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江月》 - 辛弃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江月》 - 辛弃疾

辛弃疾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又是一首醉中露傻的妙品。读了它,我们不仅闻到了一阵阵美酒的芳香,而且感到了一股股逗人的傻气。

词的上片写醉意醉言,下片写醉态醉行,通篇围绕“醉”字做文章。“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这是写醉意。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可是一直不受重用。一一八二年始,他不得不闲居上饶农村,一住就是二十年。他的报国壮志无法实现,心情十分苦闷,只能借酒浇愁,每每在酣醉中求得一时欢乐,故言“醉里且贪欢笑”。“且贪欢笑”一语,包含了一言难尽的愁闷,流露了无数不得已而为之的痛苦。如果说,首句尚无多少醉意,那么,次句就醉意十足了。在诗人来说,闲居饮酒,寂寞无聊,有的是时间,可是,他却说出了与实情不一致的醉话:“要愁那得工夫”,可见醉意很浓了。酒瓶一打开,诗人就急于将自己的心灵浸入酒杯之中去避愁,不想再留出时间让忧愁来纠缠和折磨自己,这正反衬了诗人忧愁之深。醉汉免不了说醉话,出狂言。“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便是诗人醉后的狂语。《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古书不能尽信,也不可不信;但诗人于此却一古脑儿加以否定说:近来才知道古人的书是不能相信的,凡是你相信了的地方,没有一处不是错的。诗人竟说出如此不合道理的狂话,看来真是醉得厉害了。然而,读者千万不可误会:这并非诗人真的对古书采取了一种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而是他不满现实的思想流露——在现实生活中,无所谓是非曲直,无所谓善恶邪正,用古书上讲的道理去衡量,一件也对不上号。因此,“信著全无是处”,是狂话,也是反话,是诗人醉中吐出的愤激之辞。

读到词的下片,我们更感到诗人已经沉入醉乡了。一个醉倒于松树之下的老人,竟把松树当作朋友,与之对话,与之交流感情,这岂止是现出了一副可掬的醉态?简直是露出了令人发噱的傻相。一个“问”字,立刻将松树人格化,沟通了人与树之间感情联系的渠道;同时,也喷发出因醉而产生的傻气。“问”,是主体(诗人)向客体(松)传达意向;“疑”字的使用,则引出了客体意向向主体的回流,使松树更具人格特点,并通过“扶”字表现松树对诗人的关心和爱护,二者便发生了感情的交流。但是,这一切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诗人醉眼中的幻觉,因此,“松动要来扶”实际表现的是诗人的醉态。可是,诗人竟把幻觉当成了真实,出于“醉人不肯认醉”的好强心理,又做出了傻事:“以手推松曰去”——推开好心好意来搀扶他的松树,叫它走开。诗人于下片用“昨夜”开头,说明这一切令人好笑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昨天晚上;但诗人一夜过后仍然如此陶醉,如此津津乐道。不但反映了诗人的宿酲未解,而且强化了诗人的“醉里贪欢”,极好地照应了作品的开头。诗人抗金救国的壮志不能受到别人的理解,闲居中只得醉卧松下,与松为友,这就更加深沉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闷和寂寞。由此可见,词的下片写自己的醉态,决非闲笔,而是与上片意脉相通,是对作品主题更深入的开掘。


《西江月》 - 辛弃疾 - 怨趣怪诗 - 可可诗词网

《西江月》 - 辛弃疾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 宜游, 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这首词题下注:“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从表面上看作者离尘遁世,不问国事, 只是在说着完粮纳税,柴米油盐的家务俗事,其实都不是由衷之言,而是正话反说。正话不作正面说,偏去故作反语,有的是出于讽刺,有的是为了反击,还有的是因不便或不愿直言其事,而辛弃疾则是有着绝望的隐衷,故而说反话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正”与“反”,本来是互相对立的,然而却能让人从“反”的方面去理解“正”的内容,这主要是靠了化“反”为“正”的艺术创造,显示了相反相成的机趣。

辛弃疾是一个以毕生精力从事抗金事业的人。他的词,词风豪放,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感情,鲜明地反映了南宋时期抗金和降金这一主要的社会矛盾。而这首词,其放浪回荡的闲适之声,分明包藏着他素志未酬的痛苦,是他内心不平的折光。从他的反话里,人们可知他是在以“反”作为“正”的手段,抨击着南宋统治者苟安误国的罪恶行径。

诗人叹息“万事”如同过眼的云烟,年华易老,有着“蒲柳常质望秋先零”(《晋书》)般的无穷感慨。在这叹息与感慨中,不正裹挟着他对南宋统治者长期贬放他于地方官任上,致使他过着“投闲置散”的生活的不满吗?在他罢官后的“而今”——“何事最相宜”呢?这一提问,词锋锐利,曲折地说出了他无法为恢复中原失地而效力的怨恨,于是“宜醉”、“宜游”、“宜睡”的自答,就音流弦外,令人思之了!尽管他有兼济天下的雄心,但自己眼看着岁月消逝却一直得不到起用,那除了“醉”、“游”、“睡”,还能有什么事可干呢!诗人并不愿意在“醉”、“游”、“睡”上浪费时光,而偏偏说这样做是“最相宜”的,非要如此为也,实属无奈也!在那个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里,抗战志士的壮志不能实现,竟要在喝酒、纵游、奢睡里打发日子,国家腐败到何等程度,也就不难想象了!话不直说,却以隐为显,发人深省。

上阕, 已见到反话中藏有正意,而下阕则更见到正意通过反话来表达的特殊效果。诗人嘱咐儿辈们把家务经营管理好,说他这个华发苍颜的老翁仍旧能够做些“管竹”、“管山”、“管水”,的事情。这是他苦闷中寻求安慰的心情反映,也是他无聊中希望解脱的精神状态。如此看来,他果真是忘掉现实了吗?并不,他早就怀有“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的心愿,可如今这心愿已付之东流,这里只不过是在寂寞中度过悠悠光阴,在痛定思痛中饮恨吞悲罢了。他一时一刻也忘不掉要管光复大事,又偏偏要说只管身边闲事,所言的和所想的大不协调,然而却在他对南宋统治者的彻底绝望中表现了本质的协调!

这首词若用陈规惯例来写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及受贬的感慨,那就难显曲巧的机趣,而用反话出之,就能在透过词的字面所抒写的悠闲心情去窥视到他骨子里所流露的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嘻笑之怒,甚乎裂眦”,辛弃疾一反常情常态,正话反说,藏敛锋芒,则越发见到锋芒毕闪,其“反”中有“正”的机趣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