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游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 《西游记》鉴赏
  • 章回提要
  • 总体鉴赏
  • 人物鉴赏
  • 名段鉴赏
☚ 蓼洼埋玉   《西游记》鉴赏 ☛

《西游记》

《西游记》

明代中叶的优秀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人,后徙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西游记》100回,是作者根据历代民间传说、话本等无名作者的作品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绚丽多彩的神话小说。故事取材于历史上玄奘西天取经的真人真事。在唐人笔记、南宋话本中就记述了不少唐僧取经的故事。到元代(最迟至明初)出现了更加完整生动的《西游记平话》,主要内容已与吴承恩的《西游记》非常接近。《西游记》全书内容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7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第二部分(8~12回)写唐僧身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故事,说明取经缘由。第三部分(13~100回)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以及沙僧、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一路上与各色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经81难,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他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降妖除怪在书中占突出地位,取经的目的则退居到大背景上的次要位置,甚至只具象征意义。而孙悟空具有了《水浒传》中人物嫉恶如仇、为民除害的品格,这是现实社会阶级矛盾和对立的产物。书中写了祭赛国、朱紫国、灭法国等9个人间国度,所用多为明代官制,国王多是昏君……这些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对唐僧的批评多于肯定,他恪守封建礼教和宗教信条,迂腐顽固、颠倒是非,由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变成一个被讽刺嘲笑的对象,这是《西游记》与传统的取经故事很大的不同处,也是取经故事在历史的流变中经历代人民加工、创造的结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正是《西游记》的社会意义和思想特色。幽默讽刺和浪漫主义的幻想相结合,构成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人物塑造上、又把人性,神性与动物的自然属性有机巧地结合,将一个个书中角色写得活灵活现、行动逼真、个性鲜明,既神奇,又有强烈的现实感。描绘出一个如此完整的神话世界。《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两代,有续作、补作《西游记》的小说多部出现,并被改编搬上舞台,足见其影响之大。

现存《西游记》最早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唐氏世德堂《新刻出象宫板大字西游记》。万历三十一年(1603)书林扬闽斋刊本。明崇祯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清代出现多种版本,主要有清初刊本《西游证道书》、康熙丙子(1696)刊本《西游真诠》、乾隆戊辰(1748)晋省书业公记刊本《新说西游记》、乾隆已巳(1749)其有堂刊本《新说西游记》、嘉庆已卯(1819)护国庵刊本《西游原旨》、道光已亥(1839)德馨堂行本《通易西游正旨》等。1954年作家出版社据明刊世德堂本为底本,参校清代其他版本整理出版排印本。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西游记》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西游记》

 小说。吴承恩作。100回。作品是根据大量的民间传说与神话进行再创作而成。山上一石,经多年修炼,化为一猴,名孙悟空,他学得了仙法,由于不受玉皇大帝重用,遂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收伏,命他保大唐玄奘和尚到西天取经。他与猪八戒、沙僧等保护唐僧,在去西天的路上降妖除魔,经历了八十一难,经于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他们也都得成正果。作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民追求理想、战胜自然、反抗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同时通过对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妖魔的描写,揭露了现实中那些昏君恶臣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反抗精神的赞许。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神奇瑰丽的幻想。作者还善于运用嘲笑和讽刺的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和组织情节,结构上以取经为主线串起一系列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故事。语言有韵有散,生动诙谐,吸取了民间说唱文学的精华。

《西游记》原文和解析 - 明清小说 - 可可诗词网

《西游记》

西游记

明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二十卷一百回。又名《西游记传》、《西游证道书》、《西游真诠》、《西游原旨》、《通易西游正旨》。题“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清吴玉搢《山阳志遗》、阮葵生《茶余客话》等据《天启淮安府志》吴承恩名下有《西游记》,以为吴承恩所撰。此说为胡适、鲁迅等认定,成通行说法,然也有人对此持疑议。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山阳(今江苏淮安)。成书于明隆庆初年。

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本《西游记》正文书影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书林杨闽斋刊本《西游记》扉页书影

