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黍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黍苗》

 芃芃黍苗,黍苗蓬勃多喜人,


阴雨膏之。全靠好雨来滋润。


悠悠南行,南行虽然路遥远,


召伯劳之。召伯慰劳暖人心。



我任我辇,有的拉车有的扛,


我车我牛。马车牛车运输忙。


我行既集,建筑谢城已完工,


盖云归哉! 何不大家回家乡!



我徒我御,你走路来我驾马,


我师我旅。编好队伍就出发。


我行既集,建筑谢城已完工,


盖云归处! 何不回乡安居家!



肃肃谢功,快速修建谢邑城,


召伯营之。召伯苦心来经营。


烈烈征师,出工群众真热烈,


召伯成之。召伯用心组织成。



原隰既平,高地低地已治平,


泉流既清。泉水河流都疏清。


召伯有成,召伯大功已告成,


王心则宁。宣王欢喜心安宁。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芃(peng)芃:草木庄稼茂盛的样子。②膏(gao):滋润。


③集:完成。④盖:通“盍”,何不。⑤谢功:谢城工程。⑥营:经营。⑦原:高平之地。⑧有成:成功。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周宣王时召伯经营治理谢邑的诗,此诗作于周宣王时代,专说召伯奉宣王之命而完成营治谢邑之事。周宣王为一代中兴贤主,他的功业是修明内政,征伐外族,内外都取得新的胜利。周宣王是在其父厉王死后的极度困难的条件下,继承王位的,起初有周公与召公共立之,重用仲山甫、尹吉甫、方叔与召虎等贤能之人,一举中兴,又出兵赶走𤞤狁,周王室出现了新的气象。有一次他的母舅申伯来朝,其后久留不归,宣王便增加母舅封地于谢邑。并命召伯虎带领官兵,装载货物,去经营申地的谢邑,作为其国都。召伯为之建宗庙,修田地,储粮食,那些随从召伯虎建设申国任务的人便唱出了这首歌。宣王的大臣尹吉甫所作《大雅·崧高》诗,亦叙述申伯迁居申地之事,可参照阅读。《诗序》中又说:“《黍苗》,刺幽王也。不能膏润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很显然,本诗是纪实,没有影射之意,而且成诗已确定为宣王时代,就不会是刺宣王之子幽王事,因此,《诗序》所述,是不能成立的。所以朱熹说此诗是“宣王封申伯于谢,命召穆公往营城邑,故将徙役南行,而行者作此”(《诗集传》)。方玉润也说:“此诗明言召穆公营谢功成,士役美之之作。”(《诗经原始》)


全诗共分为五章。


第 一章,是写召伯抚慰南行之众。召伯即召穆公,是召公奭的后代,周宣王的贤臣。他曾领兵沿江汉征服淮夷,建立奇功。《大雅·韩奕》:“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又率众营建申国谢邑(今河南唐县),以镇抚南国。本诗为表彰其营谢之功,开头就从南行说起。先以“芃芃黍苗”起兴,说黍苗长得茂盛,是因为有“阴雨膏之”。黍苗在春夏之交最盛,此诗约作于是时,为即景赋诗。说雨水能滋润黍苗,是陪衬。其目的是要以此来赞美“悠悠南行,召伯劳之”。从长安入谢邑,自然是要南行。其南行的长途跋涉之苦,也自然是可以设想的。但召伯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不时地鼓励与慰劳大家,大家便同心同德,心悦诚服地跟召伯一同去营治谢邑。


第二章,是写营谢功成力夫的思乡之情。经过“悠悠南行”到达目的地之后,大家定然是齐心协力共筑谢城,很快就把谢城建筑好了。尽管速度很快,也需数年之久,那些力夫来时是高高兴兴的,干活时必是勤勤恳恳的,现在已完功无事,其思乡之情也就油然而生。诗笔先回叙“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为南行的力夫,他们回忆从前劳动的情景。“任”、“辇”、“车”、“牛”都是名词,此处已经动化,有负任、挽辇、拉车、驾牛之意。通过艰苦卓绝的劳动,终于建成谢城,即诗中所说的“我行既集”。因为“我行既集”,所以“盖云归哉”。由筑成而思归,其为势所必然。而归途忆及不平凡的往事,也是令人感到无限欣慰的,诗中包蕴着凯旋者的乐趣。


第三章,是写营谢功成兵卒的思归之情。此章是诉说士卒之情,所以用军事术语:“我徒我御,我师我旅。”徒为步行,御是乘车,古代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左传》中说:“君行师从,卿行旅从。则天子之卿与诸侯同,故有师旅也。”召伯代君行事,故有师旅随从,以做保卫工作,并充任劳动夫役。营谢一去数年,士卒亦是不能回归,必然也产生思乡之情,所以他们说:“我行既集,盖云归处。”“处”为居息之所,即是指故乡家园。召伯南行,师旅跟从,亦是疲惫不堪,现在营谢完工,自当思归望乡。此章与前章相同,不过“我”的内容有别,由力夫换成了士卒。无论是力夫或兵卒,都怅然思乡,也是人之常情。诗中不厌其烦地重复描写,就是反映了南行之众的普遍思乡之情,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情趣。


