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集市貿易部 > 庫蓄 > 廪 > 㐭 㐭 lǐn 㐭lǐn ❶ [书] (廪) granary ❷ (人名用字) a word used in a person's name 㐭(lǐn)“ ,谷所振入,宗庙粢盛,仓黄 而取之,故谓之 。从入、回,象屋形,中有户牖。凡 之属皆从 。.jpg) 或从广,从禾。”(力甚切) 徐锴《系传》:“振,举也。仓廪有户牖以防蒸热也。” 甲骨文作 、 、 ,皆象粮仓之形。字形上象粮仓的顶盖,下象墙垣窗牖。卜辞或用其本义,如“令 省在南 (廪)”(《合》9638),即“命令 巡视南面的仓廪”。[1]金文或作 、 、 、 ,或加米,或加禾,或加米又加攴。金文用 为禀,义为“受”,如大盂鼎:“今我隹(唯)即井(刑) 于文王正德。”战国文字多用其本义,如《陶汇》6.107:“荥阳 ”,即“荥阳廩”,义为荥阳的仓廩。[2]许慎根据小篆形体,说 的构意是收藏谷物的地方,“粢盛”义为祭祀时放在祭器中的谷物,“仓黄”是匆忙义。黄德宽云:“ ,象仓廪之形。 、禀、廪一字分化。上古先民多以为谷物等粮食为上天之恩赐,从仓廪中发放粮食赈济平民与上天之赐意同,故廪又引申有廪受、禀承之义。禀字属此派生系列。”[3]
部有三个属字。如“亶”字下云:“多谷也。从 ,旦声。”引申有厚意。又如“稟”字下云:“赐谷也。从 ,从禾。”段玉裁注:“凡赐谷曰稟,受赐亦曰稟。引申之,凡上所赋、下所受皆曰稟。” 㐭 ☚ 㐭部 稟 ☛ 㐭 (lǐn)古“廩”字。上象屋形,下象户牖,慮米霉變也。 㐭 ☚ 沓 咠 ☛ 00001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