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后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后记
  • 位置: 首页/附录库/《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

后记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终于付梓了!这部词典从收集资料、准备例句、确定凡例、草拟词目,到撰写词条初稿、广泛征询意见、反复修改加工,以至最后定稿,断断续续经过了二十七个年头。这项工作伴随我从中年时代走到垂垂暮年,可谓历尽坎坷、饱尝辛酸,最后总算“修成了正果”。旷日持久的工作搞得我身心俱疲,感到好像连写篇“后记”的兴趣和精力都没有了似的!
 但想来想去,觉得“后记”还是有必要写一写的。写些什么呢?记得我在“前言”中说过,像本词典这样把若干种写作时代和语言风格相同或相近的文学作品合编成一部语言词典的工作,过去还没有人做过,缺乏成熟的编写理论、实践和方法可资借鉴;本词典的编写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探索着路子一边进行编写。多年来我的确是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摸索着走过来的。现在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把我摸索着前进的几点具体做法照实记写下来也许是必要的,其中某些个做法实际是对本词典编写“凡例”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本词典收词与一般历史语文词典或专书词典不同,即立目不刻意求全,不贪图《金》《醒》《聊》三书词语的“全覆盖”。“凡例”中明确规定,本词典收词以明清时期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词语为主。这不仅因为这些词语最能体现当时语言生活的实际状况和面貌特征,而且因为古代文献中越是口语化的词语,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越是难懂,往往成为阅读理解文本的语言障碍。具体而言,本词典收录口语词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语。尤其是那些读者似曾相识却未必明白其确切含义或用法的“熟词”或“熟词生义”,这些往往是旧有工具书所忽略、忽视而不加收录或虽有收录却常误释其义的。例如: 表示旅馆义的名词“坊子”,表示一种发髻形式的名词“包髻儿”,对衙役的贬称“狗腿”,表示捉弄、耍弄义的动词“故事”,表示不能有、存不住义的动词“有不的”,泛指杖责、责罚的常用语“打五棍儿”,表示突然、匆忙义的形容词“百忙”,表示不好、不行义的形容词“不的(dí)”,询问处所的疑问代词“那块儿”,表示无论怎么都、终究义的副词“百”(也写作“白”),表示恰好和限定范围二义的副词“只好”,表示排除义的介词“除的家”,表示不然、若不义的连词“不的(de)”,等等,表面看都是最普通不过的词语,但旧有辞书或未收、漏收(词或义项),或释义有误,本词典均加收释。
 2. 方言土语。它们无疑也都属于口语范畴,是流行于局部地区的口语词语。这部分词语本词典收录数量较多,其中不少都是旧有辞书未见收录或误释其义的。例如: 唉哼/挨哼/捱哼/啀哼、巴不得/巴不的/巴不到/把不的、背肐拉子/背哈喇子/僻格剌子、訿喇、雌答/雌搭、阿郎杂碎、打哩/打仔、当院子、蹀里蹀斜、芙芙子苗/斧子苗、狢剌儿/扢拉、狗嗌黄/狗啀黄/狗啀荒、浑深/浑身/浑是、紧自/紧仔/紧子/紧则/紧着/紧、靠山桌面、娩卧、碾转(zhuàn)、嘁嘁插插/恓恓插插/凄凄插插、汝唆、(sá)、梭梭/索索、探业、偎侬/腲脓、偎浓咂血/喂哝咂血、舞旋/伍旋、下老实、掖送、又咱/由咱/又喒/已咱、猪毛绳(子),以及指示代词“乜(niè)”、介词“起/其(qi)”、语气助词“可/呵/科(ke)”,等等。