第四章,是写召伯营治谢邑之功。营治谢邑的进度很快,很迅速地胜利完工,主要是召伯的治理有方,办事得力,因此一项巨大工程的竣工,自应赞美其功业,所以诗中说:“肃肃谢功,召伯营之。”“肃肃”有严正宏伟貌,亦有迅疾火速状,那样浩大营谢工程,能很快建成,确是要归功于召伯的管理得力,是他苦心经营的结果。营谢告成,从行人众亦当凯旋而归,因而诗中亦说:“烈烈征师,召伯成之。”意即威武雄壮的征师,浩浩荡荡地返回,都是召伯统领和指挥得法,才有今天的胜利。召伯营治谢邑,虽有师旅跟从,但非征伐之事,故征师有征行之师意,重点还是歌颂召伯之功,而非征师之力,诗中轻重厚薄至为分明。


第五章,是写召伯治谢完工之喜。营谢之功,非同小可。召伯完成此任,应该大书特书。他营谢不但建成城池、宗庙,而且治好田地、沟渠,使得“原隰既平,泉流既清”。这是再次具体描写召伯的治谢壮举。召伯既然已经大功告成,而周宣王也安心了,即诗中所说:“王心则宁。”何楷说:“谢为荆徐要冲之地,封申伯于此,则足以镇抚南国,宣王之心则安也。”(转引自《诗经直解》)最后是篇末点题,用简洁之笔,写出诗之主旨与创作意图,将诗的情节推向高潮。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涉笔成趣,发掘出诗意重心,读后发人深省,启人慎思。


本诗为叙述召穆公营治谢邑之作,与《大雅·崧高》的写申伯人谢有类同之处。《大雅·崧高》为鸿篇巨制,此作用简笔提要,按情节发展,叙写来龙去脉,言简而意赅,以常语而得奇。正如刘熙载所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艺概·诗概》)此诗是诗人用一般常语,即浅显简明的语言,描写事件和发抒感情,算是过了“诗之重关”,用常语得奇,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诗中八次用“我”,说明作者即为当事人,使得诗意人情更为真切。诗人怀有真挚深厚的崇敬之情,让其流于笔端,使得所经所历,所思所感,都从内心感受而变为艺术外化。此诗虽是赞美召穆公营谢之功,但颂而不谀,尽是作者所体验的独特感受,出自肺腑的心声。

诗经《黍苗》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黍苗》


召伯(虎)南营谢邑,率其徒众,能慰劳他们,使大功告成,诗是歌颂他的。
芃芃黍苗,(一) 蓬蓬勃勃的黍苗,
阴雨膏之。(二) 绵绵阴雨润泽它。
悠悠南行,(三) 远远向南去的人,
召伯劳之。召伯关心慰劳他。

我任我辇,(四) 我挑担的,我拉车的,
我车我牛。(五) 我驾车的,我牵牛的。
我行既集,(六) 我们的任务已完成,
盖云归哉。(七) 这就准备赶回程。

我徒我御,(八) 我步行的,我赶车的,
我师我旅。(九) 我师队的,我旅队的。
我行既集,我们的任务已完成,
盖云归处。赶回家去看亲人。

肃肃谢功,(十) 谢邑的工事多坚固,
召伯营之。(十一) 召伯这儿治理它。
烈烈征师,(十二) 行军的队伍多威武,
召伯成之。召伯这儿率领他。

原隰既平,(十三) 原野洼地已铺平,
泉流既清。泉水流得清又清。
召伯有成,召伯大功已告成,
王心则宁。(十四) 天子心里才安宁。


注 释
(一)毛亨:“芃芃,长大。”
(二)孔颖达:“此黍苗所以得长大者,天以阴雨之泽膏润之故也。”
(三)朱熹:“悠悠,远行之意。”
(四)朱熹:“任,负任者也。辇,人挽车也。”
(五)郑玄:“有将车者,有牵傍牛者。”
孔颖达:“既云将车者,车中有牛而将之。而别云牵傍牛者,此牛在辕之外,不在辕中,故别牵傍之。”
(六)郑玄:“集,犹成也。”
(七)朱熹:“营谢之役,既成而归也。”
(八)毛亨:“徒行者,御车者。”
陈奂:“则徒为徒行,御为御车者也。”
(九)毛亨:“师者,旅者。”
陈奂:“师者旅者,以释经之师者,有为师者,有为旅者,谓是从入谢之官师,与泛言师旅为众者,异也。”
(十)郑玄:“肃肃,严正之貌。”
朱熹:“谢邑名。召伯所封国也,今在邓州信阳军。功,工役之事也。”启华按:谢,在今河南省南阳市东南。
(十一)郑玄:“营,治也。”
(十二)陈奂:“烈烈,读如如火烈烈。征,行也。师,众也。”
朱熹:“烈烈,威武貌。”
(十三)毛亨:“土治曰平,水治曰清。”
(十四)陈奂:“宁,安也。”
朱熹:“此功既成,宣王之心则安也。”

注 音
芃peng蓬 辇nian捻 隰xi席

古代文学作品《黍苗》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黍苗》

《黍苗》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说:“《黍苗》,刺幽王也。不能膏润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宋朱熹《诗集传》:“宣王封申伯于谢,命召穆公往营城邑,故将徒役南行,而行者作此。”今人高亨《诗经今注》:“周宣王封他的母舅于申,命召伯虎领兵先经理申地,建筑谢城,以为国都。此诗正是叙写这件事,但未述及申伯。《大雅·崧高》也叙写这件事,可参看。”朱熹之说,胜。本诗首尾两章起兴自然,且兴中含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3: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