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东坡字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东坡字后》
宋·黄庭坚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2,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3,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4,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5! 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模古人6,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7。 建中靖国元年乙巳8,观于沙市舟中9,同观者刘观国、王霖、家弟叔向、小子相10。 1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2书:指字。3元祐:宋哲宗年号,1086-1094年。锁试礼部:在礼部主持进士考试。因考试时封闭考场,故称锁试。4龠(yue):古容量单位,等于半合(ge)。5翰墨之士:好书法之人。6规模:意为效法。7“所谓”二句:意为苏轼书法兼有众家之长而又有其独到之处,不落前人窠臼。四子:当指四位大书法家,不详具体所指何人。易:改变。与:参与。8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建中靖国,宋徽宗年号。乙巳:乙巳日。9沙市:地名,在湖北省,滨长江。10小子:幼子。 【析点】 “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温润,无一点俗气”、“兼四子之有”而又“易之”“不与”,这是黄庭坚对东坡书法的极高评价。然此文价值不仅在此。黄庭坚在题跋中用了不少笔墨绘东坡其人,妙在绘人即论书。 黄庭坚笔下的东坡,既非常人又是常人。说他“非常人”,是苏氏待人处事不合社会常人之情理:他“极不惜书,然不可乞”,对“乞书者”甚至“正色诘责”;说他是“常人”,恰是他没有旧日读书人及为官者的酸腐与礼法:他写字“纸不择精粗”,且饮则醉,醉则卧,醒则书,“落笔如风雨”。这既是常人又非常人的情状,正是东坡的纯真可爱处,这真情真性使东坡书法达到“今世翰墨之士”无法“争衡”的“神品”。山谷真是既在写人,又在论字,写人论字,难分难辨。难怪清代学者陈澧读此文后曾说:“读此数过,如亲见东坡。”我们今天读此跋文,又何尝不是“如亲见东坡”! 黄庭坚论字,盛赞东坡为书法中的“神仙中人”;我们今天读此跋文,又何尝不可盛赞黄庭坚为题跋中的“神仙中人”。 《题东坡字后》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①,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模古人,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③之有以易之,不与也。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巳,观于沙市舟中,同观者刘观国、王霖、家弟叔向,小子相④。 (《山谷集》) 注释①“元祐中锁试礼部”——“元祐”,是宋哲宗年号,“锁试礼部”,在礼部主持进士考试。②龠(yue)——“籥”的本字,古量器。③四子——指四位书法家。④小子相——黄庭坚的儿子名“相”。 赏析书法是一门艺术。唐代书法、书论家张怀瓘曾指出:书法不仅可以记载古今人事、道理,而且能够“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精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具有抒发感情,美育心灵,呈现人的神采风貌的功能。他甚至说:“深识书者,惟观神气,不见字形”,“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简易之道也”。张怀瓘说的“简易之道”,乍一看似乎有点“玄”,从一个字的书写上怎么能“见其心”呢?若以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之,是为得之”去理解,那么,张怀瓘上述诸论,却可以看成是他对书法艺术审美鉴赏的深入体会。 黄庭坚是苏轼的大弟子,又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与苏轼并列于宋代四大书法家之林,曰“苏黄米蔡”,所以,他也可以称为“深识书者”,他对苏轼书法艺术的鉴赏,与对其人、其性的深刻了解是合而为一的,所以,这篇《题东坡字后》的跋文,开篇即不惜笔墨,以过半的篇幅记述了苏轼的习性和一系列的生活细节。 苏轼既然“极不惜书”,而他的墨宝为什么不可强求呢?身为大书法家,为什么又毫不讲究,书写竟像小孩子练字一样“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呢?既然力不胜酒,饮四五杯“已烂醉”,为什么还那样“喜酒”呢?这一切集中在一点上,即突现了他的豪宕率真的性格特征。苏轼醉而既倒,“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其所以能如此,正是兴会所致,意气所指,故能意与灵通,笔与冥运,一气盘旋,酣畅淋漓,既左右而逢源,又变化而无方。此种境界,也暗合于苏轼自谓的书法艺事:“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随手烦推求”。世称苏轼为“坡仙”,黄庭坚称其“真神仙中人”,良有以也。 由苏轼其人、其性而至其书法,文章第二段才正式推出对其书法艺术的鉴赏、评价:“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所谓“无一点俗气”,正与上文“真神仙中人”相一致;所谓“温润”,是指含蓄蕴藉的自然之美。《二程全书》对“温润”有形象的解释:“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陆机《文赋》云:“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也谓若水石之藏珠玉,山川为之温润而增媚。所以,“温润”云哉,也即下文所赞誉的坡公书法有“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的特征。苏轼“天然自工”的书法与上文所述率真随性的气质,正好相辅相成;坡仙带着醉意挥洒自如的神态,恰与不“规模古人”而“笔圆而韵胜”的书法相应相合,这也十分符合苏轼的自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随手烦推求。”至此,黄庭坚通过对苏轼书法的鉴赏和人品习性,生活细节的描述,多侧面,多角度地补足了苏轼的神貌风采。一个清通洒脱,豪宕率真的“坡仙”跃然纸上。行文之中,既有对其书法的鉴赏,也有对其为人的倾慕。知师者莫如弟子,黄庭坚对于苏轼,也可谓“披封睹迹,欣如会面”了。无怪乎清代学者陈澧在读到这篇跋文时,不禁感叹:“读此数过,如亲见东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