明崇祯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正文书影

清初原刊本《西游记》目录书影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书林杨闽斋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崇祯李卓吾评本,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日本内阁文库;清初原刊《西游证道书》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芥子园刊《西游真诠》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清乾隆书业公记藏板《新说西游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乾隆十四年(1749)其有堂刊《新说西游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文盛堂刊《西游证道书》本,藏浙江省图书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刊《西游真诠》本,藏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嘉庆十三年(1808)栖云山藏板《西游原旨》本,藏甘肃省图书馆;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护国庵刊《西游原旨》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清道光十九年(1839)德馨堂刊《通易西游正旨》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十年(1884)校经山房刊《西游真诠》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光绪上海味潜斋石印《新说西游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金陵世德堂刊本、书林杨闽斋刊本、清初原刊本、其有堂刊本、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刊本及护国庵刊本等,1985年中国书店影印上海味潜斋石印本,1989年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排印本,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排印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书林杨闽斋刊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91年齐鲁书社“明代四大小说”、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李卓吾评本,1993年中华书局排印清初原刊本。

东胜神洲海外傲来国花果山顶有一仙石,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而内育仙胞。一日仙石迸裂,产一石卵,见风而化作一石猴,因勇探瀑布飞泉,发现水帘洞,被众猴奉为“美猴王”。猴王领群猴在山中自由自在数百载,偶闻仙、佛、神圣三者可躲过轮回,与天地山川齐寿,遂独自乘筏泛海,历南赡部洲,至西牛贺洲,终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为须菩提祖师收留,赐其法名孙悟空。

悟空在三星洞悟彻菩提妙理,学到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之术后返回花果山,一举剿灭妖魔混世魔王,花果山狼、虫、虎、豹等七十二洞妖王都来奉其为尊。悟空闯东海龙宫,强索得重一万三千斤、大小随意的定海神珍铁——如意金箍棒为武器。又与牛魔王等结为兄弟,日逐讲文论武,弦歌欢舞。一日被阴司按簿勾去,遂大闹幽冥,于生死簿上勾去所有猴属之名。龙王和冥王上表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奏请至花果山招安。

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本《西游记》插图书影

悟空随金星上天,被封弼马温,后知官小,反下天宫,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托塔天王等领天兵擒拿,为其所败。太白金星复至花果山招安悟空上天,封齐天大圣。代管蟠桃园时偷吃王母蟠桃,因怪王母未请其赴蟠桃会,遂闹乱会场,又乘醉闯入三十三天太上老君兜率宫,偷吃仙丹后逃回。玉帝派十力天兵至花果山擒妖,为悟空所败。观音荐灌口二郎神参战,悟空与其赌变化神通,不料为老君自天上掷下金钢琢打中,被擒。悟空被绑斩妖台,刀砍枪刺、雷打电击,终不能损,又被推入老君八卦炉中锻炼。七七四十九天后,悟空推翻八卦炉,舞金箍棒,闹乱天宫。诸天将不能敌,玉帝只得请来西天佛祖。如来法力无边,悟空无法跳出其手心,被压于五行山下,饥餐铁丸、渴饮铜汁度日。

五百年后,如来因“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所以造经劝善,需一个东土之人“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西天来求取真经,劝化众生。观世音菩萨携木叉行者往东土寻取经人,路上收服两个妖魔:一个原为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破玻璃盏,被玉帝贬在流沙河受苦;一个本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因带酒戏嫦娥,被打下凡尘投胎为猪形,在福陵山云栈洞为妖。观音替他们取法名沙悟净和猪悟能,叫他们等取经人来,保护取经人西去。观音又请玉帝饶恕犯法的西海龙王之子,将其送于深涧中,只等取经人来,为取经人作个脚力。行至五行山,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表示愿意悔过,观音也令其等唐国取经人来,“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

此时东土大唐太宗皇帝在位。有泾河老龙犯了天条,第二日午时三刻由人曹官魏徵处斩。魏徵是太宗驾下的丞相,老龙于是请太宗解救。太宗梦中允龙王之请,第二日退朝后留魏徵对弈,以拖过午时三刻。不料魏徵午时睡着,梦斩泾河龙。老龙地府状告太宗,冥王拘太宗三曹对案,赖魏徵托酆都判官崔珏偷改生死簿,又得还阳。太宗派刘全地府进瓜果,又因在地府见冤魂无数,遂决定建水陆大道场,选一名有德行的高僧主持法会。众臣举洪福寺和尚陈玄奘。玄奘前身是如来弟子金蝉,因无心听讲,被贬凡尘,从小经历种种磨难。

