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警幻仙姑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警幻仙姑赋》

《警幻仙姑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出自作者艺术构思的需要。通过警幻仙姑做向导,宝玉看册籍、听曲子,歆享声色男女之乐,据说这是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的嘱托,企图使宝玉通过饮馔声色,改“邪”归“正”,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继业者”。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警幻就是地上封建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化身,是现实生活中的统治者在天上的代表。从这一点来说,警幻不能算是小说中一个个性化的形象。但是居于“离恨天之上”的幻境中的这位仙姑,毕竟操有“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大权,她对宝玉说她之前来是因为“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因此要“访察机会,散布相思”。说得具体一点,全书中那些“痴男怨女”的“风情月债”、恩恩爱爱皆由她操纵安排,这样看来,她又是与全书情节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所以作者才不惜笔墨,为之作赋。

《警幻仙姑赋》对这位仙姑作了全面介绍、着意刻画,其用意是十分明显的,脂砚斋批说:“……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亦不可无者也。”(甲戌本)这说明本赋在小说的整体布局中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赋的内容大致可分四层。前十句是第一层,先写这位仙姑“出场”时不同寻常的风度与气派,侧重神态的勾勒和气氛的烘托。“方离”二句说,她是从周围以柳林作为屏障的“花房”中走出来的。以下便接着写她每走过一个地方,鸟儿便从庭院的树上惊起;她将到时,身影先度过曲折的回廊。“鸟惊庭树”用《庄子·齐物论》以“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来衬托毛嫱、丽姬之美的典故,来反衬她超俗的美丽。“仙袂乍飘兮”四句是说仙姑到来之际,带来的醉人的异香和悦耳的声音。大意说:她的衣袖刚刚飘起,就会让人闻到麝兰浓郁的芳香;她用荷花缝制的衣服刚要摆动,便会听到她身上的环佩发出铿锵叮咚的声响。

“靥笑春桃兮”以下,是本赋的第二层。前八句是对仙姑姣好容貌以及修饰打扮的工笔细描。大意是:春天桃花般的脸上衬着笑靥,乌黑的发髻堆起如高耸的云朵;嘴唇如成熟的樱桃鲜红饱满,石榴子般的牙齿含着清香。纤纤细腰楚楚动人,如同随风飘舞的雪花一样;珠翠掩映面目生辉,额上涂饰的还有嫩绿鹅黄。这八句中有多处用典,都极恰切自然。“靥笑春桃”用古人常言“桃花似笑”意;“云堆翠髻”化用曹植“云髻峨峨”句;“唇绽樱颗”则用张宽《太真明皇并笛图》中“露湿樱唇金缕衣”句意;用“回风舞雪”来形容仙姑体态轻盈飘忽,干脆套用了曹植《洛神赋》中“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

“仙女”在人们的意念中本来就是美的,如果对警幻这一形象的描绘,仅限于肖像式的描绘,则未免平庸呆板,所以作者接着又对她的风度、神态着意刻画,务必使其“超俗”。她或“出没花间”,或“徘徊池上”,那举止“宜嗔宜喜”、“若飞若扬”,这是说玩耍时面部的表情喜笑嗔怒都自然大方,举止动作则轻捷婀娜。“蛾眉颦笑兮”以下四句写她皱起弯弯的眉毛欲言又止,莲步轻挪、欲止仍行的妩媚神态。