 3. 熟语,包括明清时期日常生活中习见的成语、惯用语、俗语等,大都口语化程度较高,属于口语范畴,本词典尽量收录。例如: 半瓶醋、抱粗腿、抱空窝、躧狗尾/狗尾儿、打背弓/打背工、打拦头雷、打破头屑、打街骂巷、打水不浑、打牙犯嘴、挨肩擦背、半死辣活、陈年古代、七老八十、七拗八挣、七七八八、七死八活、三窝两块、窝子里反反、打着羊驹驴战、长三丈阔八尺、瓜儿多子儿少、荤不荤素不素、七个头八个胆、七十三八十四、按着葫芦抠子(儿)、哄了一日是两晌、拿着银碗讨饭吃、七个窟窿倒有八个眼儿等着,等等。
 4. 歇后语、谚语结构形式特殊,口语化程度一般较高,索解非易,本词典尽量予以收录。只是为便于读者查找和对照,本词典将其适当集中,附于一般词语条目之后。但结构不全的歇后语(通常只有前半部分而无后半部分,有时只有后半部分而无前半部分)跟一般词语结构形式无甚差别,故将这类“半截子”歇后语跟一般词语条目编排在一起。如: 灯草拐(歇“拄[主]不得”)、公鸡拂群(歇“放屁”)、瓶落水(歇“扑通[不通]”)、七大八小(歇“不争气[整齐]”)、汤里来水里去(省去前半部分“卖豆腐点了河滩地”)。
 缩脚语是现成词语缩减掉最后一个字或词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它所表达的内容就是那个被缩去的字或词的寓意或谐音意,这跟上述“半截子”歇后语的结构方式十分类似,本词典也收录了进来,并编进一般词语条目之中。如(括号中为缩去的字): 号啕痛(哭)、二十四(气,本指节气,转指生气)、七大八(小,指小老婆)、尧舜与人(同,谐音“铜”)、竹签儿也似(尖,指耳朵尖)、乌骓(马,指姓氏)、六十(甲子,谐音“假子”)。
 5. 委婉语(婉辞)、讳饰语和隐语(切口),是流行于较小范围内的语言表达形式,但口语化程度较高,今天的读者极难索解(特别是隐语),本词典也予以收录释义。委婉语、讳饰语如: 不便处/私处(指生殖器)、陈妈妈(指月经布)、成精作怪(指发生性行为)、程老(指路途中死去)、前进(指改嫁)、挺脚(指死)、细疾(指肺病)。隐语如: 挨柴(指挨打)、白刺猬(指元宝)、白米(指白银)、贝戎(“贼”的拆字)、色丝子女(“绝好”的拆字)、道路(指钱物)、弯子(指算命的铁板)、一撇(指一千)。
 6. 明清时期常见或特有而现在已不常用或不用的名物、典章制度、官职或官署名等,本词典酌加收录,以便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原著。如: 旗匾、书帕、宗师、按临、拶子/拶指、开脸、坐帐、都堂、两斋、推官、江院、屯所、河道军门、曹州兵备。
 常见文言词语与历史典故,现代汉语常用词语与常见词义,人名、地名、神鬼名与比较专门的百科词语,本词典一般不予收录。


 本词典名曰“语言词典”,目的在于增加条目内容在语言学方面的厚度和分量,彰显其在语言学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一般的语词词典的释义要求高度概括,讲究简洁扼要,本词典当然也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不过在此前提下,为凸出其语言学方面的属性,它在处理条目时还常常注意以下几点:
 1. 本词典对凡是词的条目均标注出其所属的词类。对那些用法特殊的词语如某些动词、代词以及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重点收录,并尽量详细解释其意义和用法,使得本词典具有语法词典的性质和功能。例如: 动词“等”在释文“待;让”之后,特别注明“后接兼语(多由第一人称代词或表示自称的名词充当)”,不但解释了词义,而且交代了具体用法。动词“商量”,在释文“同某人交换意见”之后,注明“交换意见的对象用作宾语”,体现了跟现代汉语该词用法的不同。动词“好意”在释文“不怕难为情;乐意”之后,加注“多用于反问句”,限定了使用范围。人称代词“您”有“你”和“你们”两个义项,并且指出这两个意义都“不必含尊敬意”,表示“你”义时“多用作定语”,这跟现代汉语“您”的用法有明显区别。
