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石》 - 白居易 -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 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石》 - 白居易 -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 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青石》“石不能言我代言”,发端奇特。后半表出二人,写得凛凛有生气。不忠不烈者读之,故应汗下。(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诗例】 青石 白居易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 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解析】 白居易这首《青石》诗,实际上是代青石立言。之所以写得“凛凛有生气”,关键在于白居易是有感而发,气盛言宜。开头便直点明青石出处,乃是蓝田山,可谓路途迢迢,“工人磨琢欲何用”一句提问,引人惊醒,实际上这是不言自明的问题,作者故意发问以引人注目。原来青石被人琢磨之后,大都成为私家神道碑、官家德政碑,而这些碑所载,不是虚浮夸饰溢美之辞便是冠冕堂皇的陈词滥调,所以作者先从青石角度发出“石不能言我代言”的呼喊,替石头说话,即替石头鸣不平。这足以显示作者心目中积蓄已久的“气”是何等旺盛了。不吐不快,一泻无余方能宣泄出内心愤激之情。当时的白居易还是年轻气盛,正是在朝任左拾遗时,见到不平现象,发而为诗,自称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青石”就是为物,为事而作。这也是所以写得凛凛有生气的内在原因,即今日所谓理直气壮。 之所以写得凛凛有生气,第二个原因,乃是在诗中表出二人,即颜真卿与段秀实即段太尉。颜真卿,今人大都以书法家视之,其创颜体为后世宗范,与柳公权有“颜筋柳骨”之称,而较少知道他还是一位临大节而不亏的忠贞之士。据《旧唐书·颜真卿》记载,他早年就因刚正受到杨国忠排挤,安禄山反叛时,河北24郡都陷,唯有颜真卿拒守城池,玄宗听后感慨万分,遗憾不识颜真卿之面,难得他能如此。安史乱后,先后在肃宗、代宗朝为官,仍刚正不阿、凛然大义。后来奉命往见割据地方叛离中央的李希烈时,被其部下以刃相逼,仍从容不改色。接着又拒绝了李希烈的拉拢。大声叱责其无耻。当李希烈掘坑准备活埋他、以干柴着油火烧他时,他仍不肯屈从,最后被李杀害。 段秀实也是位临大节义不亏的忠贞之士。《旧唐书》也有他的传记。他为官清廉,智勇双全,仁爱百姓。当朱泚叛乱起时,段秀实巧妙与之周旋。朱泚曾命部下率兵追杀逃离京城圣驾,情急之下,段秀实用大司农印倒盖,冒充兵符,追回那追杀德宗的叛军。当时追兵接到文书后,不辨真假,便急忙退兵,圣驾得以保全。段秀实自知事情将败露,便在第二天,朱泚上朝议事时,夺下朝臣笏板,打向朱泚。史载“ ‘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反耶’遂击之”,当然,寡不敌众被害。白居易在元和年间,对这两位近50年前先朝人物发生浓厚兴趣绝非偶然,乃是他有感朝野上下,面对诸种社会弊端,励精图治者少,虚浮搪塞者多,更有一些追求奢侈腐化者使白居易愤然不平,所以他在诗题下注明 “激忠烈也”,即激扬忠烈之士,诗结尾标明 “劝事君”鼓励忠心为君者。诗中“义心”“死节”之词就是赞颂段、颜二公。希望这青石坚贞有如二公之坚贞,青石屹立之姿有如二公忠烈之姿,忠义之心有如青石,屹立不变,死节大义有如青石万年不改,山高水深、陵迁谷变,二公忠义之气、之名永世长存。这青石凛凛生气,即二公凛凛生气充溢字里行间。青石之气已是二公人格化身。 石头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自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起,绵延不绝出现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文人雅趣的太湖石,在白居易闲适诗中也有记载,自然同这青石篇异趣。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美猴王出身乃一块石头,清《红楼梦》又曰《石头记》,几乎可以看作是曹雪芹的代石头立言,也是“石不能言我代言”手法的演化。所以,就凛凛有生气这点而言,不过是托物言志、言情、言事的媒介而已,关键还在于创造主体的内在底蕴是不是凛凛然有生气。 《青石》 - 白居易 -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 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白乐天咏《青石》诗,略曰:“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词,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渺小题运以大议论,当与《立碑》 一首参看。