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赵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赵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11)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12),虽多忌克(13),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14),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15)。尝奏荐(16)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17)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18)掷地,普颜色(19)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20)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21)用其人。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赵普(922年—992年),北宋初大臣。字则平,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曾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964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②〔少习吏事〕年轻时熟习官吏应处理的事物。习,熟习。

③〔寡学术〕很少了解学问知识。寡,少。学术,学问知识。

④〔及为相〕等到做了宰相。及,等到。

⑤〔手不释卷〕手中不放下书本。指勤于学习。释,放下,放开。

⑥〔私第〕自己的住宅。

⑦〔阖(hé)户启箧(qiè)取书〕关上门,打开书箱拿书。阖,关上。启,打开。箧,书箱。

⑧〔竟日〕整天。

⑨〔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公事流畅迅速。

⑩〔既薨(hōng)〕既,已经。薨,古时候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

(11)〔发〕打开。

(12)〔有岸谷〕刚正,有原则。有,通“又”。

(13)〔忌克〕嫉妒刻薄。

(14)〔龌龊(wòchuò)循默〕过于拘谨,处理事情较为保守,言语不多。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15)〔未有其比〕没有比得上他的。比,相比较。

(16)〔尝奏荐〕上奏折推荐。尝,曾经。

(17)〔明日〕第二天。

(18)〔奏牍(dú)〕奏章,大臣们写给皇帝的上书言事的纸片。

(19)〔颜色〕脸色。

(20)〔补缀〕修补。

(21)〔卒〕最后。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日常事务,但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又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对人多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担任宰相的人大多都过分拘谨,遇事保守且沉默少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比。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此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奏章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奏章修补完整,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

字数:1283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92-393页.

《赵普》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赵普》

[原 文]

普少习吏事①,寡②学术,及③为相,太祖④常劝以读书⑤。晚年手不释卷⑥,每归私第⑦,阖户⑧启箧⑨取书,读之竟日⑩。及次日临政(11),处决如流(12)。既薨(13),家人发(14)箧视之,则(15)《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16),虽多忌克(17),而(18)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19)循默(20),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21)。尝(22)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23)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椟(24)掷地(25),普颜色(26)不变,跪而(27拾)之以(28)归。他(29)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30)悟,卒(31)用其(32)人。

[注 释]

①少习吏事: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赵普年轻时曾担任判官、推官、掌书记等职,对批转公文及兼管司法、军队物资、武器等事务比较熟悉。习,熟悉。②寡:欠缺。③及:等到。④太祖: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⑤劝以读书:“劝之以读书”的省略。劝,勉励。之,他。⑥晚年手不释卷:省略主语“赵普”。释,放下,放开⑦第:府第,大的住宅。⑧阖(hé)户:关上门。⑨启箧:打开书箱。⑩读之竟日:即“竟日读之”,状语后置。竟,整,全,从头到尾。(11)临政:面对政务。(12)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很顺当。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和顺利。(13)既薨(hōng):死后。既,已经,……之后。薨。古代称诸侯或高官之死为“薨”。(14)发:打开。(15)则:原来(是)。(16)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是非善恶分明。(17)忌克:对人忌妒刻薄。也作“忌刻”。(18)而:但是。(19)龌龊(wòchuò):局促,狭小。这里形容谨小慎微,没有气魄。(20)循默:循规蹈矩,面对是非不开口。(21)未有其比:即“未有与其比者”。比,匹配。(22)尝:曾经。(23)明日:第二天。(24)奏牍(dú):臣下向皇帝奏事的文书。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称公文叫文牍。(25)掷地:“掷于地”的省略。(26) 颜色:脸色,表情。(27)而:连词,连接状语“跪”和谓语“拾”,不译。(28)以:连词,而。(29)他:别的,其他的。(30)乃:才。(31)卒:终于。(32)其:那。

[译 文]

赵普年轻时(就)熟悉官吏(需要处理)的事务,(但)在学问上却有些欠缺,等到做了宰

相,(宋)太祖常劝(他)多多读书。(赵普)直到晚年(都)手不释卷,每次(退朝)回到自己的住宅,(就)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来,读到深夜。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时,(自然)处理决断得很顺当。(他)死后,家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就是那一共二十篇的《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为人严肃刚正,是非爱憎分明,虽然有时(对人)忌妒刻薄,但能把治理天下当做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谨小慎微,没有气魄,墨守成规,缄口免祸。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和他相匹敌。(他)曾经上奏章推荐某人担任某一官职,太祖不愿任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推荐那人,(太祖)还是不肯任用。隔一天,赵普再次上奏章推荐那人,太祖大怒,把(赵普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着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把它带回了家.过后他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再次像当初一样去上奏。太祖这才省悟,终于任用了那人。

[鉴 赏]

本文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手不释卷,攻读《论语》,提高处理政务的能力;犯颜启奏,举荐人才。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人们赞赏的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作者叙事简洁,细节描写出色。如写赵普荐人:连用了“奏”、“复奏”、“又……奏”、“复奏”,与太祖的“不用”、“亦不用”“怒”和“卒用”比配着写,使得气氛一次比一次紧张,达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急转直下,“太祖乃悟”。颇有些像一出悬念剧。而把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太祖为什么再三不肯任用等无助于人物性格表达反而使文章变得拖沓累赘的东西统统略去。

字数:1659

[作者及作品简介]
选自《宋史•赵普传》(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赵普(922-92),字则平,北宋政治家。
《宋史》,元代脱脱等撰。共496卷。

《宋 史》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