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金云翘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金云翘传》
青心才人 《金云翘传》全称《贯华堂评论金云翘传》,别称《双奇梦》、《双和欢》。据清顺治刻本的内证判断,初稿约成书于明末清初。初稿较详,康熙间始出经后人删削的简本。清代广为流行的是以简本为基础的各类翻刻本及修改本。 《金云翘传》书名袭《金瓶梅》故智,从书中有婚姻爱情关系的三人(金重、王翠云、王翠翘)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全书共二十回。作者署名青心才人,其真实姓名和生平事迹至今无人知晓。戴不凡先生认为青心才人即天花藏主人,乃徐震的笔名之一,证据不足,难以成立。我们现在仅能凭《金云翘传》一书来推测青心才人的一些情况。初步可以断定: 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仕途不通,得不到权势人物的赏识,沉沦为以写作通俗小说为职业的“才人”。在中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的明末清初,他不仅没有被“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所征服,反而心存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崇拜“天理”的大敌——“人欲”(情),公然通过自己的笔名亮出了人欲的大旗——“青心”二字合起来便是“情”字。青心才人,就是他自命为是个钟情的风流才子,是一个用文学创作来进行反理学斗争的人。 《金云翘传》是根据明朝嘉靖年间著名海寇徐海和妓女王翠翘的有关传说、笔记、拟话本、戏曲等文献资料,融进大量明末现实生活素材创作而成的。 《金云翘传》着力刻划了王翠翘的形象。首先描写了她的美貌与姿韵、才艺。她“生得绰约风流”,“性喜豪华”,不仅“通诗赋”、“尤喜音律,最癖胡琴”,但“红颜薄命”,作者为了突出她内在美好品质和女中丈夫的精神气质,几乎把旧社会知识妇女的各种不幸都集中到了她的身上。作者云:“玉不磨不知其坚,檀不焚不知其香”,在人生磨难的种种考验面前,王翠翘的个性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书中虽然也写丑恶,但宗旨不在暴露黑暗,而在衬托主人公的美好,她所经历的重重苦难,好似专门为考验她的美质而设的重重难关。家难当头,这位热恋中的少女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牺牲完美的爱情婚姻,锐身赴难,以牺牲贞操、爱情、理想的沉重代价,救出了父亲、弟弟两条性命,挽救了有覆灭危险的家庭;被拐卖到妓院,她为了维护人身自由进行了誓死抗争,但误中楚卿“携逃”的圈套,终落火坑;偷嫁束守,被束父告官,逼使重回妓院,她据理力争,并当堂赋诗,赢得太守同情,打赢了官司;被束守正妻劫持凌虐,身为婢妾,能忍辱含愤,终于逃离虎口;第二次被拐卖,在台州妓院,风尘识英雄,不仅跳出火坑,而且参加了徐海领导的武装暴动,成为徐海的助手,借义军力量向仇人复仇,向恩人报恩;在官军派人招降时,她出于轻信,主张投降,上了督抚假招安的当,徐海兵败身死,她受到督抚戏侮后指配永顺酋长,痛悔有负徐海恩义,投江自杀。 她的性格美,正是在这些苦难熬煎之中显露出来的。这些美质大大突破了普通才子佳人小说中女主角的浅表性格,几乎将理想佳人的一切美好品质汇萃于一身。因而,王翠翘被塑造成一个内涵丰富的复杂典型。首先,她是一个焕发着强烈青春气息的女性形象,有着浓烈而挚着的情感,是个“情种”形象。这正是同封建理学水火不相容的性格。同时又敢于突破封建礼法,勇敢追求爱情与婚姻幸福。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先进思潮。她反对禁欲主义式的禁锢,凭智慧和勇敢实现了自由恋爱。同时,又能以极大的理智来克制感情的冲动,实现同爱人之间朋友般的正常交往,而力避婚前发生性行为,旨在维护未来婚姻的健康幸福。