明崇祯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插图书影

清初原刊本《西游记》插图书影

观音到长安,与木叉变成癞头和尚,献袈裟、锡杖于唐王,使唐王赐与玄奘。又于法会上现身,指示西天有“大乘佛法三藏”,可度亡脱苦,消无妄之灾。玄奘因向唐王请命去西天取经。唐王与玄奘拜为兄弟,又命其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与文武百官送其西行。

三藏骑御赐白马,与两名侍者,一路出大唐西界,在双叉岭被老虎精变成的“寅将军”将其两名侍者食尽,三藏独得逃生——此为三藏取经初出长安第一难。前行遇猛虎、长蛇,为猎户刘伯钦所救。伯钦送三藏至两界山,猛听得山下有人大叫“我师傅来也!”原来此山就是五行山改名,山下压着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三藏揭去山顶如来金字压帖,悟空裂山跳出,拜三藏为师。

路遇六个毛贼剪径,被悟空打死。三藏怪悟空无慈悲好善之心,悟空使性子,一筋斗云转回东洋大海。东海龙王劝其收心保唐僧取经,以成正果,因又转回。在此间隙,观音赠三藏一领直裰、一顶花帽,又教他一篇“紧箍咒”。三藏哄悟空戴上花帽,一念紧箍咒,悟空痛得打滚,原来那花帽是如来所赐紧箍。悟空只得侍奉唐僧奔西而进。

路经蛇盘山鹰愁涧,唐僧的白马被涧里玉龙吞下肚去。观音将玉龙变成白马,供三藏乘骑。行经观音禅院,院主金池长老放火烧禅堂,欲烧死师徒二人,霸占三藏袈裟。结果整个观音院都被烧掉,唐僧师徒安全无恙。不料袈裟却被黑风山黑风洞的黑熊精乘机盗去,观音来用宝箍收复熊精,带回落伽山做守山大神。

路经高老庄,悟空收伏入赘于庄上的猪悟能。唐僧因其自称断了“五荤三厌”,又替他起别号叫“八戒”。过乌斯藏界,三藏在浮屠山得乌巢禅师所授《多心经》。途经八百里黄风岭,唐僧被黄风怪摄入黄风洞。悟空到小须弥山请来灵吉菩萨收服黄风怪,原来此怪乃灵山下得道的黄毛貂鼠。

至八百里流沙河,收伏沙悟净。唐僧与悟净落发,以其有和尚家风,又叫其“沙和尚”。师徒四众渡河西行,遇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和黎山老母变成一母三女试禅心。八戒凡心未退,被绑吊在树上。经万寿山五庄观,悟空偷镇元子大仙“人参果”,又推倒人参果树,为大仙所困。悟空三岛求方,最后到南海请来观音,用手执净瓶中的甘露救活人参果树。

至白虎岭,尸魔欲害三藏,初变少女,次变老妇,三变老公,均被悟空识破。悟空三打白骨精,而唐僧不识,怪其屡伤人命,念紧箍咒,将其赶走。悟空无奈,纵筋斗云返回花果山。此时,西行路上,唐僧师徒为碗子山波月洞黄袍怪所困。八戒到花果山义激猴王,行者复回,打败黄袍怪,扫荡波月洞,救出被掳去的公主。妖怪乃天上二十八宿之奎木狼,被收上天。

唐僧复得悟空,四众共诣西方。平顶山遇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要吃唐僧,师徒尽数被拿入洞中。悟空脱身独自与二妖苦斗,反复变化,进出腾挪,终于战胜二妖,尽得其宝。二妖是太上老君看炉的童子,被观音借来托化妖魔,再试师徒真心。行至乌鸡国,救活被妖魔推下井中淹死的国王。妖魔是文殊坐下青毛狮子所化,受佛旨来此。前至号山,牛魔王的儿子圣婴大王红孩儿使妖风摄去唐僧。悟空兄弟寻到枯松涧火云洞,为红孩儿三昧真火所败。请观音来收服红孩儿,成了菩萨座下“善财童子”。