 有的条目交代其特殊的组合方式或结构形式。如动词“闪赚”、助动词“须得”、副词“就便”、连词“若还”,其中“闪”与“赚(zuàn)”、“须”与“得(děi)”、“便”与“就”、“若”与“还(huán)”均属同义复用。甚至双音节词也可同义复用,如“如今见(现)”(今多说“现如今”) “从前已往”。名词“孩儿子”,在释义“孩儿;孩子”后指出其“结构上是“孩儿(háir)+子”,不是“孩+儿子(érzi)”,这便加深了对该词的理解。
 2. 有些条目除解释词语的基本概念义外,还注意追溯词语来源,说明取义理据,以丰富释义内容,加深对词义的理解。这种“溯源”之笔,有时会对释义产生画龙点睛之效。如“装胖学蠢”,在基本释义“形容得了便宜卖乖、自鸣得意的样子”之后,还特别加注:“蠢,‘喘’的变音。俗语有‘越说你胖你越喘’,‘装胖学蠢’由此而来。”利用音变关系指出词语演变的源流,是本词典释义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语源释义法有时还可明辨词义的演变关系。如对动词“扁”的释义:“旧时裤子腰身高,扎束裤子常不用腰带,而是把裤腰叠紧往下卷两圈掖进去,此种扎腰法俗谓之‘扁’。因此法可将银钱等夹藏进去,故后来也谓将钱物藏掖在腰带或腰包里曰‘扁’。”有的条目或义项酌情引用古人对该词语所作的诠释或记述以为辅证,这些诠释或记述也往往具有“溯源”的作用。如名词“烰炭”,在释文“木炭,也作‘浮炭’‘桴炭’‘麸炭’”之后,引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语作为佐证:“浮炭者,谓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谓之桴炭。”又如名词“香社”,在释文“人们为朝拜名山胜景自发组成的临时性互助组织”之后,引用明万历《兖州府志·风俗志》语作为佐证:“乡里小民群聚为会,东祠泰山,南祠武当,岁晚务闲,百十为群,结队而往,谓之香社。”实际上都是指出了语源。
 3. 针对《金》《醒》《聊》等近代汉语文献中很多词的形体尚未固定、异形词纷繁的词汇特点,本词典将同组异形词适当集中在一起加以释义。这种编写词条和解释词义的方法,既可节约文字,缩减词典篇幅,又能使读者对同组异形词一目了然,有利于把握其意义的内在统一性和词形的源流演化进程。如表示聒噪、絮叨义的动词“聐聒”,三书中还有“咭咶”“咭聒”“激聒”的写法,本词典集中在“聐聒”条下释义、举例,其余三条只指出“见〖聐聒〗”。又如“紧自”一组副词,《金》和《醒》中写作“紧自/紧仔/紧子/紧则/紧着”和“紧”,《聊》中写作“急仔/急自/极仔”,词形达九个之多,本词典分别放在“紧自”和“急仔”条下集中释义,并在“急仔”条下注明“参看〖紧自〗”。“没的”一组表示反问的语气副词,《金》《醒》《聊》中作“没的/没得”,《聊》中又作“每哩/们哩/没里/没哩”,词形也有六个之多,本词典分别集中在“没的”和“每哩”条下一同释义,并在“每哩”条下注明“参看〖没的〗”。
 异形词集中释义的方法,还为准确推求词义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金》中有“纷纷的”一语,《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未收,其他有关《金》的辞书的释义均未得确解。但《聊》中有其变体“啡啡的”,形容因生气或疲累而呼吸急促的样子。《金》中“纷纷的”与之意义完全相同。本词典将两个词形集中在一起释义,便于对比照应,降低了释义难度,保证了释义质量。
 4. 《金》《醒》《聊》三书中不少词语在今天的方言中还存活着。利用鲜活的方言材料考释古语词已被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释方法,已出现一批可观的研究成果。本词典采用方言佐证释义的方法,在有的条目或义项后指出现今何方言有此词语或义项,其主要目的在于印证释义的可靠性和所释历史词语在今天仍然存在;其次,也是有意识地为了增加和丰富词典中语言或方言方面的信息含量。