当爱情成熟,她能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断然同心上人对天立誓订盟,约为婚姻。不仅表现了她的至情,而且也表现了非凡的胆识和理智。其次,她临大事而不惊,作风干练,勇于舍己救亲。再次,她热爱自由,为维护人身自由,她有宁死不辱的斗争精神。初落妓院,曾以自杀来反抗老鸨的强暴。第一次赎身,知府迫令回妓院,她断然宣告:“任凭老爷鼎烹刀砍,此事实难从命。”“宁可法下死,不愿复入娼家。”何等坚定豪放! 确有女中丈夫气概。再则,她十分热爱生活,在常人难以忍受的折辱痛苦之中,她以惊人的毅力忍辱负重,千方百计活下去,以图报仇之计。这又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韧性。最后,她恩怨分明,对恩人绝不相负,对仇人绝不忘仇,可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对恶人讲“恕道”。这种杀伐决断,已有起义女英雄的品格。当然,她的性格也有局限,如,存在宿命论思想和某些封建道德观念,特别是为了封建荣利而主张投降,造成了起义事业的惨败,也使她终生抱愧,无以赎罪,只好为徐海守节,即使重逢当年盟誓的心上人,也不肯再续姻盟,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做名义夫妻,实仅为异性密友。 尽管她也有缺点,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明末清初白话小说中一个出类拔萃的女性形象,使千人一面的众多佳人形象显得黯然无光,以其不寻常的典型意义丰富了古典小说人物画廊。 《金云翘传》中另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就是起义英雄徐海。书中写他是商人出身,为人豪侠尚义,同情受害者而无比憎恨腐败的政府,并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举兵起义,打得官兵闻风丧胆,所向披靡。商人出身的起义领袖,在中国历史上颇为少见。明朝嘉靖年间以徐海、王直等为首的沿海人民起义,被封建政府诬为倭寇,实际上是以商人为首的平民起义,起义领导人的目标是打破明政府的海禁,开放国际贸易渠道。因此,这种起义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同,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要求迅速冲破封建枷锁的产物。尽管起义的主力军是破产农民,但商人充当领袖却是不容忽视的最大特征。在知名小说中,描写商人的武装反抗,并把起义领袖做为悲剧英雄来歌颂,《金云翘传》是绝无仅有的范例。 《金云翘传》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典型,而且在妇女题材的开掘、艺术方法的开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它是一部较早探讨封建时代具有出众才色的女性命运问题的作品。作者看到黑暗的封建社会无情地吞噬着许多知识妇女的青春和生命,对她们充满同情之心,却又不能从社会制度上去寻找悲剧的原因,只好用宗教哲学中的“命运”说来加以解释,哀叹“佳人命薄,红粉时乖”,从而把“红颜薄命”当做小说的基本主题来表现。这无疑是提出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社会问题。在封建社会的末世,吃人的理学猖獗肆虐的时代,这个问题尤其显得突出。掌握着权势与金钱的封建统治势力,把无限度的肉体享乐当成是自己的特权,把广大妇女当成是他们玩弄取乐的工具。而妇女中的才色出众者更是群魔争啖的对象。明末清初时的知识妇女,受时代进步思潮影响,已经初步产生了个性觉醒的倾向,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尊严和感情自由的可贵。而这些女子的性格之美又都同其理想之美密切相关,未有个性被扼杀而能安然善终者。故在知识妇女中,鲜有幸福结局者。