黑水河剿灭要吃唐僧肉的西海龙王之甥小鼍龙。车迟国有虎、鹿、羊三怪变化的虎力、鹿力、羊力大仙蛊惑国王。悟空与其赌赛求雨,又比云梯坐禅、隔物猜枚,皆胜。最后比砍头、剖腹、油锅洗澡,悟空法术高强,三怪死于非命。通天河妖怪作法将唐僧掳入水府。悟空到南海,查出妖怪原是菩萨莲花池中的一尾金鱼,观音鱼篮收伏。通天河老鼋渡师徒过河,求代问佛祖自己何时可得人身。

金兜山遇独角兕大王,如来暗示妖魔来历,悟空因请其主人来收服。原来此怪是兜率宫太上老君座下青牛下界。唐僧与八戒喝了西梁女国子母河的水,腹中有孕,悟空到解阳山破儿洞,战败牛魔王之弟如意真仙,取到落胎泉水,方脱此难。女王要招赘唐僧,悟空叫唐僧佯作答应,再设计走脱。不料毒敌山琵琶洞女妖乘机弄旋风摄走唐僧,悟空、八戒均被女妖螫伤。原来此怪乃蝎子精,悟空上天请昴日星官灭之。

前行遇草寇拦路,被悟空打杀。唐僧怪悟空杀人,执意驱逐。悟空无奈,至南海求诉观音。一妖趁间变作悟空模样打倒唐僧,抢走行李包裹。真假猴王恶斗,不分胜负,先后到观音、玉帝等处,均莫能辨,最后打上灵山,如来指出假悟空是六耳猕猴所变,使现本身,被悟空打死。路阻火焰山,惟牛魔王之妻、红孩儿之母铁扇公主之芭蕉扇可以灭火,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力,终于得宝扇灭火过山。至祭赛国,除掉偷窃金光寺塔佛宝的乱石山碧波潭万圣老龙九头虫驸马。经荆棘岭,八戒变巨大法身挥钯开路。黄眉大王设“小雷音寺”,唐僧师徒又被擒,悟空请来弥勒佛收伏妖王,原来妖王是老佛司磬的黄眉童子。七绝山红鳞巨蟒在驼罗庄为害,被悟空、八戒除掉。前路稀柿衕路道堵塞,臭秽无比,八戒变成大猪拱开一条道路。

朱紫国悟空医得国王宿疾,又战败掳去王后的妖精赛太岁,观音收妖,原来此怪是观音跨下金毛犼,偷来此间与国王消灾。前行杀死盘丝岭七个蜘蛛精并其师兄黄花观老道蜈蚣精。狮驼岭青狮、白象和大鹏三怪拦路想吃唐僧肉。悟空苦战,误以为唐僧被吃,上灵山哭诉佛祖,佛祖宣文殊、普贤收妖,原来青狮、白象乃二人坐骑,佛祖又亲降大鹏。

比丘国妖道与白面狐狸迷惑国王,悟空杀死狐狸,妖道被寿星收去,原来是寿星坐骑梅花鹿偷下凡尘。陷空山无底洞地涌夫人摄去唐僧,要与之配合,悟空请来李天王、哪吒带天兵将其收服,原来妖怪是灵山下金鼻白毛老鼠精。至灭法国,悟空夜里拔毫毛变无数小猴,将国王、宫妃和五府六部官员头发统统剃去,迫使国王皈依佛法,并改国名为“钦法”。

打死阻路的隐雾山艾叶花皮豹子精后,到天竺国凤仙郡,悟空代郡主求雨。玉华王三位王子拜悟空兄弟为师,悟空打死偷兵器豹头山黄狮精,黄狮祖翁竹节山九灵元圣率众狮精攻城,掳去唐僧并玉华王。悟空求得其主人太乙救苦天尊收之,老魔原为其坐骑九头狮子。路经金平府,除去青龙山玄英洞辟寒、辟暑、辟尘三个犀牛精。抵天竺国都,悟空识破欲借抛彩球招亲与唐僧配合的假公主,太阴星君收假公主,原来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偷下凡尘。过铜台府地灵县,师徒被诬入狱,悟空唐僧师徒终于到达灵山,过凌云仙渡,唐僧脱胎换骨。四众拜见如来,如来命阿傩、伽叶传经。二人向唐僧索要人事不得,便将无字经本交于四众。燃灯古佛见之,命白雄尊者扯碎经包,唐僧师徒发现经本无字,返回告请如来。如来也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唐僧只好将紫金钵盂奉给阿傩,领到五千零四十八卷真经。