 本词典在采用这一做法时,严格掌握“现今方言使用范围以有确证者为限”(“凡例”语)的原则。所谓“有确证者”,盖指见于方言学论文或方言调查报告、方言词典、方言志或地方志等确实有据可查的材料,绝非信口雌黄,随便一说。还须说明的是,方言佐证中所举方言点多具有举例性质,囿于词典篇幅和编者见闻,不必要也不可能将有关方言点悉数列举。故读者在查阅使用本词典这项内容时,应谨记“凡例”中“只说某处有,但并不意味着别处无”的提醒。
 本词典的这一做法妥否,原本是有争议的。多数同志表示认同,甚至有“首创”“独树一帜”等过誉之词;但也有学者不赞成这一做法,认为难免有“挂一漏万”之虞,于词典编纂体例有些“不伦不类”。为利于学术的发展,诚望广大读者对这一做法妥当与否继续展开讨论。不过有一点应当指出,历史语言词典中采用方言佐证释义的方法,并非始于本词典,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胡竹安先生编纂《水浒词典》就成功地采用了这一方法。从该词典出版至今时间过去了近三十年,而这三十年正是方言研究大发展、研究成果大丰收的时期,在词典编纂中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本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殷切希望前辈学者所开创的方言佐证释义法也能“与时俱进”,在今后的历史语文词典编纂中能得以继承和发展。


 关于义项排列顺序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该词典属历史语文词典,应该严格按照字词意义的引申脉络排列,即本义在前、引申义或派生义在后。从理论上讲,历史语文词典(如《汉大》《辞源》)的确应该按义项的历史发展脉络排序,不过本词典虽然也属历史语文词典的范畴,却不是贯通古今的,而是截取汉语发展的某个特定历史阶段所编写的词典,属于断代语文词典的次范畴,而断代词典所收词语的义项往往并非该词义项的全部,产生于这个时代之前或之后的词义都会被排除在外。再者,由于编写体例的缘故,本词典并非全面收录字词的所有义项,而是有选择地收录多义词的部分义项,而且往往是非常用义项,那些常见、常用的意义一般不在本词典中出现。因此,要求所收字词的意义都要按照意义的引申脉络排列,这在客观上很难做得到,实际上也没有这种必要。
 有鉴于此,本词典在义项排列顺序方面采取的基本原则是: 尽量做到按照意义的引申脉络安排义项顺序,但又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形灵活掌握,变通处理。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 凡是能够按照意义的引申脉络排列的条目,都要按照“本义——转义”的引申脉络排序。例如(例句略去):
 【别】(1)〈动〉扭动;扭转;折转。(2)〈动〉用强制手段弄到(钱物);勒索。(3)〈动〉限制自由;窝憋;憋闷。(4)〈名〉“别的”的省辞。
 【撮】〈动〉(1)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抓。(2)撮合;聚拢。(3)堆起(笑脸)。(4)托或顶着某物下部向上用力;托举。(5)借作“簇”。聚集;围拢。
 【日头】〈名〉(1)太阳。(2)一昼夜的时间;天;天数。(3)日子;生活。
 2. 如果有些条目按照意义的引申脉络排列实在有困难,也要按照“实词义——虚词义”的顺序加以排列,尽量避免实、虚义夹杂。例如:
 【着(zháo)】(1)〈动〉接触;挨近。(2)〈动〉遭受;挨(ái)。(3)〈形〉用在动词后作结果补语,表示达到目的。准;到。(4)〈介〉被;让。(5)〈介〉把;将。
