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调〕沉醉东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调〕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沉醉东风》,曲牌名,属北曲双调。这首令曲虽然题为“别情”,但所写并非一般朋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男女离别之情。或以为这首曲子是关汉卿为送别当时著名杂剧演员朱帘秀而作。细玩曲意,怕并非若是,我们还是把它看成代言之作为妥,而曲中抒情主人公当是一位女子。 这首曲子的开头两句点题,写一对朝夕相处、相亲相爱的情侣马上就要离别。这里,诗人以 “咫尺”言两个关系极其亲密,以 “霎时间” 言离别在即,以 “天南地北” 言人各一方,以 “月缺花飞” 言情侣离别之憾。你看,一开始就很有感情浓度。尤其以 “月缺花飞”来比喻情侣分离,不仅十分贴切,而且极富感情色彩。试想,谁人不喜花好月圆,而今却 “月缺花飞” ,这对情人们来说,自是不堪禁受的。“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开首两句正具有这样的艺术情致。“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这对情侣在要别而未别之际,又当如何呢?下面的曲文为我们作了细致的描写。先写举杯饯行的情景。“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恐怕也“独有盈觞酒” 了。但诗大写饯行酒宴,并不写劝酒的场面,只是抓住当事人的举止和感情活动的外在表现来写。手里端着饯行的酒杯,眼里噙着离别的泪水。这两句与言情老手柳永《雨霖铃》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句相比,颇有春兰秋菊之妙,只是由于词、曲体性各殊,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就各异。这两句情景宛然,很有现场感,特别是一个 “泪”字,包含着多少离别的哀愁! 末三句写居者对行者的祝愿之辞,它浓缩着祝愿对方多自珍摄和“前程万里”两方面的内容,表达了居者亦即本曲抒情女主人公对爱侣的最为深挚的爱情和最为美好的嘱慰。这里,在前后两句嘱慰之辞中间插入了抒情女主人公一句内心独白:“痛煞煞教人舍不得”,这对深化曲意,刻画人物心理,突出人物不忍离别的愁苦情状,都有很好的作用。 关汉卿的散曲以细腻地刻画妇女心理见长,这首曲子也有这样的特点。抒情女主人公的举止、外在表现、内心独白以及对即将离去的爱侣的祝愿之辞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她的心境和心态。全曲感情真挚,格调健康,俗而不失其雅。在语言上,前四句虽然都是工稳的对句,但很自然,使人不疑有意作对句,显示出诗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双调〕沉醉东风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①,要识得声音是我! 这首小令写一个热恋中的少女看到自己的情人在门前经过。想召唤又不敢,就用唱歌来打动他。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两句写别后的相思之情。“多才”是这位少女对恋人的爱称。大凡女子爱自己的情人总是觉得他们有许多长处,故有的称之为“多情”,有的称之为“多才”。“间阔”是久别的意思,“成合”是见面的口语化。这两句说自从和多才的情人分别以来,日子已经很久了,什么时间才能再次相见呢?分别多长时间文里没有明说,久别或者只是少女的主体感受,热恋中的情侣们几日不见也许就觉得太久了,《诗经》中不也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诗句吗? 正当这位女子想入非非的时候,猛然间看见盼望已久的情人正从自己的门前走过,她不禁又惊又喜,刚想要开口召唤,可又怕被别人听见。这两句描写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极为生动逼真,细腻传神。她乍一见到情人身影时惊喜若狂,竟然情不自禁地要呼喊他,可忽然又觉得有些腼腆羞臊,这要让人听到或看到该多么不好意思,甚或会引来闲话。哎,眼瞅着自己的恋人从面前走过却不能呼唤他一声,这可怎么办呢? 她不免又有些焦急起来,于是她的表情由喜悦而转向淡淡的焦虑。这一系列细微的心理变化只用“待唤着怕人瞧科”这七个字就轻轻带过,语言确实很洗练明快。“科”是元杂剧中的术语,表示人物的动作和情态,这里是指怕被人看到的样子,用语通俗而又兼有谐韵的作用。 这位少女想召唤又不敢,正在焦急之时,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于是就放开喉咙高唱当日二人在一起谈情说爱时常常唱的那支“水调歌”①,让这哀怨婉转的歌声把自己的相思之情传递出去,门前的那位行人一定能分辨出这是我的声音。于此可知这位少女是个多情而又聪明伶俐的姑娘。 少女唱歌给路过的情人听,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是简单地表达自己思念之情呢?还是把自己的住处暗示给对方以邀他到家中来呢? 或者还有什么特定的含义,这里没有明说,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的余地,更加含蓄蕴藉。整首小令构思新颖,形式活泼,少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读后令人心情清爽怡然,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元代是蒙古贵族统治的朝代,思想禁锢不象宋、明、清三朝那样严酷,封建礼教也比较松弛,民间的青年男女在爱情生活方面还有相对的自由。所以元散曲中有许多青年男女自由表白爱情,互通款曲的描写。同时,元代散曲主要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也必然要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这首小令即反映了这两方面的特点,在抒情上坦率直露,大胆热烈,毫不掩饰,在语言上则宛如一首民歌,清新流畅而又活泼诙谐,确实体现了很强的民间文学的特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