经过作者精心描绘、极力渲染,这位娇艳动人、世间无与伦比的仙人的形象,便活脱脱地兀立在读者面前。

警幻仙姑既然掌管“风情月债”,主宰着人世间众多的“痴男怨女”的命运,她的容貌自然应当在仙女中出类拔萃,同时她的品德修养、精神情操也应如昆山片玉,使人无可挑剔。因此,本赋的第三层便集中对仙女的高尚品格进行讴歌和赞扬。这一层共二十二句,自“羡彼之良质兮”一句开始,前八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对仙姑的仰慕之情,大意说: (我)羡慕美人优良的品质啊,象冰一样清、象玉似的光润;(我)羡慕美人那华丽的衣服啊,灿烂的花纹闪烁着光芒;(我)爱美人的容貌啊,就象用香料培植、玉石雕刻一样;倘若把美人的神态风度打个比方,就象龙飞凤舞那样风流倜傥。“其素若何”以下改用设问句,六组十二句,一问一答,巧妙设喻,进一步具体描写仙姑芳兰竟体、高雅超群之美。这十二句的大意说:她的(皮肤)白皙象什么?春天的梅花迎雪开放。她的(心地)纯洁象什么?秋天的菊花披上了寒霜。她的(性情)文静象什么?青松在深谷里成长。她的(容貌)艳丽象什么?彩霞映照澄碧的池塘。她的(举止)文雅象什么?蛟龙在弯曲的池塘里游逛。她的(气度)神采奕奕象什么?月光照射在寒冷的江面上。这里把仙姑的形貌美与心灵美融为一体来写,当然使人更觉得她“完美无缺”,只能是“神”而不是“人”。“应惭西子,实愧王嫱”二句是对以上描写的概括。既然这位仙姑的容颜使西施自惭形秽,让王嫱深感羞愧,那就等于说,人间天上首屈一指了。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无丝毫瑕疵的人,“奇矣哉”,梦中的宝玉纳闷,他不能不感到奇怪,她究竟“生于孰地,来自何方?”第四层提出这个问题,却并没有回答,其实也无须正面回答,“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信不信由你吧,这样的美人“瑶池”里找不到第二个, “紫府”中的仙女也无人能和她相比。“瑶池”是西玉母所居之处,仙女如云;“紫府”又称“紫宫”,俗谓“仙府”,可想那儿的仙女更多。可是她们都被这位仙姑比下去了,这就进一步烘托出她的美。“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结尾两句,一句设问,一句感叹,再次强调警幻仙姑是“如此的美”。

如上所述,警幻仙姑不同于小说中贾府里里外外的那些男男女女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对于全书的布局和构思来说,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荣、宁二公的“在天之灵”深为宝玉这个不肖后代担忧,担心他会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逆子贰臣,企图让警幻对他“感化教育”,但宝玉毕竟是一块“顽冥不化”的“石头”,因此最终落入“迷津”。这样,也反衬出宝玉顽强的性格和不屈的叛逆精神。

读完了这首赋,读者对警幻仙姑的印象仍然是若有若无,似在虚无缥缈之中,难以捉摸。这是因为作者写的是“神”而不是人,是一个虚幻的“影子”,这样就无须苛求作者一定要把这位仙姑塑造成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

本赋使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而且有意模拟《洛神赋》,不少句子直接从中取意,除去上文提到的之外,又如“若飞若扬”化用“若将飞而未翔”句,“将言而未语”取意“含辞未吐”,“待止而欲行”是“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行难期,若往若还”几句句意的概括,皆可佐证。读者读本赋,联想到曹子建梦宓妃事,就更会感到这位“仙姑”和她生活的“幻境”,虚无缥缈,神秘难测。


《警幻仙姑赋》 - 红楼梦诗词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警幻仙姑赋》

《警幻仙姑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2)。但行处,鸟惊庭树(3);将到时,影度回廊(4)。仙袂乍飘兮,闻兰麝之馥郁(5);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6)。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7)。纤腰之楚楚兮,若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8)。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9);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10),将言而未语;莲步(11)乍移兮,欲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烂灼文章(12)。爱彼之容貌兮,香培玉琢(13);羡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14)。其素若何,春梅绽雪(15)。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16)。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17)。奇矣哉(18),生于孰地(19),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20)。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21)

【注释】

(1) 赋:古代一种文体,起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代,以讲究文采、韵节见长,兼有诗歌与散文的性质。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后称作诗为赋诗。

(2) “方离”二句:方离,正要离开。柳坞,长着杨柳的地方。坞(wù),地势四面高中央凹的地方。乍出,刚刚出来。花房,可作“花圃”解。

(3) “但行”二句:但,只(见)。行处,亦可理解为“走过时”。《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这里以“鸟惊”反衬仙姑的美丽。

(4) “影度”句:(仙姑的)身影在回廊里经过。度,度过,经过,这里有飘然的意思。

(5) “仙袂”二句:仙袂(mèi),仙姑的衣袖。兮(xī),古代诗辞赋中的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兰麝,兰之香如麝香之香。馥(fù)郁,形容香气浓厚。

(6) “荷衣”二句:荷衣,荷叶制成的衣裳。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环佩,古代女子身上佩戴的玉制饰物,行动时碰击发声。铿锵(kēng qiāng),金属、乐器等发出的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

(7) “靥笑”四句:靥笑,即笑靥。靥(yè),嘴角两旁的小圆窝,俗称“酒窝”。云堆翠髻,形容头上发髻如翠云堆起。髻(jì),在头顶或后脑盘堆的头发。唇绽樱颗,嘴唇微张如樱桃。绽(zhàn),裂开,张开。樱颗,樱桃,樱唇,形容美人的嘴,谓其小而红润如樱桃。张宪《太真明皇并笛图》诗:“露湿樱唇金缕长。”榴齿,石榴般(洁白光鲜)的牙齿。