作者对广大知识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金云翘传》第20回署 “贯华堂评论”的一段回前总评写道:“说者曰:‘地已倾西北矣,乃齐死生一味荒唐,作者之罪出庄子上。’吾则以为天满东南,字字是五色石,作者之功,不在女娲下。”这一评语,所指的是作者对待题材中的悲剧性内容所采取的态度。所谓“说者”的话,是站在封建卫道者的立场,责难作者是非不明,把一个丧失贞节的女子当作正面人物来歌颂,好比庄子对生与死皆加庆贺的态度一样荒唐。评论者不同意这一见解,认为作者有“补天”之功——将“缺陷”加以弥补,对一个被迫失节的女子道德的完美给以充分的肯定。假如把这段话中的“地已倾西北”理解为理想的破灭、美被毁灭的悲剧,那么,在作品中当指王翠翘同金重这一对情种间美好爱情婚姻的破灭。违背婚姻誓言的王翠翘,不仅未受作者指责,反受作者赞扬,有的人认为作者无是非观念。所谓“天满东南”,暗寓“补天”,即对客观现实的缺陷(悲剧性存在),通过作家的加工,使之理想化,不仅主人公背誓失节的行为得到合理的辩护,由污点变为美德的体现,而且已经被毁灭的理想婚姻还能破镜重圆,最后以喜剧式的大团圆收场,使面临彻底毁灭的王翠翘遇难呈祥,意外获救,得保劫后余生,并与初恋的情人重温鸳梦。这种悲喜剧的结合,乃早期文人白话小说的一种审美趣味。一方面看到人生悲剧的惨痛现实,一方面又人造出比较合乎理想的结局来安慰受伤的心灵。这正是此后《八洞天》、《五色石》等文人白话小说所大加张扬的美学趣味。 《金云翘传》是一部有国际影响的古代小说。对越南文学的影响尤其巨大。越南诗人阮攸用六八体长诗形式改译的《金云翘传》被誉为“越南的《红楼梦》”,并被誉为东方古代文学名著,实际只不过是中国小说的越文诗体翻译而已。这部长诗对整个越南文学影响极大,不仅改编成各种文体,编为戏剧上演,且影响到民间口头文学,在整个越南文化中印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于日本,则将《金云翘传》整个改译成日本小说,或取其部分情节敷衍成新的小说、戏剧,影响之大仅次于越南。如《风俗金鱼传》就是用日文改写的《金云翘传》,情节与形象体系照旧,只不过把地名、人名换成日本的,再在细节上加一些日本的印记。 《金云翘传》《金云翘传》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越南古典作家阮攸(1765—1820)的代表作。作品是3254行的叙事长诗,在中国青心才人的同名小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虽标题取自金重、翠云、翠翘三人,但主要描述翠翘的坎坷经历。翠翘是中国浙江沿海破落员外之女,与书生金重私订终身。金重父逝,回乡奔丧。不料翠翘之父遭人诬陷,被捕下狱,官府趁机敲诈,翠翘只得卖身赎父。结果被人拐骗,沦为妓女。她决心跳出火坑,不幸再度被骗,仍处青楼,受尽鸨母虐待。后得一懦弱商人的怜爱,娶她为妾,又受尽元配夫人的折磨,不堪忍受,出奔遁入空门。还是难逃魔掌,再次陷入烟花柳巷。时徐海起义,杀富济贫,救了翠翘,娶她为妻,还为她雪恨,惩罚贪官污吏、奸夫恶妇。徐海威震南天,当朝派兵剿除,设制招安骗局。翠翘在“夫贵妻荣”封建观念的支配下,劝说徐海降归天子,获取忠名。徐海受骗被杀。翠翘遭受侮辱,愤而投江自杀,为老尼姑所救,隐居庵堂。金重会试中榜,补官上任,沿途打听翠翘下落,由老尼姑指引,夫妻团圆。 长诗虽取材中国的古典小说,但用越南的“六八”诗体,经过一个加工改造、民族化的过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越南黎朝以来封建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战祸横起,百姓倍遭不幸;官逼民反,人民起义不断;社会黑暗,人心不古、道德沦丧。诗作中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虽然有些封建糟粕,但基本倾向是进步的。