 3. 如果有些条目的义项(实词义或虚词义)按照意义的引申脉络排列有困难,则按照“常用义——非常用义”的顺序排列。例如:
 【皮子】〈名〉(1)饺子、包子等食品的外皮。(2)粉皮儿。(3)狐狸。也称皮狐(子)。
 【着(zhe)】2〈助〉语气助词。(1)用于假设分句后,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的话”。前边常有“若(是)、设或、就算”等词呼应。(2)用在祈使句末,表示祈使语气。(3)用于陈述句末(有时与其他语气助词连用),表示陈述、确认语气,有时有先做完某件事再怎么样的意味。(4)用于表示时间的分句或词组之后,表示停顿。
 4. 有假借义(释义用语为“通‘×’”或“用同‘×’”“借作‘×’”)的条目,参照《汉大》的排序办法,假借义放在后头。例如:
 【顿】〈动〉(1)等;等候;停留。(2)通“扽”。猛地一拉;挣扯。(3)用同“炖”。(4)用同“趸”。
 【多】(1)〈动〉以……为多;多余。有时含讨厌义。(2)〈副〉多半;大约。(3)〈动〉用同“到”。(4)〈副〉用同“都”。表示总括;全都。


 关于注音的处理,“凡例”中明确规定:“一般按普通话或通语读音注音,但必要时可标注方言读音,或者在适当地方对方言读法、古音或又读音作出说明。”这即是说,按普通话或通语注音这是总的原则和要求,但遇有少数特殊情况,可做变通处理。这些做变通处理的特殊情况大体包括:
 1. 据书中押韵或用字(词)情况,可决定与通语或普通话读音有别者,注特殊读音(多为方言音)。
 如“拗”的“不顺;不正”和“撬;别(biè)”义,据《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似应注为niù,本词典注为ào,因为有以下用例可为佐证:“[赵裁]幅折赶空走儹,截弯病除手到。不论上短下长,那管襟扭领拗。”(《金》四十)“一伙人闹吵吵,捶窗户把门敲,管家又把主人叫,……拿杠子才把门来拗,拗开门一齐去看,一个个魂散魄消。”(《聊·寒》三)又,复合词“拗强”《聊》中也作“傲强”,“拗不过”《醒》《聊》中也作“傲不过”或“熬不过”,亦为佐证。
 又如“笑哈哈”中的“哈哈”,根据例证“欢喜的店主笑哈也么哈,服事殷勤十倍多”(《聊·富》三)中的押韵情况,可以断定读hēhē,而非hāhā。“笑嚇嚇”中的“嚇嚇”,根据例证“太太笑嚇嚇,太太笑嚇嚇,人生世上能有几?既然是为个人,却也该尝尝那奶奶味”(《聊·富》十三)中的押韵情况,可以断定读hēihēi,而非hèhè。
 2. 据现今方言读音,可决定与普通话或通语读音不同者,注方言音或今音。
 如“狗啀黄/狗啀荒”中的“啀”,今山东方言中读yē,不读ái。该词一般写成“狗嗌黄”,“啀”实乃“嗌”的借字。又如“[[!GF9FA]] (pēi)”,实即“拍”的方言自造字,小说作者之所以舍易求难,采用“[[!GF9FA]]”而不用“拍”,是因为“[[!GF9FA]]”“从手,扉声”,更能体现其实际读音。而这也正与今天“拍”在山东多数地区的实际发音pēi相同(只有青岛、德州等个别地区读pāi)。
 再如以下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呵”:“承恩把那块银子看了看,说道:‘是好银子呀?你别又是那首饰呵。’”(《醒》七十)“但这些人做生意,朝朝南北去奔波,家中并无人一个。方且是停丧在地,怎使的合人闹呵?”(《聊·墙》四)两例中的“呵”在今天山东方言中都读ke(轻声),但该字《汉大》五读,《现汉》七读,均未有ke音。本词典根据方言实际读音和例中押韵情况,注音为ke。
 另如词典以下两条:
 【吷嗤】〈动〉窝憋;费力气。《聊·姑》三: 两口子~了半日,光见瓦石,并不见银气。又《慈》一: 袄也找着袖了,裤也伸上腿了,指头似的个人,五更里起来,~~的穿把上。缺哧。《聊·琴》: 细细绞脸开了眉,霎时缺哧的一身汗。方今山东方言有此语。
 按:“吷”,《现汉》未收该字,《汉大》有jué、xuè二音,与今山东方言实际读音quē皆不合。又有“缺哧”作为旁证,故本词典“吷”注音quē。
