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遣怀》 - 唐·白居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遣怀》 - 唐·白居易
[唐]白居易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 白居易和古代其他许多诗人一样,写过不少感慨时光易逝、青春难驻的诗篇。如他写的《戏答诸少年》、《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等都属此类。 此诗不同一般感时叹老之作的在于诗人不怨时光的易逝,不教人逃避于醇酒,而以自然之理使人正确对待人生,极富哲理性。 日月更替,岁月流逝乃自然之理。诗人以羲和赶日说明日月运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运行的迅缓也不因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羲和是古代神话中的驾日车的神,“羲和走驭趁年光”,他驾着日车趁着年光飞速而去,不让人间日月慢行或停止。由于这个缘故,“遂使四时都似电”。四时变化迅疾,乃自然规律。 时光流逝,生命易老乃正常之道。四时如电一闪而过,怎教两鬓不成霜,因而“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完全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常现象。有的人见春花凋谢,秋叶飘零便兴愁发慨,而白居易以旷达之眼观之,则认为这都属正常现象,不必嗟枯叹衰,一切都要应顺自然。最后诗人提出了正确对待这种自然和人生变化的态度与办法:“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命运的穷和通,人生的生和死,都受客观条件制约和决定着的,不必忧生怕死,无谓惊忙。 白居易揭示了人顺应自然之理,也不是叫人放弃主观努力。他一向还是主张人要珍惜时光,抓紧时机,努力进取的,“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日不放君”(《戏答诸少年》)只是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时光罢了。四时如电,人生短暂,那更要珍惜有限的时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有限时间的更大作用。“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损。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陆机《塘上行》)白居易强调了“知变不惊”,我们今天更要强调“知变而进”,那就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了。 《遣怀》 - 唐·白居易
[唐]白居易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 白居易和古代其他许多诗人一样,写过不少感慨时光易逝、青春难驻的诗篇。如他写的《戏答诸少年》、《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等都属此类。 此诗不同一般感时叹老之作的在于诗人不怨时光的易逝,不教人逃避于醇酒,而以自然之理使人正确对待人生,极富哲理性。 日月更替,岁月流逝乃自然之理。诗人以羲和赶日说明日月运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运行的迅缓也不因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羲和是古代神话中的驾日车的神,“羲和走驭趁年光”,他驾着日车趁着年光飞速而去,不让人间日月慢行或停止。由于这个缘故,“遂使四时都似电”。四时变化迅疾,乃自然规律。 时光流逝,生命易老乃正常之道。四时如电一闪而过,怎教两鬓不成霜,因而“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完全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常现象。有的人见春花凋谢,秋叶飘零便兴愁发慨,而白居易以旷达之眼观之,则认为这都属正常现象,不必嗟枯叹衰,一切都要应顺自然。最后诗人提出了正确对待这种自然和人生变化的态度与办法:“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命运的穷和通,人生的生和死,都受客观条件制约和决定着的,不必忧生怕死,无谓惊忙。 白居易揭示了人顺应自然之理,也不是叫人放弃主观努力。他一向还是主张人要珍惜时光,抓紧时机,努力进取的,“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日不放君”(《戏答诸少年》)只是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时光罢了。四时如电,人生短暂,那更要珍惜有限的时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有限时间的更大作用。“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淑气与时殒,余芳随风损。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全。”(陆机《塘上行》)白居易强调了“知变不惊”,我们今天更要强调“知变而进”,那就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了。 《遣怀》 - 唐·白居易
[唐]白居易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 谁言此数然,吾道何终塞。 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然。 亦曾仰问天,天但苍苍色。 自兹唯委命,名利心双息。 近日转安闲,乡园亦休忆。 回看世间苦,苦在求不得。 我今无所求,庶离忧悲域。 这首诗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光辉,詹尹难卜,苍天无言,说明“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世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发展、转化着。只是诗人受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最后认为“自兹唯委命”一切归之于命运,不了了之。 诗的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对否极泰来的规律表示窘困。乐往悲生,否极泰来,是一般规律。否和泰是《周易》的两个卦名。天地相交、通顺叫“泰”,天地不相交、不通顺叫“否”。后来把运气的好坏叫“泰否”。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说明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方面转化。“谁言此数然”,数,命运。哪一个说这是命中决定的呢,我的道路总是被堵塞着。那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就导出第二部分的四句。 第二部分先写问卜人。“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然。”詹何、尹喜,皆战国时善卜之士。相传詹何一日闻牛鸣于门外,何在室内谓是黑牛而白其角。使人视之,果黑牛,而有白布裹其角。尹喜曾为函谷关吏,老子西游,尹子望见紫气,谓有真人当过,而老子至。詹何、尹喜这种善卜的人,以龟卜之,也只是默默无言,说不出道理。“亦曾仰天问,天但苍苍色”,问天天不语,也无法解说清楚个中道理。 最后,诗人只有“委命”,一切听任命运的摆布了。认为没有名利之心,对一切“无所求”,那就可以离开了“忧悲域”了。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确实说出了事物矛盾转化的规律。诗人也否定了求神问卜的不可信,但诗人最后归结到“命”,这是白居易晚年思想转向消极的反映。“名利心双息”、“我今无所求”,想以此来“离忧悲”,实际上放弃了人生的积极追求,是封建士大夫无力抗争不合理的制度,无法摆脱无穷的苦恼的思想表现。正确的态度,应该既看到“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努力,避害趋利,化悲为乐,转否为泰。 《遣怀》 - 唐·白居易
[唐]白居易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 谁言此数然,吾道何终塞。 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然。 亦曾仰问天,天但苍苍色。 自兹唯委命,名利心双息。 近日转安闲,乡园亦休忆。 回看世间苦,苦在求不得。 我今无所求,庶离忧悲域。 这首诗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光辉,詹尹难卜,苍天无言,说明“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世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发展、转化着。只是诗人受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最后认为“自兹唯委命”一切归之于命运,不了了之。 诗的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对否极泰来的规律表示窘困。乐往悲生,否极泰来,是一般规律。否和泰是《周易》的两个卦名。天地相交、通顺叫“泰”,天地不相交、不通顺叫“否”。后来把运气的好坏叫“泰否”。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说明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方面转化。“谁言此数然”,数,命运。哪一个说这是命中决定的呢,我的道路总是被堵塞着。那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就导出第二部分的四句。 第二部分先写问卜人。“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然。”詹何、尹喜,皆战国时善卜之士。相传詹何一日闻牛鸣于门外,何在室内谓是黑牛而白其角。使人视之,果黑牛,而有白布裹其角。尹喜曾为函谷关吏,老子西游,尹子望见紫气,谓有真人当过,而老子至。詹何、尹喜这种善卜的人,以龟卜之,也只是默默无言,说不出道理。“亦曾仰天问,天但苍苍色”,问天天不语,也无法解说清楚个中道理。 最后,诗人只有“委命”,一切听任命运的摆布了。认为没有名利之心,对一切“无所求”,那就可以离开了“忧悲域”了。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确实说出了事物矛盾转化的规律。诗人也否定了求神问卜的不可信,但诗人最后归结到“命”,这是白居易晚年思想转向消极的反映。“名利心双息”、“我今无所求”,想以此来“离忧悲”,实际上放弃了人生的积极追求,是封建士大夫无力抗争不合理的制度,无法摆脱无穷的苦恼的思想表现。正确的态度,应该既看到“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努力,避害趋利,化悲为乐,转否为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