(8) “纤腰”四句:纤(xiān)腰,形容美人的腰纤细柔弱。楚楚,纤弱,娇而无力的样子。《世说新语·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回风舞雪,形容美人纤腰楚楚,有如雪在回风中飘动(回风无力,雪飘亦“楚楚”)。珠翠,珍珠翠玉,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辉辉,光彩鲜明。满额鹅黄,额上描画成嫩黄色(鹅头一般为淡黄色,故称“鹅黄”)。

(9) 宜嗔宜喜:生气也适宜,欢喜也适宜,形容美人无论喜怒都是可爱的。嗔(chēn),生气,发怒,多用于女性。

(10) 蛾眉颦笑:眉头舒展而笑。蛾眉,比喻美人的眉毛。颦(pín),眉头蹙紧,皱眉。这里形容美人含羞而笑时眉头如颦似舒的样子。

(11) 莲步:美人的脚步。孔平仲《观舞》诗:“云鬟应节低,莲步随歌转。”《南史·齐东昏侯记》:“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12) “羡彼”四句:彼,指仙姑。良质,优良的品性。冰清玉润,形容人(这里指仙姑)的品性行为如冰之清、玉之润。高濂《玉簪记·琴挑》:“果然是冰清玉润。”华服,华丽的衣裳。烂灼,形容灿烂生光。文章,文采,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楚辞·九章·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13) 香培玉琢:形容美人姿容如香粉塑造、美玉雕刻而成。培,塑造。琢(zhuó),雕刻。

(14) 凤翥龙翔:像凤一样飞升、龙一样腾起,形容动作轻盈灵巧。翥(zhù),向上飞。

(15) “其素”二句:其素,她的白净(指仙姑的肌肤)。若何,怎样,像什么。春梅绽雪,报春梅花开得白如雪。

(16) 澄塘:清澈的池塘。

(17) “应惭”二句:互文,西施、王昭君感到惭愧,自叹不如。西施、王昭君,详见第六十四回《五美吟·西施》、《五美吟·明妃》注释。

(18) 奇矣哉:奇,不一般,不寻常。矣、哉与下面句中的“乎”,均作感叹词。

(19) 孰地:哪里,什么地方。

(20) “信矣乎”三句:信矣乎,确信(感叹语气)。瑶池,传说位于昆仑山上,为西王母(神话中的美女)居住的地方。《史记·大宛列传赞》:“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不二,唯一。紫府,紫宫(紫微宫)上仙人居住的府第。紫宫,星宿名,有星十五颗,在北斗星以北。无双,与“不二”同义。

(21) “果何人”二句:果何人,究竟是谁。如斯之美,这样(的)美啊。如斯,如此这般。也,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

【译文】

这名女子想是才离开依依杨柳林,刚走过鲜妍春花圃。她一路轻歌曼舞而来,庭树上的鸟儿吃惊、自惭地飞去了;她的倩影在曲折雅致的廊檐下蹁跹而过。

道骨仙风的她,长袖一飘动啊,就可闻到麝香一样浓烈的兰香味;荷叶制成的衣裳一摆动啊,又可听到腰间玉佩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她笑起来两颊上的酒窝像春桃般娇艳啊,头上的乌云发髻如翠峰般叠起;朱唇微张像樱桃般可爱啊,石榴般洁白的牙齿含吐着阵阵甜香。纤腰袅娜娇而无力啊,仿佛雪花在回风中飘舞;发际的珍珠翠玉闪闪生光啊,满额上描画了晶莹的鹅黄。

她时隐时现于花丛中啊,像在生气又像在欢喜——生气欢喜总相宜;她徘徊流连于荷花池畔啊,像要起舞又像要飞扬——起舞飞扬都得体。她舒展紧蹙的眉头微笑啊,像要说话还未说出来;她刚刚迈开莲步啊,像要停住又像要前行。

我羡慕她的优秀品性啊,纯洁过冰、晶莹过玉;我羡慕她的华丽衣裳啊,花纹绚丽、色彩斑斓。我爱慕她的花容月貌啊,香粉塑形、玉石雕状;我爱慕她的神态韵致啊,凤翔轻盈、龙腾灵巧。

她的白净像什么?早春的梅花斗雪开放。她的纯洁像什么?秋天的菊花披层薄霜。她的娴静像什么?孤松生长在空旷山谷。她的艳丽像什么?彩霞映照在清澈池塘。她的文雅像什么?长龙游荡在曲折碧潭。她的神采像什么?朗月照射在冬夜寒江。

这个美人啊,让西施惭愧,让王昭君失色。这个美人啊,太鲜见不凡了,你生在什么地方?你又从什么地方来?这个美人啊,使人确信:是昆仑山瑶池独一无二的西王母化身,或是来自上界紫府天下无双的仙女。究竟是谁啊?才有如此这般美丽!