 【撇】〈动〉(1)把刀在皮、布或缸沿儿等物上反复蹭磨使锋利。本字“鐾”。《集韵》:“鐾,治刀使利。”《金》八七: [武松]提起刀来,便望那妇人脸上~两~。今山东济宁、菏泽、聊城和安徽绩溪话有此义。(2)用同“蔽”。遮蔽;阻挡。《金》七三: 妇人于是扯过他袖子来,用手去掏。秋菊慌用手~着,不教掏。春梅一面拉起手来,果然掏出些柑子皮来。
 按: 《汉大》有biē、piē、piě三个读音,《现汉》有piē、piě两个读音,但均与以上二义的实际读音不符。本词典据实际读音,二义皆注为bì。
 3. 方言自造字(异写),注方言读音。
 例如“荸箩”中的“荸”,本音bí,只用来构成“荸荠”一词。此处“荸”当是一个与“孛”读音相近的自造字,通常写作“簸”或“笸”。荸箩,即簸箩,也即笸箩,是一种用荆条或柳条编制成的器物。故“荸箩”中的“荸”注音bǒ,不注bí。再如“[[!GF9A3]]”,意为“踏;踩”(《金》二一:“我搊你去,倒把我一脚[[!GF9A3]]在雪里。”)本词典注方言读音chǎ。“”,意为“用重物撞击他物”(《聊·富》九:“论起你欺心,就该把腿吊。”)当为“砸”的自造字,注音zá。
 4. 俗字或借用字,注俗读音或被借字的读音,不注本字音。
 例如“搿”和“搻”,均为动词“捧”的俗写字(取其双手相合之意),注音pěng,不注本字音ɡé(“搿”)和nuò(“搻”)。动词“分”和由它构成的复合词“分头”等,“分”为“劈(pī)”的俗写简字(以刀将物左右分开曰劈),注pī音,不注fēn。“疴”,其义同“屙”(如《醒》二一:“俺小叔疴了一大些焌黑的粘屎。”本词典注被借字“屙”的音ē,不注本字音kē(疾病义)。“湃”,其义同“抜”,即“把食物放在凉水里或冰块里使变凉”(如《金》二九:“到后边对你春梅姐说,有梅汤提一壶来,放在这冰盘内湃着。”本词典注被借字“拔”的音bá,不注本字音pài(澎湃)。
 很多俗字实际就是写的“白字”。对于那些明显的白字,如果有押韵、方言等依据,注音时便“将错就错”,注“错读”的音,亦即俗读音。例如“斫”有二义: 一义为“刀斧剁物”,由此义构成的复合词有“斫头的”;一义为“用扁平的东西打”,如《聊·俊》:“咱已是变了脸,摘了帽子看见纂,一行要休又要斫,哎哟,你可就唬煞俺。”“斫”本音zhuó,但在这里明显是“砍”的俗写,故注音kǎn。又如“痂”,本音jiā,但在《聊》中显见是“瘸”的俗写,如《快曲》二:“赶了个痂脚鬼儿,讨愧的紧!”又四:“瓮中捉了老痂鳖,临行不用刀合枪。”故注音qué。
 又如“绊”,除表示“羁绊;牵制”义(音bàn)外,还有以下二义:
 【绊】(1)(~儿)〈名〉指绳子之类的带状物(如车襻、襻带)。《金》三九: 兜肚断了带子,没得~了。(绊,谐音“盼”;没得绊了,即没有盼头了)例又见〖根绊儿〗。(2)〈动〉用带状物缠住某物使二者连在一起;捆缚。《金》五八: 共大小八面镜子,交付与磨镜老叟教他磨。当下~在坐架上,使了水银,那消顿饭之间,睁磨的耀眼争光。《醒》五三: 骡子也~了四足。《聊·寒》八: [贪官]退堂美女齐歌舞,那有心绪理民怨?上堂来只把夹棍~。
 按: 此二义实借用“袢”或“襻”字的意义。也就是说,“绊”除本字的音(bàn)和意义外,还有pàn(“袢”或“襻”)的被借字之音、义,故须注出此音。
 5. 普通话读音与特殊读音均注出,孰主孰次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例如“做”以下三个义项,在某些方言中不读本音zuò,而是读zòu(揍): 一是“制造;制作”义,如《聊·禳》二八:“手底下乜丫头,既待来把他收,三人必定商量就。还得看个好日子,给他开脸才上头,咱还得把衣服做。”二是“干;从事;施展(手段)”义,如《聊·禳》三一:“颠倒费踌躇,分身法俺又无,自然该往急处做。”三是“亵语,指男女交媾”义,如《醒》七六:“他们做孩子,料你替他们垫腰来,你知道这们真!”遇有这种特殊情况,我们仍注普通话读音,方言音在“”中予以说明。再如“踏”,普通话读tà或tā,《汉大》和《现汉》也只注此二音,但在方言中它还读作zhā,如“踏棍子”“踏猛子”中的“踏”即是如此。在这两条中,本词典除注明普通话读音tà外,还特地在“”中加注方言音zhā。