尤其是通过翠翘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封建时代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和作者对她们的深切同情。翠翘美丽善良,不甘沉沦。她几次被迫堕入妓院,都热切盼望跳出火坑;面对强大的黑暗势力,她的抗争显得软弱无力,于事无补,但她决不愿同流合污,昏昏度日。她有追求,有自己的向往,只是社会不容许她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其理想跳不出“三从四德”、“夫贵妻荣”、“忠君报国”等封建观念的框框。她的这些观念和认识,在封建妇女身上非常普遍,因而这种描写具有典型性。徐海也是长诗中刻画较成功的形象,他代表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反抗斗争精神。 诗作结构完整谨严,各卷联结紧凑,情节进展有张有弛,叙事抒情疏密相间,首尾联贯呼应,形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诗人注重性格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异常鲜明,即使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个性气质也跃然纸上。如秀婆的刁钻险恶、宦姐的泼辣心狠、徐海的粗犷豪爽、束生的怯弱无能、金重的深情挚意,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诗中写景状物,或寄寓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烘托环境气氛,增强作品的韵味。诗中3次明月的描绘,翠翘4次弹琴的刻画,映衬人物情感的变化,诗意盎然。语言简洁洗练,音调铿锵,富于音乐性;引用大量的中国典故词汇,又吸收越南民间的群众语言,典雅通俗熔于一炉,清新隽永,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金云翘传》 长篇叙事诗。阮攸著。取材于中国青心才人所编的《金云翘传》。共12卷, 3254行,以六八体诗形式写成。诗作描写名门闺秀翠翘一生的坎坷遭遇:在地主、官吏、商人、纨袴子弟、地痞流氓、人口贩子串通一气、接连不断的残酷迫害下,一步步地沦为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侍妾、奴仆和尼姑,从精神到肉体,无不惨遭摧残。作品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揭示了越南广大妇女和被压迫群众的悲惨命运,批判了腐朽、黑暗的封建制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但也流露出宿命论和儒家正统观念。整部长诗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刻画生动,语言简练,富于音乐美感。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体现了越南古典文学发展的水平,流传极广。 《金云翘传》金云翘传
清康熙刊本《金云翘传》目录书影 清康熙刊本《金云翘传》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贯华堂评论金云翘传》,又名《双奇梦全传》、《双和欢》、《双欢合》、《缺月重圆》。二十回。题“青心才人编次”,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本衙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啸花轩刊本,藏国家图书馆;谈惜轩刊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本衙藏板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清顺治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康熙刊本,1993年华夏出版社《明清言情小说大观》排印本。 