺二分。”明沈榜《宛署杂记》卷一四:“司设监领出,用女夫三十二名,内十六名,每人花纱帽一,红绢彩画衣一,绿绢彩画汗褂一,铜束带一,红棉布䩺鞋一,俱内官监领。”《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八回:“素姐起来梳洗完备,穿了一件白丝绸小褂,一件水红绫小夹袄,一件天蓝绫机小绸衫,白秋罗素裙,白洒线秋罗膝裤,大红连面的缎子䩺鞋……骑着社里雇的长驴。”明史玄《旧京遗事》:“若如粗浊妇人,举足直著䩺鞋,则亦与男子无异。”


䩺鞋wēngxié

高靿棉鞋。《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七钱银做了一双羊皮里、天青纻丝可脚的䩺鞋。”《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叫沙僧脱了脚,好生挑担,请师父稳坐雕鞍。他也脱了䩺鞋,吩咐众人回去。”

䩺鞋

〈名〉深靿的鞋子。比较厚实耐磨,多在远行时穿,可以是皮制的,也可以是布、绸等制成的。
《金》六五: 只见那两边打路排军,个个都带孝巾,身穿青衲袄,腰系孝带,脚靸腿绷~。
《醒》一: 七钱银做了一双羊皮里天青苎丝可脚的~。
《聊·增》二: 这万岁爷是个马上皇帝,最好私行游玩,有江彬做就的行衣: 青布衫、黄罩甲、绑腿、~、檐边毡帽、皮鞓带、椰瓢、闹龙褡包。
<异>𩉭鞋。《聊·增》十四: 这万岁穿的鞋是江彬做的,虽无穿着走路,但年岁久了就烂了。
<方>今山东滨州、青州、寿光话有此语,指棉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