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荔枝图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荔枝图序》

唐·白居易2

荔枝生巴峡间3,树形团团如帷盖4。叶如桂,冬青;华如橘5,春荣6;实如丹7,夏熟;朵如葡萄8,核如枇杷,壳如红缯9,膜如紫绡10,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1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12,南宾守乐天13,命工吏图而书之14,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本文是白居易为所绘的“荔枝图”所作的说明,故称“序”。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有《白香山集》。3巴峡:四川东部三峡一带。4 帷盖:车的帷幔和篷子。5华:花。6荣:草类开花,此指荔枝树开花。7丹:即朱砂。8朵:此指颗粒状的果实。9缯(zeng):绸子。10膜:指荔枝果壳内的一层薄膜。绡(xiao):生丝织品。11醴(li):甜酒。酪(luo ):奶制品。12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元和:唐宪宗年号。13南宾守:南宾太守,当时白居易任此职。唐代忠州又称南宾。14工吏:指画工。

【析点】 荔枝,南方水果的佳品、珍品。在古代,北方人不要说品尝,恐怕见到的也不多。而且由于唐代贵妃杨玉环之嗜食,荔枝又关连着多少悲喜惨烈的故事,人们自然想要了解此物,所以白居易到荔枝产地忠州后,才派人绘图并亲自著文介绍荔枝的特质。

白居易对荔枝所作的介绍,由树、叶、花写到果实;对果实又由外写到内,由形写到色再到味。这一番介绍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层次分明,详略得体。清人莫友棠说:“大抵写物赋体难肖者,则当以比体肖之”(《屏麓草堂诗话》)。白居易写荔枝,一连用了十个比喻状荔枝之形、色、味,十种喻体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习见,使未见荔枝者借助以往的经验得以对荔枝产生具体印象,可说是深得“以比体肖之”之法。但白居易并不认为自己状物已臻极致,所以他说“大略如彼,其实过之”,使读者不死于作者句下,这更是白居易以比肖物的科学态度。他最后又提醒人们,荔枝“若离本枝”,一二三日则色香味俱变,这是告诉那些“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且莫被所见的具体物象迷惑,此亦其咏物的匠心吧!


《荔枝图序》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其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白居易集笺校》)

注释①巴峡间——长江三峡一带。巴,今四川东部。②华——通“花”。③荣——开花。④朵——指荔枝颗粒状的果实。⑤醴——甜酒。酪,用果实煮成的浆。⑥南宾守——唐代忠州又名南宾郡,白居易因做过忠州刺史,故自称南宾守。守,太守。⑦图而书之——绘图并写上这篇序。⑧“识而”句——见过荔枝却没能见到过摘下三日内的新鲜荔枝的人们。

赏析荔枝是一种珍奇水果。当年唐玄宗为博得杨玉环一笑,不惜派驿马跋山涉水,传送鲜荔枝进京,于是杜牧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苏轼被贬南疆,曾慨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小小的荔枝果一次次闯入了文学家的视野,更显名贵。白居易这篇《荔枝图序》全面、客观地描述了荔枝的珍奇名贵之处。

荔枝原产广东、福建等地。唐代,长江三峡一带也有出产。白居易生长在北方(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下邽),没见过荔枝。元和十四年(819)至十五年(820),他任忠州刺史,一入川便对那里的荔枝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让画工绘图,自己又写了这篇序。

本文在写作上有两个特点。首先,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作者说明荔枝的形态,从“冬青”、“春荣”、“夏熟”的生长规律,到树冠、枝叶、果实的形状及果实离枝后的变化情况,一一道来,有条不紊,使读者对荔枝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荔枝除了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食用价值。作者所要说明的重点正是在荔枝果实上。文中对其形、色、香、味都有详尽的描绘,更加深了读者对荔枝的印象。

其次,全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第二句开始,作者连用十个比喻,尤其是对荔枝果实的外形、瓤肉、浆味的介绍,调动了读者能够见到的葡萄、枇杷、红缯、紫绡、白雪及所能尝到的醴酪作喻,让荔枝集众美于一身,更是令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香,如尝其味,垂涎欲滴。生动的比喻,充分显示了作为诗人的白居易丰富的想象力与形象的表现力。

这篇序文虽是客观地介绍荔枝,但也掩不住作者满心的赞美之情。作者对荔枝描绘一番之后,又说“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有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尽荔枝的珍奇诱人处之感。荔枝不耐久藏,将其鲜活的“瞬间”永久“定格”在画布上,年年岁岁,常见常新,似乎只有如此方能了却作者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没见过鲜荔枝的人们一饱眼福。行文中处处流露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比说明文平实的一般文风更多些盎然趣味。这篇序文写于作者离任忠州刺史前夕,我们从作者“命工吏图而书之”的举动,不是可以读出他对荔枝深深的留恋之情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