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酌》

 於铄王师,啊! 真英武,武王的进攻,


遵养时晦。帅兵讨伐那昏君。


时纯熙矣,顿时光明照天空,


是用大介。成大事呀立大功。


我龙受之,我周家应天顺人有天下,


𫐆𫐆王之造。 威风凛凛兴一番事业呀。


载用有嗣,一代一代地相传下,


实维尔公,允师。武王秉公心,不虚假,大众信服他,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於(wu):“乌”的古字,叹词,有赞美的意思。铄(shuo):辉煌。王师:指武王的军队。②遵:循,顺着。一说,遵,率。养:取。时:是,此。晦:昧。这里指昏君纣王。③纯:大,普遍。熙:兴起,兴盛。一说,熙,光明。④介:善,吉祥。大介即大善,大吉祥。⑤龙:宠,恩宠。受:承受。⑥𫐆(jue)𫐆:强壮、勇武的样子。造:为,成就。⑦载:则。有:语助词。用:因此。嗣:继承 ⑧实:同“寔”,即“是”。实维:即“是维”,表肯定语气。尔公:尔先公,指武王。旧说解公为事,指武王伐纣,亦通。允:信,实在。师:法,效法。



[赏析] 远古时代,我国歌谣常与原始舞、乐结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特点。直到《诗经》时代,歌和舞才逐渐分家,舞蹈的歌词保留在《诗经》里的就叫“舞诗”。舞诗在《颂》中有一定数量,《酌》就是一首舞诗。


《酌》出自《周颂》中的《闵予小子之什》,原是歌颂周武王灭商建周的舞蹈《大武》中系列歌词之一,是周人赞美周武王的乐章。


《诗序》说:“《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诗集传》解:“《酌》即勺也。”《仪礼》、《礼记》皆言舞勺,郑观文《中国音乐史》说:“《勺》为武舞,其诗为《酌》之章。”可见《酌》是舞乐。


《酌》为西周初年诗。《郑笺》说:“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成王,乃后祭于庙而奏之。其始成,告之而已。”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周公,作于居摄六年制礼作乐的期间。


《颂》用于宗庙祭祀。《诗大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郑樵说:“宗庙之音曰颂。”《酌》一类诗宗教气氛较浓,被后人称为“宗教性的颂诗”。


本诗所歌颂的是周武王伐纣取天下的功绩。《尚书》中的《西伯戡黎》、《牧誓》诸篇载有武王伐纣的史实。据记载,商纣王是位暴君,很不得人心,而周朝到文王时,国力已很强盛,武王灭纣已是水到渠成。相传在伐纣的战争中,虽然武王兵力不强,但士兵斗志旺盛,杀敌英勇,纣王虽发兵十多万,但内部人心不附,奴隶逃亡,士兵倒戈。结果纣王自焚而死,武王为天子。孟子说:“取之而万民悦则取之,武王是也。”武王伐纣的一举是顺乎历史潮流、深得民心的。《诗序》谓武王“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基本符合《酌》诗实际。


全诗一章八句,未用比兴,全是赋法,但带有抒情意味。“於”作为开篇第一字就含赞叹语气,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建立“蹻蹻功业”的武王的敬意。头两句写武王伐纣的史实,由衷赞美伐纣的“王师”。写商纣,用“晦”称代;写“王师”,用“铄”形容,于对比中显露出纣王的“无道”和武王的“美盛”,感情的褒贬色彩分明。三、四句写武王伐纣的成功,带来了天下澄平的西周盛世。“是用大介”,语句简朴典重,体现出宗教性颂诗的用语特色。五、六句集中讴歌武王功德,指出武王得宠乃是上天的恩赐,宗教色彩更加浓艳。这两句可看作前四句的概括和总结,颂词部分至此结束。末两句是誓词,表明后人决心承继祖业,效法前王。两句中借助“实”、“维”、“允”等词,表达恳切的语气,虔诚的态度和浓厚的祭祀气氛。读着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见当时人们对祖先神的敬畏、崇拜和赞颂之情。据《礼记·内则》“十三舞《勺》”的记载,可推断这舞蹈和伴奏的乐曲,不但家喻户晓,而且可能还是当时学校的必修课目。


这首诗为了表现宗庙祭祀时气氛的庄严肃穆,语末助词用得很少,内容和形式得到了统一。篇幅短小,用词典重。也显示出颂诗的特点。


这首诗和《诗经》中其他早期诗歌一样,担负着诗歌发展的奠基使命,在诗史上起的作用不容抹煞。而且,作为我们后人研究人类祖先的精神生活乃至宗教意识,《酌》一类的《颂》诗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史料。

诗经《酌》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酌》


赞美武王武功。伐商而有天下,得民心。
於铄王师,(一) 啊!真英武,武王的进攻,
遵养时晦。(二) 帅兵讨伐那昏君。
时纯熙矣,(三) 顿时光明照天空,
是用大介。成大事呀立大功。
我龙受之,(四) 我周家应天顺人有天下,
蹻蹻王之造。(五) 威风凛凛兴一番事业呀。
载用有嗣,(六) 一代一代的相传下,
实维尔公,(七) 武王秉公心,不虚假,
允师。(八) 大众信服他。


注 释
(一)毛亨:“铄,美。”
孔颖达:“於乎美哉,武王之用师也。”
(二)毛亨:“遵,率。养,取。晦,昧也。”
孔颖达:“率此师以取是暗昧之君,谓诛纣以定天下。”
(三)马瑞辰:“按纯熙,谓大光明也。武王既攻取晦昧,于时遂大光明。……《尔雅·释诂》:介,善也。大介即大善。大善,犹大祥也。故下即以我龙受之,正谓受此大善耳。”
(四)陈奂:“《传》云:龙,和也。凡应天顺人谓之和。言我周协和伐商,遂受天命有天下。”
(五)毛亨:“蹻蹻,武貌。造,为也。”
严粲:“于是蹻蹻然威武,以兴事造业。”
(六)严粲:“李氏曰:是用后世嗣续而不绝。”
(七)严粲:“李氏曰:其所以传嗣而不绝者,盖能合天下之公,而信于众也。……实由尔武王之至公,足以信于众也。”
(八)朱熹:“允,信也。”

注 音
於wu乌 铄shuo朔 蹻qiao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