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鞋脚》的编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草鞋脚》的编选 《草鞋脚》的编选1934年,美国友人伊罗生(哈罗德·伊萨克斯)为了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学革命情况,决定编译一本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集。鲁迅和茅盾应邀承担了编选工作,拟定选入二十三名作家七个方面题材的26篇作品。计有:关于农村生活的《禾场上》(征农)、《多收了三五斗》(叶绍钧)、《一千八百担》(吴组缃)、《五十元》(王统照)、《春蚕》(茅盾);关于工人生活的《水棚里的清道夫》(欧阳山)、《倾跌》(草明女士)、《一件寻常事》(张天翼);关于“一二八”及东北义勇军的《总退却》(葛琴女士)、《骚动》(张瓴)、《咆哮的许家屯》(艾芜);关于苏区生活的《通讯员》(东平)、《老人》(沙汀)、《金宝塔银宝塔》(丁九);关于白色恐怖的《死》(适夷);关于内战及士兵生活的《我们在地狱》(涟清)、《雪地》(何谷天);以及其他方面的《迟桂花》(郁达夫)、《冬儿姑娘》(冰心)、《制服》(魏金枝)、《大泽乡》(茅盾)、《莎菲女士的日记》、《水》(丁玲)、《风波》、《伤逝》(鲁迅)。伊罗生和鲁迅分别作了《引言》和《<草鞋脚>小引》,此外还附有作家作品的介绍和中国左翼文艺期刊编目等。全书约于同年8、9月间编就,并由杨潮 水门汀、杨启荪等人完成英译工作。但当时未能问世,直至1974年才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而且与1934年的原稿本有很大的改变。尽管如此, 《草鞋脚》是第一本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选集。鲁迅、茅盾和伊罗生的成功合作,扩大了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左翼作家的小说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也鼓舞了当时正在白色恐怖下努力奋战的左翼文艺战士。 ☚ 徐何创作小说之争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集》出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