北京王员外为人淳朴厚道,家计不丰,生子王观,长女翠翘,次女翠云,年俱妙龄。二女皆通诗赋,翠翘尤喜音律,最癖胡琴。一日清明,合家扫墓,翠翘携弟妹踏青闲步,见京中名妓刘淡仙孤冢,感其生前繁华、死后寂寞,乃题诗凭吊,凄然泪下。此时王观友金重骑马而来,见二女丰姿窈窕,顿生爱慕之情。是夜,翠翘梦见一女子淡妆素服,袅袅婷婷,命她题《断肠词》十首。翠翘舒纸展毫,顷刻赋就,女子赞叹不已,原来这是刘淡仙显灵,翠翘不觉落泪。 金重思念二翠,寄寓于王宅后庄衙揽翠园内。他信步至假山,见碧桃枝端有金钗一支,金光灿灼,翠色夺目。金生还钗,在墙头与翠翘相会,互通情愫。一日,王员外带妻、女与儿子去亲家祝寿,翠翘托病不去,约金生隔墙相会,通宵欢乐而不乱。天明忽报金重叔父死在辽阳,金父要金生回家商议。 适王员外父子受盗贼无辜牵连,家中被抄一空。应捕言明,急筹三百银子,可使父子脱离干系。翠翘决定卖身救父,并作诗九咏,留赠金重。翠翘得银四百五十两,解救了全家的牢狱之灾。后来,她随马龟远行临淄,被卖至娼家,她袖藏剃刀自刎,鸨母怕出人命,忙赔笑脸,佯装同意择人另嫁。翠翘移居凝碧楼,遥忆当日与金生订盟光景,题《十不谐》寄托哀思。忽闻隔楼有人吟诗相和,原来是一书生,飘巾华服,名叫楚卿。翠翘写下一书,隔窗投去,细诉苦情,望他相救。次日,哑童带来密信,约她越墙相见。当夜楚卿登梯上楼,誓言鼎力救她跳出火坑,翠翘流涕感谢。二人携手登床,翠翘以身相许。不知此乃鸨儿设计的圈套,楚卿是混迹青楼的无赖。次日深夜,楚卿越窗而至,二人匆匆出逃。至半路,楚卿金蝉脱壳,翠翘被马龟追回,打得遍体鳞伤。鸨儿软硬兼施,翠翘被逼无奈,鸨儿传授接客秘技以博得嫖客欢心。翠翘开始烟花生涯,作《哭皇天》一词以诉其苦,以胡琴伴唱,凄怨悲怆。闻者伤心,见者堕泪。 无锡书生束守,随父游学至临淄,年方弱冠,娶妻宦氏,美慧奇妒。束生慕名逛院,为翠翘的美色和技艺倾倒,流连三月,束生挥金如土,二人恩爱甚笃。束生要替翠翘赎身,鸨儿死活不肯,后经当地土豪卫东阳出面,束生以四百五十两重金将翠翘赎出娼门。束生深知家妻难容,乃将翠翘留在临淄独住。宦氏获悉此事后,佯装不知。束生遵父命回江南探亲,翠翘作《今夕何夕》词十首依依作别。束生回无锡与宦氏团聚一年,心中仍挂念翠翘,但不敢明言。宦氏施计遣家丁二人结伙扮成强盗,将翠翘抢至宦府,受尽凌辱。一年后,翠翘被宦氏带回束府为奴。她见束生而不敢相认。宦氏命翠翘斟酒弹唱,侍候束生,束生亦认出翠翘,然不敢挑明,两人痛苦万分。翠翘后被送入观音阁写录经卷,束生趁宦氏回娘家探亲之际,直登观音阁与翠翘抱头痛哭,互诉衷肠。翠翘知束生畏妻无力相救,宦氏会加紧迫害,于深夜攀树引绳而逃,被招隐庵尼姑觉缘收留,居住半载,平安无事。 因宦家供品金钟银磐被翠翘带至庵堂,偶被人发觉,翠翘就避难于觉缘的干妈薄家。薄妈乃女中光棍,见翠翘有几分姿色,由人犯薄幸将她转卖至台州为娼,翠翘自叹命苦,遂酣酒微歌,放饮飞觞,其名远振一时。时有好汉徐海,号明山和尚,开济豁达,英雄盖世,来院与翠翘相交,两下俱有几分契爱。翠翘以终身托徐,徐以二百金为之赎身,置屋另居。徐后别翠翘而去,三年后率兵迎娶翠翘。她珠冠霞帔,前呼后拥,成为千岁夫人。一日讲起临淄旧事,徐乃发兵五千,攻取临淄,直抵无锡,将宦氏、马龟、鸨儿、楚卿一干人犯俱擒在手,听候夫人发落。先请束家父子、觉缘等相见,各赠银一千、绸缎百匹,然后将仇人一一治罪。 后徐海兵回大荒,四方寇惊。官兵前来讨伐,大败而归。徐海率兵长驱直进,连破五县,军威大振。督府三番差人招降,徐海征求夫人之见。翠翘以朝廷为尊,生灵为重,劝夫接受招抚。不料官军招安是假,剿除为实,徐海中计,被乱箭射死。翠翘触地求死,被官军救起,赐配军酋,无奈随之登舟而去。舟泊钱塘江,夜闻潮信,翠翘题诗后跳江自尽,以谢徐海。适觉缘云游越地,随道姑修炼,知翠翘归宿,遂造水云庵住下,每日在钱塘江张网伺候。果将翠翘救起,在水云庵栖身。 金重自辽阳归来,不见翠翘,遂与翠云成婚。后中进士,居官三载,与王家父子同往杭州寻访,闻翠翘投江而死,举家哀号。后经觉缘引导与翠翘在庵中相会,十三年离别重聚,悲喜交加。翠翘许行夫妻之礼而不同房居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