 又如表示“踏(tà);跐(cǐ)”意义的“躧”(由它构成的复合词有“躧定、躧访、躧狗尾、躧马”等),实为“踩”或“跴”的异写。根据现今方言实际读音、相关文献押韵情况(《桃花扇·修礼》:“高帝留都陵树在,谁敢轻将马足躧。”)和清朝唐训方《里语征实》“躧,钗上声”的记载,本词典注音为cǎi,在释文中注明“又读xǐ”。表示“斟酒;倒酒”意义的“酾”的读音,我们根据现今的方言实际读音,首选注音为shāi,但在释文中也注明“又读shī”。
 以上所谈,都是我们在摸索着编写本词典的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具体做法,有的可能是成功的,有的也许是不太成功、可以商榷或有待改进的。现在趁词典出版的机会,将其记写下来奉献给专家和读者朋友,期望听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本词典从酝酿写作到修改定稿,得到了很多专家和热心朋友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他们或建言献策,或解疑释惑,或质疑商榷,或勉慰激励,或提供资料,或通报信息,使我倍受鼓舞和鞭策。这些专家和朋友主要有(以年龄长幼排序): 刘凯鸣、刘俊一、袁世硕、李行健、张鹤泉、董绍克、江蓝生、白维国、张鸿魁、仇志群、邵统绪、冯春田、李申、周志锋、邹宗良和植田均(日本)等。其中张鸿魁先生、周志锋先生等热情帮助审阅书稿,并提出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刘凯鸣先生、白维国先生不幸已经作古。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特别感谢著名语言学家、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辞书学会顾问李行健教授慨然为本词典赐序。尤其要感谢我的老师、《汉语大词典》编委和第三卷副主编刘俊一教授,他以九十一岁高龄认真为我审读书稿,提出的修订意见有洋洋万言之多,还热情洋溢地为本词典撰写序言,褒奖备至,呵护有加。两位先生的赐序使我深切感受到前辈学者对后学的殷殷厚望,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回报师长的关爱与奖掖。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同志,大力支持和积极推荐本课题立项,并为编辑出版本词典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谢意。
 王永超博士自2013年参加本词典编写工作以来,协助我修订词条、审核书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爱人王凤兰女士,为使我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投入编写工作,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杂事。对于他们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当然我要从内心深处道一声“谢谢”。

丙申年阳春三月补拙斋主记于古任城,次年新正略加修改

☚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前言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000000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4: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