(宋长白 《柳亭诗话》) 【诗例】 青石 白居易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 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 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 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 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 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 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 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 慕为人,劝事君。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托志诗。白居易元和初年在朝为官,曾任左拾遗等官职,颇受唐宪宗的赏识。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达则兼济天下”,因而极思改革黑暗朝政,中兴唐王朝,企望贞观与开元的盛世再现。他耳闻目睹权贵显宦奢侈腐败,巧取豪夺,朝政弊端,民生疾苦,便以诗歌的形式形象地反映出来,表现出鲜明的爱憎,以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青石》是其讽谕诗的一篇,透过刻碑的青片石这一寻常物,而作大文章,即关系治国安邦,为人处世,传统文化道德等重大问题。清代诗评家宋长白在其《柳亭诗话》中,对白居易《青石》诗作了如上恰切评述,深有见地,切中白居易创作此诗要的。 《青石》诗共24句,分为两个大部分。前12句叙事,后12句议论,叙事与议论结合,小题大论,发人深思。 诗的第一部分共12句,分三个层次叙事。前四句,“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说官僚、贵族死后刻石立碑,要留名千古。长安东南的兰田山盛产刻碑的青石,人抬车运,弄到长安富豪人家。“石不能言我代言”,代青石说话,这就是“发端奇特”之所在。接着四句以写不愿作的事情:“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道破了当时腐败的世风,生前作恶多端,死后还要在自己坟前立碑,欺骗不明真相的后人。虚伪奸诈是碑主们本质的写照。生前骗人,死后也要骗人。青石对此亦有苦衷,揭露功德碑文的虚伪性,不刻实录而伪造虚辞、青石不愿再代这些无耻的功德老爷们挨骂。这是诗人代青石讲的第一件事,借石骂世。青石亦有愿为之事:“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青石愿意在自己身上刻上忠臣烈士的事迹万人仰慕,世代珍护。颜氏即颜真卿,大书法家,爱国的忠臣烈士。死赠“太师”。“段氏”是指唐德宗时的官吏段秀实,在作地方刺史时,爱民如子,反抗强暴,清廉正直,拒绝贿赂。死后封为“太尉”。这两个人为后人所景仰、是忠臣烈士的楷模,坚贞的样板。 诗的第二部分12句,也分为三个层次,是诗人借青石发议论,深化诗歌主旨。前四句是议论人们读碑文之后的感发:“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赞美上述二公义心永存,死节不移,千古完人。中间四句写刻碑放置地点,一块碑石竖立在高山之上,一块碑石沉于深水之中,无论发生怎样的世道沧桑变化,高山为水,深谷为陵,而碑石永存。虽然二公尸骨可变为尘土,二公英名永不灭。这种违常情的放置碑石,是小处作大设想,不着眼于个人的坟前道旁的空间,而想到的是万古千秋。对比之下那些生造功德者,奸伪叛乱者,欲名长存,反而速朽,这又是何等的渺小!结尾的四句正是画龙点睛,揭示出劝戒世人的主题,归结到为国为君、修养品德上。 总之全诗对一片青石发奇思,从刻碑的小事,升华到如何为国为君,作千秋百代所敬仰的忠烈坚贞之人的问题。此诗的突出特点是立意深刻小题大论,以小见大。从一片青石的采择,琢削,刻字,竖碑等些许小事,挖掘出其后面的深刻的主旨,暗示出唐王朝社会风气败坏,勋德衰败;造成忠烈、爱民之士被冷落;不忠不烈的人窃居权要,死后还要竖碑立传,这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 “渺小题运以大议论”作为一种写作技巧,在立意说是以小事反映大问题,在写作上则是将小题目写成大文章。小题大作其重点是以小见大,诗词中常用的方式有以典型小景物反映大境界,如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小窗口反映“西岭”、“东吴”的广阔无垠的艺术大境界。有以典型的社会生活细节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内容。如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折戟”,“东风”“大乔”、“小乔”等小事细节,反映三国时赤壁大战之争,并借以表示对战争胜负的看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