清光绪上海味潜斋石印本《西游记》插图书影

如来命八大金刚送唐僧师徒返回东土。观音察看唐僧所历诸难簿子,共八十难,因命揭谛赶上金刚,再生一难。唐僧师徒坠落通天河西岸,老鼋来驮其过河,因怪唐僧忘记代自己向佛祖问归宿之事,将众人淬下水去,终成八十一难之数。师徒遂被金刚送回东土。

经一十四遍寒暑,太宗喜接得唐僧师徒,因作《圣教序》以彰唐僧之功。唐僧正在雁塔寺登台诵经,被金刚导引,师徒四人并白马复转灵山。如来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和尚为金身罗汉,龙马为八部天龙马。


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西游记》

《西游记》

长篇小说。明人吴承恩著。关于本书的作者,明陈元之《刊西游记序》说:“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明天启《淮安府志·艺文志一·淮贤文目》将其归于吴承恩名下。清刘一明《西游原旨序》称其为“元初长春邱真君之所著也。”清俞樾《九九消夏录》说:“《千顷堂书目》,有僧宗泐《西游集》一卷。……今俗有《西游记演义》,托之邱长春,不如托之宗泐,尚是释家本色。”近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说:“《西游记》世人多以为是元朝的道士邱长春做的。”“实则做这《西游记》者:乃是江苏山阳人吴承恩。”关于本书的主旨,清刘廷玑《在国杂志》说:“《西游记》为证道之书,邱长春借说金丹奥旨,以心风意马为根本,而五众以配五行,平空结构,是一蜃楼海市耳。”清王韬《新说西游记图像序》说:“《西游记》一书,出悟一子手,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登仙籍。”清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批》说:“《西游记》一书,古人命为证道书,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至谓证仙、佛之道,则误矣。”明人谢肇淛《五杂俎》说:“《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服,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清张含章《西游正旨后跋》说:“我祖师托相作《西游》之太义,乃明示三教一源。故以《周易》作骨,以金丹作脉络,以瑜迦之教作无为妙相。”清刘一明《西游原旨序》说:“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明《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第七十六回总批说:“妖魔反复处极似世上人情,世上人情反复乃真妖魔也,作《西游记》者不过借妖魔来画个影子耳。”近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说:“说到这书的宗旨,则有人说是劝说;有人说是谈禅;有人说是讲道;议论纷纷。但据我看来,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如果我们一定要问他的大旨,则我觉得明人谢肇淛所说的……几句话,已经很足以说尽了。”近人胡适《西游记考证》说:“美猴王的天宫革命,虽然失败,究竟这是一个‘虽败犹荣’的英雄。”又说:西游记“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关于本书艺术上的成就,明陈元之《刊西游记序》说:“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谑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类以明意。于是其言始参差,而俶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明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说:“《西游》一记,怪诞不经,读者皆知其谬。然据其所载,师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动止,试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摸索,亦知其出自何人。”清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批》说:“《西游》一书,不惟理学渊源,正见其文法井井。看他章有章法,字有字法,句有句法,且更部有部法,处处埋伏,回回照应,不独深于理,实更精于文也。”清王韬《新说西游记图像序》说:“其所述神仙鬼怪,变幻奇诡,光怪陆离,殊出于见见闻闻之外,伯益所不能穷,夷坚所不能志,能于山经海录中别树一帜,一若宇宙间自有此种异事,俗语不实,流为丹春,至今脍炙人口。”明谢肇淛《文海披沙》说:《西游记》“载玄奘取经西域,道遇魔祟甚多,读者皆嗤其俚妄。余谓不足嗤也,古亦有之。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伐蚩尤,迷大雾,天命玄女授指南车;禹治水桐柏,遇无支祁,万灵不能制,庚辰始制之;武王伐纣,五岳之神来见,太公命时粥五器,各以其名进之。至《穆天子传》、《拾遗记》、《梁四公》又不足论也。《西游记》特其滥觞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神话小说。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揭示了天宫、地狱、佛国、人间以及魔窟妖洞种种黑暗腐朽的现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艺术形象,寄托了作者理想的人格和铲除社会不平的政治主张。艺术上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展现了一个又一个瑰丽多姿的幻想世界,把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了顶锋。语言幽默诙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