【鉴赏】

警幻仙姑是宝玉游太虚幻境“节目”主持人;《警幻仙姑赋》好在哪?缺点又在哪?

宝玉在秦氏房中睡中觉,因秦氏房中宛如仙境、秦氏美若天仙,多情公子宝玉睡下后便很快入梦,恍恍惚惚跟了“仙女”秦氏进入上界仙境。宝玉正在欢喜之时,即碰见了一位神仙姐姐轻歌曼舞而来。神仙姐姐“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于是就很自然地引发曹雪芹“有赋为证”。

古代小说如唐宋传奇、明清小说中每当女子,尤其是女主人公出场时,作者先来个“有诗为证”、“有词为证”,是十分普遍的。但是像曹雪芹“有赋为正”,而且又“证”得非常“复杂”,却极其罕见,“棋高一着”,算得上是上品;但比起宋玉的《高唐赋》、曹植的《洛神赋》等专门描摹美人、女神的“专赋”来,却又显得“棋艺平平”,只能算是泛泛之作,不仅表现手法有模仿之嫌,甚至一些句子还套用了它们的现成句子。不过我想,描摹一个女子的外表美,总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宋玉、曹植等“先下手为强”,就有了“专利权”,后人很难再创新、突破,而一旦描摹了“不外乎”方面,又会被人说成是模仿、落入俗套。这不像描写一名女子的思想性格、命运作为,可以有无限方面,哪个作家都可以创新、突破,作为文学大师的曹雪芹更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创新、突破,如他在《红楼梦》后来的情节中所作的《芙蓉女儿诔》,赋体、骚体结合,前无古人,精彩绝伦。

此篇赋可分成七节。(一)总写仙姑的美。用依依杨柳林、鲜妍春花圃衬托仙姑的美,又用鸟儿吃惊、自惭地飞去反衬仙姑的美,都是在说仙姑的整体形象美。(二)行动美。因为当时仙姑正从山后转出来,就先说她的“转出来”瞬时美:长袖飘动浓香散发,衣裳摆动佩饰叮当,这美具有道骨仙风的特点。(三)静态美。仙姑走近了,于是描写她近在眼前的静态美,主要说她的面容美:满额鹅黄,两颊上有小酒窝,樱桃小口,石榴般洁白的牙齿;发式美:发髻如翠峰叠起,发际珍珠翠玉生光。静态美中特别描写到仙姑的纤腰:娇而无力,不胜支持,有如回风吹雪那样。(四)娇态美。凡描写美人外表美的少不得描写其娇态,这里亦然:以花掩面,如嗔似喜;回眸一瞥,欲离开又不前行;因为她是仙女,所以像要起舞,又像要飞扬;并对你含情脉脉,欲言又止。(五)姿容玉质美。这位神仙姐姐花容月貌,冰清玉洁,香粉塑形,玉石雕状。有趣的是,这一节是通过省主语“我”的爱慕来描写的。(六)精神慧质美。这一节通过一连串的设问排比、一连串的比喻,从外表到内心,从静态到动态,写尽了仙姑的精神慧质美,比喻形象生动,语言情真意切,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美好印象。(七)总结仙姑的美。历史上一致公认的大美人西施、王昭君都感到惭愧,自叹不如,可见这位神仙姐姐有多美了!全篇结句干脆说她是仙女中的大美人西王母的化身、上界紫府里的仙女,仙姑之美美到“最高级别”了。

本回内容是宝玉游太虚幻境全过程,警幻仙姑是宝玉游太虚幻境“节目”主持人,对于她的出场,曹雪芹安排这么长的一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显得太长、太“复杂”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因仙姑美极,居住的地方是“人迹稀逢,飞尘不到之处”,又因宝玉心想“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虽然失了家也愿意的”,有评论家认为这是寄托了曹雪芹的某种理想。我以为这种认识未免牵强附会。曹雪芹在本回的主要意图是,预示《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上众多女子的命运走向及最后结局,另外通过警幻仙姑的身份职责,以及她对宝玉的告诫宣扬“警思想”,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意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